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夜店内容营销”方底圆盖的两大重灾区

地下(Underground)”是一个于音乐(乃至艺术)领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如大家所理解的,其并非指一种或多种音乐类型,更谈不上属于某一种风格,即便是“地下音乐包括多少风格”本身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图片来自Calvert Journal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地下”原本只是一个主观形容词(有时也会被名词化),其意近似于受众概念“小众”,但前几年,许多夜店都(曾)试图将“地下”这一抽象概念以曲风为单位进行“具象化”甚至“量化”。因此,我们(曾)经常看到大量夜店的文案中强行附以“地下”二字开展宣传。

图片来自In Sty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比如,在离《电子音乐资讯》公司办公地点不远的一家(厦门)夜店X,他们会将一些商业的、“完全不地下的”派对包括以Heavy Dubstep、EDM Trap、Hardstyle(和其它Hard…)等为曲风的派对都一概而论成“地下派对”,似乎在告诉乐迷和Raver们,但凡是主打EDM (“EDM House”)框架以外曲风的Club或Party皆可以“地下Club“地Party”自居。

图片来自Time Out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无独有偶,三四年前“地下夜店”的盛行期间,国内嘻哈(Hip Hop)综艺节目也开始促使“嘻哈”深入人心“地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语,故“嘻哈”二字成为许多(大型)夜店的公众号、其它新媒体、宣传海报等各种企划物料的必选关键词,相应地,派对、驻场DJ以及平时音乐走向的营销皆以“嘻哈”为主线(但实景却并非是这样)

图片来自Freepi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同样,比如在厦门,某家俱乐部Y以“嘻哈夜店”为招牌,笔者和同事们前往俱乐部Y Clubbing(“蹦迪”但非蹦迪)、顺便考察时发现,DJ为我们播放了一整晚的EDM Trap和Trap Rap,甚至还有与Hip-Hop风马牛不相及的Pop Dance、Nu Disco、Moombahton、Synthwave、R&B、C-Pop、西方Pop(“欧美Pop”)等音乐。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以“地下夜店”、“嘻哈夜店”(或派对)自居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座城市或者个别夜店,换而言之,这本身于国内早已不是一种“地下”现象(且这仍是一篇用以维持日更的备用稿,过程中现象会更多),那么它们(这些夜店)又为什么都来蹭“地下”、“嘻哈”的热度呢?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既然是以宣传和营销为目的,蹭热度的原因则是为了吸引更多锐舞客、玩客们同时因为客源大多来自时尚、个性的年轻群体,夜店也需要贴靠一点亚文化消费,那么,“地下”无疑是夜店的最佳“定位”,当“地下”的魅力值通胀、“All Bounce”和Vinahouse泛滥之后,“嘻哈”又自然成为夜店的新主意。

图片来自Discotech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从夜店内部的分工角度剖析,《电子音乐资讯》得出了更清晰的行业向答案:当策划活动时,夜店的企划、舞台、品牌等部门则会“头脑风暴”地拟定一套热度高、受欢迎的文案,但现实往往是他们没有或者没能顾及到策划、文案的实现与落地(大白话总结,即“光想着怎么说,却没想着怎么做”)。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夜店企划部、品牌部主观地认为哪种音乐、哪个词语能够吸引乐迷,则要求营销文案强行与此音乐类型概念(所以本文首段铺垫“地下”不是曲风、但被他们“量化“成曲风)沾边,也并未要求舞台部配合实施(当然也有企划部和舞台部真正配合的夜店),以至于造成这波文不对题的现象。

图片来自10Ma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此外,值得一并相提、《电子音乐资讯》也曾撰写过相关文章的还有,四五年前许多夜店的企划部、品牌部或者市场部强制挂着“DJ Mag Top 100 DJs”的头衔对无任何“DJ Mag Top 100 DJs”出席的活动进行宣传,结果不言而喻,舞台部尤其是DJ们自身将为外界的舆论和指责背锅。

图片来自Expat King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正如本文所介绍,虽然“地下夜店”、“嘻哈夜店”听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夜店,但它们“事出有因”的之“因”皆完全相同。“地下”和“嘻哈”无非只是近年来夜店行业“用词歧义”重灾区之二,不要忘了,韩国Bounce兴起之时,夜店还“人均土嗨”口尼!(强行挂上Techno、“Hard”、Hardstyle、独类Hard Dance、电音节或者“室内电音节”说辞的“真就EDM俱乐部秀”同理)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全文依旧是对电音领域(圈层)和夜店行业(圈层)曾经或现存的现象进行正向地介绍与科普,并从其表面与实质分析原因

图片来自DarkGlow Media Ltd.(4)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电子音乐资讯》并非不鼓励夜店做“地下”和“嘻哈”内容,但我们不鼓励一味地为了强蹭热度吸引人而挂羊头卖狗头、扭曲夜店文化、误导电音圈甚至整个音乐圈认知的行为一定程度上经涉嫌虚假宣传如果真的想蹭这一类又一类“夜店关键词热词”的热度,我们鼓励电音圈中的每一份子保证“说做到做”的现场内容同步。

