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极简主义”
由前几日的推文《韩国“申遗”历史后的音乐文化拿来主义》进行选题预告后,“Minimal Bounce冒充Minimal Techno”成为笔者今日的话题(也是以前话题的延伸题)。虽然之前《电子负极(ElectronicNegative)》和《电子音乐资讯》曾提及或者以专题撰写过,但文中的音视频例子多以韩国夜店驻场DJ于Youtube发布的Continuous Mix为主。
图片来自Fundjstu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这一冒充现象并非由韩国人首创(查根究源之韩国并非第一个“极简主义”的冒充者)。毕竟无论是Minimal Bounce还是Minimal Techno,甚至算上Minimal Tech(本文有提及,也是重灾区)这三种音乐都是起源于西方的“洋音乐”,韩国仅是其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国家而已。那么,这一偷梁换柱现象由“谁”带头呢?
图片来自Minimal Techno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根据《电子音乐资讯》运营管理者多年的观察与追溯,Youtube平台上名为“Dark Monkey Music”的频道正是以Minimal Bounce冒充Minimal Techno的起源和源泉。
图片来自Youtube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Dark Monkey Music”于Youtube单个平台坐拥粉丝量近60万,误导影响力不可忽视。在其作品列表中,含有多个标题为“Minimal Techno Mix”的全套视频或伪视频音频,当把它们(特指其中的部分Continuous Mix,但也不排除确有Minimal Techno“此事”的例外)全部、从头至尾听完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一首Minimal Techno的曲子都没有。
视频来自Dark Monkey Music 视频版权属于原主
略带讽刺的是,“Dark Monkey Music”频道(自称)来自Techno主要发展国之一德国,这不禁呼应了《GTA携其电音、舞曲场景破壁来到三维空间 》文末所提及的“相爱相杀”的现象——最地下的是德国,最商业、甚至最乱来的却同样也是德国。(别疑惑,有些实际的矛盾例子会在未来填坑)
图片来自Dark Monkey Music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视频标题中的“Minimal Bounce”与“Minimal Techno”为“&(表示并列)”的关系,即许多Continuous Mix自称既涉猎Minimal Techno又包含Minimal Bounce风格,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任何一首Minimal Techno风格的曲子。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无独有偶,Youtube上还有“Minimal Flash”、“Minimal Group”等同样是存在大量冒充案、误人子弟影响深远的“洋频道”。在逐个作品听完后,公司负责人发现其作品依然大多数都是打着Minimal Techno、Minimal House(是的,不仅冒充Minimal Techno还冒充Minimal House)的幌子传播Minimal Bounce,大部分视频中根本未出现一首Minimal Techno、Minimal House作品。一定程度上,将Minimal Bounce称作Minimal House的错误程度更加严重,因为后者属于纯正House Music风格大伞,而并不属于“House Of EDM”这一派系(虽然也会出现后者)。而除了Continuous Mix之外也有单曲作为案例,如歌曲《Mark Dekoda - Bionic Hazard (Original Mix)》(发布时间在8年前,可见《电子音乐资讯》的溯源力度)在Soundcloud音乐流媒体平台上也附上了“Minimal Techno”的曲风标签,但实际曲风却是标准的Minimal Bounce。
图片来自Soundcloud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墨西哥DJ/制作人Mark Dekoda将标准的Minimal Bounce称为“Minimal Techno”且只字未提Minimal Bounce。这一事件也足以说明“Minimal Bounce冒充Minimal Techno”现象已经早早地实现“全球化”,而那时,韩国甚至还未出现Minimal Bounce。
图片来自Minimal Techno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以上并不代表韩国没有“Minimal Bounce冒充Minimal Techno”的现象。相反,韩国是后来居上者,如今的偷梁换柱现象相比西方更为泛滥。且韩国所谓的“Minimal Techno”以融有浓厚Electro Bounce音色和氛围的Minimal Bounce为主,读者可搜索“Minimal Electro Bounce/Minimal Electro Bounce”等关键词自行辨析。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对于外国电子乐迷,国内虽然也存在(相对而言很少)将Minimal Bounce乱分至Minimal Techno、Minimal Tech、Minimal House的现象,但也确实有大量听众乐迷日常听歌期间在认真为曲风分类。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在听完以上“冒充者”的作品(DJ Continuous Mix或制作人创作作品)、并与真正的Minimal Techno作对比之后,想必大家都能感觉得到,无论是从反拍Bass、Main Bass、Lead、Fx还是其它的音色、音效、制作技法上而言,Minimal Techno、Minimal Tech、Minimal Bounce、Minimal House皆有着巨大的差异。
图片来自Stepinato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此外,许多Minimal Bounce新歌在Beatport上架也常常会被归于Beatport官方的“Minimal Tech/Deep Tech”分类中。此前《电子音乐资讯》曾强调Tech和Techno并非同一事物,而Beatport不仅把Minimal Bounce被归为Minimal Techno,也错误地归为Minimal Tech。
图片来自Beatport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各大“Minimal”作为前缀的音乐类型之间虽存有一定关联,如Techno乐迷常提及(但Bounce“酒迷”很少聊到)的——“极简主义”的听感,但也不能将它们一概定义为“Minimal Music”的大家族。如若延伸至正统分类的角度,Minimal Bounce应隶属于Bounce或者Melbourne Bounce而非“Minimal Music”的大家族(真假·极简主义·真假)。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除了依葫芦画瓢地盲目跟风以外,也不能排除部分个人、媒体是有意附上错误曲风作为话题标签、关键词进行引流(如某宝商品),但事实却是造成了深远误导的可能。流言止于智者,我们广大乐迷群众不仅需要注意甄别,更应该提升自身对电音风格的知识学习和认知能力。
图片来自Archdaily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