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能歌善舞”是利是弊?

在世上众多学科(及学术)领域中,每门学科都有着与其联系最密切的领域,而在综合艺术大科目下,与音乐关系领域最为密切的便是舞蹈,在中国古代“歌舞”类的成语比比皆是、“歌唱”(音乐)与“舞蹈”总是形影相随。

图片来自歌舞升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如今,作为音乐的冰山一角,电子音乐尤其是电子舞曲依然是许多舞者的“家常便饭”。近一年多以来,在Yiqing的束缚下,夜店行业的DJ市场需求产生了空前变化——舞台表演效果对夜店而言日益重要——不仅抖音网红DJ、超古老说法的“花瓶DJ”早已成为硬需,“能歌善舞”的DJ也变得格外吃香(Dance Music本就是供人跳舞使用,所以DJ们跳舞才会变成“舞台效果”的硬需之一,当然也只是原因之一,主导原因见下文)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因此,夜店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现在部分DJ/制作人倾向于在自己的Job Title(职位名称)一栏中(可)加“舞者”二字,并将其填进自己的简历、Bio(官方传记)、Press Kit Folder(宣传资料袋文件夹)和EPK(电子媒体手册)等资料进行应聘或者营销。那么,他们都是真正的舞者吗?

图片来自微信群聊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大部分自称“舞者”的DJ/制作人的确(曾)报班培训、正式学习过舞蹈课程,且水平大都达到“舞者”的基准,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本就是职业舞者(主要群体为街舞舞者或者钢管舞,但也不排除其它舞种舞者或舞蹈演员)转型DJ/制作人,典型例子如《电子音乐资讯》公司Management & Agency全约艺人XING KONG。

图片来自Time Out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为了拍摄出更好的视频、吸引更多的粉丝以及更高效地运营作为“网红DJ”再抖音等社交账号,大量DJ/制作人均往“舞者”方面加成技能。如你所见,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今天,不给自己加个“舞者Buff”的DJ恐怕也难以在夜店生存(因为可能被下课,找工作不能只看高薪,也得考虑稳定不是?)。

图片来自HAIXIANBAI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大多电子音乐、电子舞曲爱好者的人本来就拥有强烈的跳舞兴趣与欲望,即使不会舞蹈也不妨碍他们热爱舞蹈,而当“跳舞”给这些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正反馈时,将必然激励他们向舞者领域进军故这些DJ在“Job Title”兼舞者一职业并无问题且是当前趋势,在笔者看来也大概率是未来的趋势。

图片来自HAIXIANBAI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同时,这些DJ群体中也有许多来自于本就在夜店工作的舞者,无论是国际化的“Gogo”亦或是国内所谓的“A组”、“B组”(均为夜店舞者的分类,而非气氛组),他们不满足于当前的长工时的固定工资、较多的工作量和(他们要付出的)工作条件,又渴望上班时间更短、工作更轻松的DJ职业,于是带着舞蹈技能纷纷转型。

图片来自Faceboo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万物皆有利弊。“舞者类DJ”中也不乏一些投机取巧者,他们不会DJ技能、也未曾学习打碟,而是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学习舞蹈、速成“伪DJ”,其工作内容自然是在自己播放的“串烧”音乐中跳舞。同时也还有部分DJ培训班因此加上了本不必要的舞蹈课程,甚至重心皆花在教授学员跳舞,而无暇传授真正的打碟思维与技能。

图片来自MPR New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负利弊,今日推文的主角——舞者、“舞者类DJ”所指的都是能配称得上“舞者”称位的真·舞者,而那些包含讽刺意味的“气氛组舞者”以及五花八门的“XX摇”的“舞者”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依旧鼓励每一位DJ“多才多艺化”,因为真正的舞者兼DJ聚打碟能力与跳舞魅力于一身,他们能带动舞池氛围、引领Raver们“返璞归真”,又为众人带来艺术合一的完美呈现,也拥有着向乐迷和其他舞者阐释电子音乐、电子舞曲艺术的职业“唱片骑师”的最高造诣。

图片来自Vector Stoc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21 20:00

DJ“能歌善舞”是利是弊?

