“Party K复兴计划”下的现代进程

是进程,不是进展。顾名思义,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确实有“程”,但未必有“展”。在《电子音乐资讯》全职运作,在不同更新频率下(《电子音乐资讯》的第十轮更新频率节奏限定)持续循环、从未出现中断现象的七年里,我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写到“Party K”了。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更具体地来说,“Party K”原本并不叫作“Party K”,而是那些有安排DJ打碟的包房,包括而不限于夜总会、RTV、KTV、中华老式夜店的唱歌包厢,只要在泛·KTV包厢里加入DJ打碟,成功营造了这种派对场景,就叫“Party K”。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是的,如你所理解,没有那么复杂!同意思大白话再解释一次:“Party K”的名字是新的,但是模式、逻辑都是旧的!假装是新产品,没错。但是过去30多年啦,只要店方愿意,在夜总会、RTV、KTV、带包厢的Nightclubs甚至是酒店自带的K歌楼层植入《给我安排个DJ》的服务、业务,它们都可以考虑改名成现在所谓的“Party K”,只要他们想靠这个噱头恰饭。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今“Party K”有什么现代进程吗?跟我们早五、六年,甚至是老板David YanDrin最早期的个人IP“黄柏钧DY”早十几年聊的那些“包房嗨”、“包房DJ”、“包房派对”场景比起来有啥不同吗?跟刚才两个自然段一样,起了个新名字?名字和推广、宣传、营销、运营过程中听起来满足派对潮流、时髦“风”的市场和包装?没了?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也不是的,现代进程肯定有。我们总要一直跟着时效进行更新的吧。最大的进程就是,DJ们变得与时俱进了,场地变得更时髦、更潮流了。不过这种消费模式依然是由客人们支付300~400元(不同城市可以有更高或更低的浮动,笔者和运营者也听说过200或者500“一趴”即一场一小时Set的情况)是没有太大变化的,至少老板们不在乎。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很抽象吗?那我们就实像一点。通常,比起传统的夜总会、RTV、KTV或者酒店里的K歌楼层,“Party K”的装修会更往以前所谓的“高端商务俱乐部”、“高端商务店”贴靠,但这也不是重中之重(因为听起来依然没啥太大的变化,甚至有点像没啥用的变化)。真正的重中之重是DJ们变得更现代了,他们的形象和音乐风格都出现了变化,没那么“老·包房风”了。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以前的“包房DJ”待遇并不(一定)好,一“趴”(Set)只有200到300但是没啥活的情况也很多,因为不是亮相在夜店舞台上,通常没有太高的形象要求,也不会有特定的打扮风格要求。但现在跟主流的商业夜店一样,DJ们的形象被既定,夜店吃得消的韩版驻场DJ,在“Party K”也适合驻场了。

图片来自K-Pop 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想象一下,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包房DJ”其实看起来都挺土的,放的音乐就更土了,在他们看来是所谓的“中文DJ”(神他妈中文人类),实际上是中文的、中式的Eurodance、Italo Dance、Hands Up、Vinahouse等等中文土味舞曲,尤其是,强调Off-Beat Bass反拍贝斯音色的中文土味舞曲,原版中老年情歌流行乐反拍Bass土味舞曲Bootleg。

图片来自Dreamstim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不算时髦,但至少“包房音乐”、“包房舞曲”的需求也往当代商业夜店去贴靠了,夜店需要中式/韩式Bounce,需要“霓虹”流行乐的Verse和接歌方式,需要少量的Vinahouse和其它Off-Beat Bass流派(也有少量的嘻哈Set、泛·Hard Set和极少量的Vinahouse Set需求),“Party K”“包房”也需要,说白了!就是在同步这些对DJ的形象和音乐风格需求!

图片来自Dreamstim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夜店集团、夜店公司的老板们还有他们旗下的各种夜店、酒吧的工作人员、管理层们想推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但其实换汤不换药;不,甚至连汤都没换,只是打包加热了。于是就把本就有提供DJ打碟服务的“包房嗨”,进行了向夜店倾向的同步化、现代化处理,让“包房”的场景也跟夜店接近,让客人们感受到与夜店同步的气氛,试图让不懂的老板们拍手叫“潮”。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对于《电子音乐资讯》的笔者和运营者来说,“Party K”这种新命名的意义真的很小、很小……这种模式所谓的升级,也只是在DJ(重要的)、场景(次要的)这类视觉和听觉方面,跳脱“包房感”,强化“夜店感”,最终受益的呢,就是那些本来就可以在夜店吃得消的驻场DJ,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比较老式的“真·包房DJ”,就有必要更新他们的曲库了。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怕说乱了,最后再总结一下:“Party K”的底层逻辑跟原本那些能够提供DJ打碟服务(额外付费的)的“包房”场景没有区别,只是在DJ(包括他们的形象和放歌的选择)和场景这一方面进行了他们所谓的“升级”,其所作所为的底层逻辑就是“与时俱进”,不能算是新模式;顶到天也只能算是“DJ打碟包房Ver. 2.0”、“电音撇诶死弹跳乐KTV流派更新补偿包”而已。

图片来自SoundCloud K-Pop Mix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2-11-10 20:00