图片来自BBodega Hostel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20 20:00

解析“夜店内容营销”方底圆盖的两大重灾区

地下(Underground)”是一个于音乐(乃至艺术)领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如大家所理解的,其并非指一种或多种音乐类型,更谈不上属于某一种风格,即便是“地下音乐包括多少风格”本身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图片来自Calvert Journal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事实上,“地下”原本只是一个主观形容词(有时也会被名词化),其意近似于受众概念“小众”,但前几年,许多夜店都(曾)试图将“地下”这一抽象概念以曲风为单位进行“具象化”甚至“量化”。因此,我们(曾)经常看到大量夜店的文案中强行附以“地下”二字开展宣传。

图片来自In Sty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比如,在离《电子音乐资讯》公司办公地点不远的一家(厦门)夜店X,他们会将一些商业的、“完全不地下的”派对包括以Heavy Dubstep、EDM Trap、Hardstyle(和其它Hard…)等为曲风的派对都一概而论成“地下派对”,似乎在告诉乐迷和Raver们,但凡是主打EDM (“EDM House”)框架以外曲风的Club或Party皆可以“地下Club“地Party”自居。

图片来自Time Out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无独有偶,三四年前“地下夜店”的盛行期间,国内嘻哈(Hip Hop)综艺节目也开始促使“嘻哈”深入人心“地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语,故“嘻哈”二字成为许多(大型)夜店的公众号、其它新媒体、宣传海报等各种企划物料的必选关键词,相应地,派对、驻场DJ以及平时音乐走向的营销皆以“嘻哈”为主线(但实景却并非是这样)

图片来自Freepi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同样,比如在厦门,某家俱乐部Y以“嘻哈夜店”为招牌,笔者和同事们前往俱乐部Y Clubbing(“蹦迪”但非蹦迪)、顺便考察时发现,DJ为我们播放了一整晚的EDM Trap和Trap Rap,甚至还有与Hip-Hop风马牛不相及的Pop Dance、Nu Disco、Moombahton、Synthwave、R&B、C-Pop、西方Pop(“欧美Pop”)等音乐。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以“地下夜店”、“嘻哈夜店”(或派对)自居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座城市或者个别夜店,换而言之,这本身于国内早已不是一种“地下”现象(且这仍是一篇用以维持日更的备用稿,过程中现象会更多),那么它们(这些夜店)又为什么都来蹭“地下”、“嘻哈”的热度呢?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既然是以宣传和营销为目的,蹭热度的原因则是为了吸引更多锐舞客、玩客们同时因为客源大多来自时尚、个性的年轻群体,夜店也需要贴靠一点亚文化消费,那么,“地下”无疑是夜店的最佳“定位”,当“地下”的魅力值通胀、“All Bounce”和Vinahouse泛滥之后,“嘻哈”又自然成为夜店的新主意。

图片来自Discotech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从夜店内部的分工角度剖析,《电子音乐资讯》得出了更清晰的行业向答案:当策划活动时,夜店的企划、舞台、品牌等部门则会“头脑风暴”地拟定一套热度高、受欢迎的文案,但现实往往是他们没有或者没能顾及到策划、文案的实现与落地(大白话总结,即“光想着怎么说,却没想着怎么做”)。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夜店企划部、品牌部主观地认为哪种音乐、哪个词语能够吸引乐迷,则要求营销文案强行与此音乐类型概念(所以本文首段铺垫“地下”不是曲风、但被他们“量化“成曲风)沾边,也并未要求舞台部配合实施(当然也有企划部和舞台部真正配合的夜店),以至于造成这波文不对题的现象。

图片来自10Ma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此外,值得一并相提、《电子音乐资讯》也曾撰写过相关文章的还有,四五年前许多夜店的企划部、品牌部或者市场部强制挂着“DJ Mag Top 100 DJs”的头衔对无任何“DJ Mag Top 100 DJs”出席的活动进行宣传,结果不言而喻,舞台部尤其是DJ们自身将为外界的舆论和指责背锅。

图片来自Expat King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正如本文所介绍,虽然“地下夜店”、“嘻哈夜店”听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夜店,但它们“事出有因”的之“因”皆完全相同。“地下”和“嘻哈”无非只是近年来夜店行业“用词歧义”重灾区之二,不要忘了,韩国Bounce兴起之时,夜店还“人均土嗨”口尼!(强行挂上Techno、“Hard”、Hardstyle、独类Hard Dance、电音节或者“室内电音节”说辞的“真就EDM俱乐部秀”同理)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当然,全文依旧是对电音领域(圈层)和夜店行业(圈层)曾经或现存的现象进行正向地介绍与科普,并从其表面与实质分析原因

图片来自DarkGlow Media Ltd.(4)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电子音乐资讯》并非不鼓励夜店做“地下”和“嘻哈”内容,但我们不鼓励一味地为了强蹭热度吸引人而挂羊头卖狗头、扭曲夜店文化、误导电音圈甚至整个音乐圈认知的行为一定程度上经涉嫌虚假宣传如果真的想蹭这一类又一类“夜店关键词热词”的热度,我们鼓励电音圈中的每一份子保证“说做到做”的现场内容同步。

图片来自BBodega Hostel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2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