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文章
介绍
账号
艺人
活动
确定
主页
文章
介绍
账号
艺人
活动
确定
“Bass和Bounce一家亲”竟不只是国际玩笑
我们知道,
主流风格的更新换代是艺术界之常事
,电子音乐也不例外,拿近年的
国内而言,最受电子乐迷欢迎的风格就是从四、五年前(2016~2017)的Future Bass到三年前(2018)的Bass Music、Harder Styles
,到去年的Bounce、再到今年的Vinahouse
等等,而在
国外、或者说在每个Guo Jia都有着一番各自不同的曲风更替景象
。
图片来自Youtube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每一波风格热潮都会相应地形成粉丝群体
,所以,
Bass Music和Bounce也在前几年于国内形成了较大社群、二者也并不能算作小众曲风
。
但
每当这“两位”电子音乐界的“潮牌大哥”相遇之时,它们常常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或将自己定位在在风格鄙视链的更高层去Diss对方。
图片来自Twitte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根据笔者观察,
也确实有少数Bass Music“友谊大使”向Bounce社群伸出橄榄枝、尝试成为“一家人”
,在相关的“联谊”推文、视频、音乐作品之中笔者也隐约听到了
“Bounce和Bass Music一家亲”的口号
,有厂牌者、也有艺人方,但
结果是否真的“联谊”成功,至今尚未看到明朗的结果。
图片来自Tropical Ba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和国内不同的是,
海外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成功将Bass Music与Bounce捆绑在一起的“联谊大使”,它就是“Bounce & Bass”。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Bounce & Bass是一个创立于2014年的Youtube频道
,当然,它也兼顾着其它视频流媒体、音乐流媒体频道以及社交媒体的运营,
常年致力于搬运或接受投稿推广风靡一时的“热歌”,同时也不忘挖掘冷门、小众的作品及电子音乐艺人。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顾其名知其义,
Bounce & Bass频道上的音乐作品定位在Bounce和Bass Music
,并以前者为基础在一些Continuous Mix作品中插入了大量Bass Music元素或者诸如Bass House等风格的曲子(片段),而
此处的Bounce也不限于Melbourne Bounce,还有Minimal Bounce、Future Bounce甚至Future House等与“Bounce”家族没有太大“血缘”的音乐(虽然Future Bounce字面上带有“Bounce”,但“祖籍”懂的都懂)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换言之,该频道的音乐风格并不限于其名字“Bounce & Bass”,出乎意料的是,
其作品还涉及Bigroom、“EDM Psy”、“Psy Bounce”、“EDM Techno”、High-Tech Minimal甚至真正的Techno等等。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
Bounce & Bass频道的音乐充满着“流行”元素,大多是来自Will Sparks、Deorro、LUM!X、Gabry Ponte、Timmy Trumpet、Joel Fletcher、Galwaro、B3nte等艺人的作品,以及带着流行化人声和其它Pop Music、Dance Pop、EDM等曲子的Official Remix、Bootleg (Unofficial-)Remix。
所以,该频道较容易地吸引到了大量的追随者们。
大家可通过下方若干音乐视频感受其频道“翻牌”的音乐特点。
视频来自Bounce & Bass 视频版权属于原主
除了频道的身份,
Bounce & Bass也有自己的电商平台
;此外,它还会与对接一些厂牌的推广业务,借此也提醒读者注意
厂牌和(Youtube等)频道的区别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区别,请读者以概括性理解即可,但不要以偏概全):
前者需要签约(唱片约或艺人约、全约)
,因此对艺人的作品版权而言具有独家性、唯一性,即签约的作品(往往)不能在其它厂牌发布
,但可以在后者——各大音视频流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其对于音乐而言扮演的角色、地位也完全不同(还是太笼统~)。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Bounce & Bass
似乎就像是一鼎电子音乐大熔炉,
将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都熔炼在一起,七年时间吸引了全网超过100万的乐迷粉丝
(其中仅Youtube频道就有近70万粉丝),
更让本是相互敌对的Bounce乐迷和Bass Music乐迷成为没有上下之分的社群的共同追随者,将“Bounce & Bass一家亲”的口号化为现实,也证明了两方粉丝能够共荣共存的事实(
但是在国内两方听众能不能共荣共存就不一定了
)。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果你经常阅读《电子音乐资讯》的推文,你可能已经关注了Bounce & Bass的Youtube频道,
事实上,我们此前多年多次将其提及并在文中使用过Bounce & Bass的视频,今日笔者也相当于也填上了《电子音乐资讯》古早时期埋下的老坑。而上文的
“频道&厂牌”的差异问题也远非笔者今日一笔能带过,以产业角度看它会复杂千百倍
,
之前也有许多读者朋友问过我们
二
者区别以及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此处再“
埋一坑
”
,未来我们会以此为专题“
填坑
”,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搜狗百科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10-18 20:00