“Party K复兴计划”下的现代进程

是进程,不是进展。顾名思义,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确实有“程”,但未必有“展”。在《电子音乐资讯》全职运作,在不同更新频率下(《电子音乐资讯》的第十轮更新频率节奏限定)持续循环、从未出现中断现象的七年里,我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写到“Party K”了。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更具体地来说,“Party K”原本并不叫作“Party K”,而是那些有安排DJ打碟的包房,包括而不限于夜总会、RTV、KTV、中华老式夜店的唱歌包厢,只要在泛·KTV包厢里加入DJ打碟,成功营造了这种派对场景,就叫“Party K”。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是的,如你所理解,没有那么复杂!同意思大白话再解释一次:“Party K”的名字是新的,但是模式、逻辑都是旧的!假装是新产品,没错。但是过去30多年啦,只要店方愿意,在夜总会、RTV、KTV、带包厢的Nightclubs甚至是酒店自带的K歌楼层植入《给我安排个DJ》的服务、业务,它们都可以考虑改名成现在所谓的“Party K”,只要他们想靠这个噱头恰饭。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今“Party K”有什么现代进程吗?跟我们早五、六年,甚至是老板David YanDrin最早期的个人IP“黄柏钧DY”早十几年聊的那些“包房嗨”、“包房DJ”、“包房派对”场景比起来有啥不同吗?跟刚才两个自然段一样,起了个新名字?名字和推广、宣传、营销、运营过程中听起来满足派对潮流、时髦“风”的市场和包装?没了?

图片来自海贼王动、漫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也不是的,现代进程肯定有。我们总要一直跟着时效进行更新的吧。最大的进程就是,DJ们变得与时俱进了,场地变得更时髦、更潮流了。不过这种消费模式依然是由客人们支付300~400元(不同城市可以有更高或更低的浮动,笔者和运营者也听说过200或者500“一趴”即一场一小时Set的情况)是没有太大变化的,至少老板们不在乎。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很抽象吗?那我们就实像一点。通常,比起传统的夜总会、RTV、KTV或者酒店里的K歌楼层,“Party K”的装修会更往以前所谓的“高端商务俱乐部”、“高端商务店”贴靠,但这也不是重中之重(因为听起来依然没啥太大的变化,甚至有点像没啥用的变化)。真正的重中之重是DJ们变得更现代了,他们的形象和音乐风格都出现了变化,没那么“老·包房风”了。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以前的“包房DJ”待遇并不(一定)好,一“趴”(Set)只有200到300但是没啥活的情况也很多,因为不是亮相在夜店舞台上,通常没有太高的形象要求,也不会有特定的打扮风格要求。但现在跟主流的商业夜店一样,DJ们的形象被既定,夜店吃得消的韩版驻场DJ,在“Party K”也适合驻场了。

图片来自K-Pop 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想象一下,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包房DJ”其实看起来都挺土的,放的音乐就更土了,在他们看来是所谓的“中文DJ”(神他妈中文人类),实际上是中文的、中式的Eurodance、Italo Dance、Hands Up、Vinahouse等等中文土味舞曲,尤其是,强调Off-Beat Bass反拍贝斯音色的中文土味舞曲,原版中老年情歌流行乐反拍Bass土味舞曲Bootleg。

图片来自Dreamstim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不算时髦,但至少“包房音乐”、“包房舞曲”的需求也往当代商业夜店去贴靠了,夜店需要中式/韩式Bounce,需要“霓虹”流行乐的Verse和接歌方式,需要少量的Vinahouse和其它Off-Beat Bass流派(也有少量的嘻哈Set、泛·Hard Set和极少量的Vinahouse Set需求),“Party K”“包房”也需要,说白了!就是在同步这些对DJ的形象和音乐风格需求!

图片来自Dreamstim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夜店集团、夜店公司的老板们还有他们旗下的各种夜店、酒吧的工作人员、管理层们想推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但其实换汤不换药;不,甚至连汤都没换,只是打包加热了。于是就把本就有提供DJ打碟服务的“包房嗨”,进行了向夜店倾向的同步化、现代化处理,让“包房”的场景也跟夜店接近,让客人们感受到与夜店同步的气氛,试图让不懂的老板们拍手叫“潮”。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对于《电子音乐资讯》的笔者和运营者来说,“Party K”这种新命名的意义真的很小、很小……这种模式所谓的升级,也只是在DJ(重要的)、场景(次要的)这类视觉和听觉方面,跳脱“包房感”,强化“夜店感”,最终受益的呢,就是那些本来就可以在夜店吃得消的驻场DJ,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比较老式的“真·包房DJ”,就有必要更新他们的曲库了。

图片来自YP S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怕说乱了,最后再总结一下:“Party K”的底层逻辑跟原本那些能够提供DJ打碟服务(额外付费的)的“包房”场景没有区别,只是在DJ(包括他们的形象和放歌的选择)和场景这一方面进行了他们所谓的“升级”,其所作所为的底层逻辑就是“与时俱进”,不能算是新模式;顶到天也只能算是“DJ打碟包房Ver. 2.0”、“电音撇诶死弹跳乐KTV流派更新补偿包”而已。

图片来自SoundCloud K-Pop Mix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2-11-1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