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否应为电音节的标配?
时至21世纪20年代的今日,备受电子乐迷向往的电音节已不仅仅是一场场户外的音乐狂欢活动,它们常常还兼具着美食美酒、烟花篝火、创意市集以及露营、游戏、运动等“子项目”,而在这些电音节的丰富的子项目中,烟花无疑是最被乐迷们注重的“看点”之一。(今天发文时间延迟了半小时,主要是因为发文工作人员或者说“运营组”用的云电脑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赶忙就近寻找网吧,抱歉)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的衍生物,烟花也同样拥有数百甚至上千年历史,其通过燃烧各种不同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等化学元素产生出相应颜色的火花与火光(焰色反应),随着一声炸响飞“窜”直上,便能在浩瀚的夜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火焰。那么,烟花又是为何会出现在电音节之上呢?
图片来自Wikipedia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首先,烟花本身就有庆祝、喜庆、吉祥等寓意,从古至今一直如此,我Guo的许多节日都会借烟花助兴(外国也是),早至唐宋时期古人的纪念和庆祝活动,晚到当代诸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70年国庆大典、建Dang 100周年的晚会上……都少不了烟花的助力。
同理,电音节和任何节日、假日一样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一些主办方会准备烟花在现场,并往往设定在歌曲、气氛的最高潮(Drop)时点燃,也有许多电音节更倾向于选择在歌曲、活动尾声放烟花以示“压台性”——两种做法有时是“重叠”发生的。
总之,放烟花的时间点视音乐和气氛而定,因为这样才能更佳地“趁热打铁”将现场的气氛、人们的庆祝欲和幸福感“推波助澜”,而这也正是烟花来到电音节的又一波原因——增强Raver们的体验感。
户外(电子)音乐节与室内派对的体验感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经历过的电子乐迷自然都懂得。因为前者的场地没有肉眼可见的封闭空间、高度限制,抬头就是天空,放眼望去即是高楼、星辰和万物,而直入云霄的五彩烟花无疑让现场千万人从生活中压力中完全释放、获得超脱空间的体验感。夜店、仓库、体育馆、艺术馆等室内场馆、场地举办的室内派对,哪怕规模再“大型”、哪怕再怎么做成“高空场”(中国夜店行业把层高超高的夜店称作“高空场”以试图模拟海外万人室内派对),但在诸多方面却依然难以与户外(电子)音乐节媲美(懂的都懂,本就是基于两个阶梯队的活动形式),甚至在几年前还有主办方放话过、又被很多电音Ravers传播的观点:“没有烟花的音乐节叫什么音乐节?”,这句话想想也并非全无道理。除了包括“美感”、“快感”在内的主观“体验感”,在客观上,烟花也成就了音乐节一大不同于室内派对的魅力——场面感。我们可理解为在有限层高的室内派对本就有的音乐、Visual、灯光等组成因素,在(电子)音乐节都有,但(电子)音乐节还有更多的人数、更大的舞台以及超级烟花等亮点,将场面感放大到了极致,使得该类型的电音Events“看起来更具牌面”、更易令消费者们惊呼“这真是个大场面”等等。不过,烟花虽美,却并不是在每场(电子)音乐节皆有烟花的陪伴,事实上就国内而言,烟花是Ravers求而不得的稀有资源,只有极个别国内音乐节才被文旅局准许放烟花(因为出于安全或环保问题,通常情况下电音节燃放烟花的需求报批不过)。因此,烟花表演也成为一种电音节品牌竞争市场的重要手段。曾经,电音社群就流传着一段“希望与你***相遇、***相识、***相恋、***定心、***约定终身、***一起看烟花…”的走心段子(或者类似版本),可见烟花在电子乐迷心中、“锐舞人生”中的意义之重——它们甚至成为了很多人心中触景生情的难忘画面,伴随着很多特殊的意义和事件,但,烟花虽美、稍纵即逝,即便没有烟花,我们也要让电子音乐(主要是非字面EDM、“狭义”EDM)的P.L.U.R精神、文化成为永恒。
图片来自Mixcloud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