“Bass和Bounce一家亲”竟不只是国际玩笑
我们知道,
主流风格的更新换代是艺术界之常事
,电子音乐也不例外,拿近年的
国内而言,最受电子乐迷欢迎的风格就是从四、五年前(2016~2017)的Future Bass到三年前(2018)的Bass Music、Harder Styles
,到去年的Bounce、再到今年的Vinahouse
等等,而在
国外、或者说在每个Guo Jia都有着一番各自不同的曲风更替景象
。
图片来自Youtube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每一波风格热潮都会相应地形成粉丝群体
,所以,
Bass Music和Bounce也在前几年于国内形成了较大社群、二者也并不能算作小众曲风
。
但
每当这“两位”电子音乐界的“潮牌大哥”相遇之时,它们常常是站在彼此的对立面,或将自己定位在在风格鄙视链的更高层去Diss对方。
图片来自Twitte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根据笔者观察,
也确实有少数Bass Music“友谊大使”向Bounce社群伸出橄榄枝、尝试成为“一家人”
,在相关的“联谊”推文、视频、音乐作品之中笔者也隐约听到了
“Bounce和Bass Music一家亲”的口号
,有厂牌者、也有艺人方,但
结果是否真的“联谊”成功,至今尚未看到明朗的结果。
图片来自Tropical Ba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和国内不同的是,
海外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成功将Bass Music与Bounce捆绑在一起的“联谊大使”,它就是“Bounce & Bass”。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Bounce & Bass是一个创立于2014年的Youtube频道
,当然,它也兼顾着其它视频流媒体、音乐流媒体频道以及社交媒体的运营,
常年致力于搬运或接受投稿推广风靡一时的“热歌”,同时也不忘挖掘冷门、小众的作品及电子音乐艺人。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顾其名知其义,
Bounce & Bass频道上的音乐作品定位在Bounce和Bass Music
,并以前者为基础在一些Continuous Mix作品中插入了大量Bass Music元素或者诸如Bass House等风格的曲子(片段),而
此处的Bounce也不限于Melbourne Bounce,还有Minimal Bounce、Future Bounce甚至Future House等与“Bounce”家族没有太大“血缘”的音乐(虽然Future Bounce字面上带有“Bounce”,但“祖籍”懂的都懂)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换言之,该频道的音乐风格并不限于其名字“Bounce & Bass”,出乎意料的是,
其作品还涉及Bigroom、“EDM Psy”、“Psy Bounce”、“EDM Techno”、High-Tech Minimal甚至真正的Techno等等。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
Bounce & Bass频道的音乐充满着“流行”元素,大多是来自Will Sparks、Deorro、LUM!X、Gabry Ponte、Timmy Trumpet、Joel Fletcher、Galwaro、B3nte等艺人的作品,以及带着流行化人声和其它Pop Music、Dance Pop、EDM等曲子的Official Remix、Bootleg (Unofficial-)Remix。
所以,该频道较容易地吸引到了大量的追随者们。
大家可通过下方若干音乐视频感受其频道“翻牌”的音乐特点。
视频来自Bounce & Bass 视频版权属于原主
除了频道的身份,
Bounce & Bass也有自己的电商平台
;此外,它还会与对接一些厂牌的推广业务,借此也提醒读者注意
厂牌和(Youtube等)频道的区别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区别,请读者以概括性理解即可,但不要以偏概全):
前者需要签约(唱片约或艺人约、全约)
,因此对艺人的作品版权而言具有独家性、唯一性,即签约的作品(往往)不能在其它厂牌发布
,但可以在后者——各大音视频流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其对于音乐而言扮演的角色、地位也完全不同(还是太笼统~)。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Bounce & Bass
似乎就像是一鼎电子音乐大熔炉,
将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都熔炼在一起,七年时间吸引了全网超过100万的乐迷粉丝
(其中仅Youtube频道就有近70万粉丝),
更让本是相互敌对的Bounce乐迷和Bass Music乐迷成为没有上下之分的社群的共同追随者,将“Bounce & Bass一家亲”的口号化为现实,也证明了两方粉丝能够共荣共存的事实(
但是在国内两方听众能不能共荣共存就不一定了
)。
图片来自Bounce & Bas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果你经常阅读《电子音乐资讯》的推文,你可能已经关注了Bounce & Bass的Youtube频道,
事实上,我们此前多年多次将其提及并在文中使用过Bounce & Bass的视频,今日笔者也相当于也填上了《电子音乐资讯》古早时期埋下的老坑。而上文的
“频道&厂牌”的差异问题也远非笔者今日一笔能带过,以产业角度看它会复杂千百倍
,
之前也有许多读者朋友问过我们
二
者区别以及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此处再“
埋一坑
”
,未来我们会以此为专题“
填坑
”,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搜狗百科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10-1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