在世上众多学科(及学术)领域中,每门学科都有着与其联系最密切的领域,而在综合艺术大科目下,与音乐关系领域最为密切的便是舞蹈,在中国古代“歌舞”类的成语比比皆是、“歌唱”(音乐)与“舞蹈”总是形影相随。

图片来自歌舞升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而如今,作为音乐的冰山一角,电子音乐尤其是电子舞曲依然是许多舞者的“家常便饭”。近一年多以来,在Yiqing的束缚下,夜店行业的DJ市场需求产生了空前变化——舞台表演效果对夜店而言日益重要——不仅抖音网红DJ、超古老说法的“花瓶DJ”早已成为硬需,“能歌善舞”的DJ也变得格外吃香(Dance Music本就是供人跳舞使用,所以DJ们跳舞才会变成“舞台效果”的硬需之一,当然也只是原因之一,主导原因见下文)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因此,夜店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现在部分DJ/制作人倾向于在自己的Job Title(职位名称)一栏中(可)加“舞者”二字,并将其填进自己的简历、Bio(官方传记)、Press Kit Folder(宣传资料袋文件夹)和EPK(电子媒体手册)等资料进行应聘或者营销。那么,他们都是真正的舞者吗?

图片来自微信群聊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大部分自称“舞者”的DJ/制作人的确(曾)报班培训、正式学习过舞蹈课程,且水平大都达到“舞者”的基准,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本就是职业舞者(主要群体为街舞舞者或者钢管舞,但也不排除其它舞种舞者或舞蹈演员)转型DJ/制作人,典型例子如《电子音乐资讯》公司Management & Agency全约艺人XING KONG。

图片来自Time Out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为了拍摄出更好的视频、吸引更多的粉丝以及更高效地运营作为“网红DJ”再抖音等社交账号,大量DJ/制作人均往“舞者”方面加成技能。如你所见,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今天,不给自己加个“舞者Buff”的DJ恐怕也难以在夜店生存(因为可能被下课,找工作不能只看高薪,也得考虑稳定不是?)。

图片来自HAIXIANBAI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大多电子音乐、电子舞曲爱好者的人本来就拥有强烈的跳舞兴趣与欲望,即使不会舞蹈也不妨碍他们热爱舞蹈,而当“跳舞”给这些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正反馈时,将必然激励他们向舞者领域进军故这些DJ在“Job Title”兼舞者一职业并无问题且是当前趋势,在笔者看来也大概率是未来的趋势。

图片来自HAIXIANBAI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同时,这些DJ群体中也有许多来自于本就在夜店工作的舞者,无论是国际化的“Gogo”亦或是国内所谓的“A组”、“B组”(均为夜店舞者的分类,而非气氛组),他们不满足于当前的长工时的固定工资、较多的工作量和(他们要付出的)工作条件,又渴望上班时间更短、工作更轻松的DJ职业,于是带着舞蹈技能纷纷转型。

图片来自Faceboo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万物皆有利弊。“舞者类DJ”中也不乏一些投机取巧者,他们不会DJ技能、也未曾学习打碟,而是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学习舞蹈、速成“伪DJ”,其工作内容自然是在自己播放的“串烧”音乐中跳舞。同时也还有部分DJ培训班因此加上了本不必要的舞蹈课程,甚至重心皆花在教授学员跳舞,而无暇传授真正的打碟思维与技能。

图片来自MPR New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负利弊,今日推文的主角——舞者、“舞者类DJ”所指的都是能配称得上“舞者”称位的真·舞者,而那些包含讽刺意味的“气氛组舞者”以及五花八门的“XX摇”的“舞者”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依旧鼓励每一位DJ“多才多艺化”,因为真正的舞者兼DJ聚打碟能力与跳舞魅力于一身,他们能带动舞池氛围、引领Raver们“返璞归真”,又为众人带来艺术合一的完美呈现,也拥有着向乐迷和其他舞者阐释电子音乐、电子舞曲艺术的职业“唱片骑师”的最高造诣。

图片来自Vector Stoc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21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