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和纪念濒临灭绝的包房DJ

《电子音乐资讯》日更的选题从Xinwen资讯、行业干货到音乐科普,选题范围之广和内容专业度一样均尽量做到位居国内电音媒体前列,且几乎每一篇科普文均经过笔者(多次)铺垫、“埋坑”或者预告。通过昨日文章的“下集预告”,笔者率先完成的“包房DJ”科普文自然地成为今日选题。


图片来自منتدي فتكات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包房、包房DJ的起源比许多人印象中、想象中的时间更早。上世纪90年代迪斯科舞厅、卡拉OK、夜店、夜总会等封闭式娱乐场所兴起。和后来的RTV、KTV不同之处在于,(当年的)迪斯科舞厅、夜店、夜总会等场所、场景分为两大经营部分:大厅和包房。


图片来自Just Excit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类似于如今(电子)音乐节的VVIP区,早期夜店、夜总会以及迪厅的包房则是当时名贵玩客们专享、尊享“包房嗨”、“VIP嗨”、“高端嗨”、“私聚”的不二首选之地,而包房的客人也相当于是如今的“卡座大佬中的大佬”(上述较为口头化的词语也大都起源于那个时代)。


图片来自Trip Adviso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这些“VIP类”、“VVIP类”消费者们对包房场景的音乐需求,场地方会安排专门的DJ以场景命名的、国内最早服务于土豪场景的、具有中国(亚洲)特殊型DJ——“包房DJ”便随之诞生。


图片来自可可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在这些娱乐场所中,不仅包房和大厅的位置分隔开来,(大部分情况下)“包房DJ”和“大厅DJ”也被人们所区分:原因之一,二者播放的音乐大相径庭,毕竟“包房音乐”要迎合“大客”、“稀客”之音乐审美;原因二,大厅DJ更像是如今夜店的驻场DJ,工作时间短暂(如每隔一小时换一位DJ),而包房DJ通常需要播放Long Set甚至Open To Close Set,Long Set一般是指三小时以上的DJ Set,(去术语化地大白话而言)Open To Close Set则是完整地、从头至尾地完成整场DJ秀。

图片来自Youtub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故而,相对于其他DJ而言,包房DJ的工作强度较大(当然,其薪酬、小费自然也较高),进一步地,包房DJ们也更偏爱“摸鱼”——有时可能播放“串烧”和其它排好歌路的套曲。虽然包房DJ们自身也不一定了解“Long Set”和“Open To Close Set”等概念,但大部分包房DJ的日常操作确实如此。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前文所述,包房里的客户大都是极其富有的高端消费人群,但因为他们(大多数)的音乐品味并未跟上其钱包的步伐,反而长期停滞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因此,他们又是典型的“真·土·豪”(字面意思的“土豪”),包房场景也因为他们的存在显得又“土”又“豪”。(如此看来,包房DJ则是土豪场景的音乐服务员)

图片来自Youtub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土”(客观的、形容词):包房音乐”即包房DJ播放的音乐涉有五花八门的盗曲、“DJ版”(多为Remix的错称)、“慢摇”(多为某些曲风的错称),C-Pop化的国语Italo Dance、Eurodance、Euro House等风格(所谓的“中文”)是包房DJ们永远的“BGM”在非字面EDM的初期,Vinahouse也曾是非常受欢迎的“包房舞曲”,后期还不乏Bounce和Italo Dance等折中曲风,综合而言比“大厅音乐”更“接地气”。(Bounce和Vinahouse的复兴都与当时的“包房EDM”均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自无损音乐网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豪”(客观的、形容词):诸如迪斯科舞厅等考古类电音场景中的包房玩客均为真·VIP(而非伪装的VIP),一晚几万至二三十几万的消费水平于这一夜生活行业并不是稀有之事(这也侧面说明了包房DJ薪酬高的合理性——客户消费更多、场所成本则更高、包房DJ付出和所得也就相应更高)。


图片来自微信群聊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值得一Cue的是,当今的许多KTV、RTV中依然有着“包房DJ”、“包房公主”的称呼,但实际上她们只是帮助顾客点歌、点唱、点播的服务员、普通点歌员(KTV和RTV为了“恰饭”强制混淆几者),与前文所描述的包房DJ、包房场景有着本质区别,在此提醒读者请勿被“伪包房”的名头所误导和欺骗。

图片来自Rivera Event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时过境迁,迫于Zf的打击,吸引“包房大客”们的某些事物已经不再盛行,如今国内的迪斯科舞厅濒临灭绝、夜店中的包房也在大幅度锐减,在一二线城市尤为如此。现在很多夜店依然有包房,但其中已经没有原来的包房场景、包房DJ,单纯只是一个嘉宾DJ后台、KTV包间,完全降级为“假包房”。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但目前而言,国内的包房场景并未完全消失殆尽,虽然迪斯科舞厅和夜店已经更新换代,许多夜总会依然包房及包房场景、包房DJ,反倒是许多三四线、十八线城市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包房场景,并将这股风潮持续输出,刮向了新加坡、越南、韩国、缅甸、菲律宾等等亚洲其它国家。


图片来自Manchester 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那么,一旦各个城市的包房消失,真正意义上的包房场景也将随之绝迹,未来的“包房DJ”、“包房”也就仅仅“徒有其表”。这时候,历史的科普显得意义非凡,更需要我们以文字记录记忆、赋予它们“互联网记忆”。今日,《电子音乐资讯》以此文章记录和纪念复古的、正在逝去的这一电音场景和DJ职业。


图片来自笔者Taylor抓拍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11 20:00

记录和纪念濒临灭绝的包房DJ

《电子音乐资讯》日更的选题从Xinwen资讯、行业干货到音乐科普,选题范围之广和内容专业度一样均尽量做到位居国内电音媒体前列,且几乎每一篇科普文均经过笔者(多次)铺垫、“埋坑”或者预告。通过昨日文章的“下集预告”,笔者率先完成的“包房DJ”科普文自然地成为今日选题。


图片来自منتدي فتكات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包房、包房DJ的起源比许多人印象中、想象中的时间更早。上世纪90年代迪斯科舞厅、卡拉OK、夜店、夜总会等封闭式娱乐场所兴起。和后来的RTV、KTV不同之处在于,(当年的)迪斯科舞厅、夜店、夜总会等场所、场景分为两大经营部分:大厅和包房。


图片来自Just Excit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类似于如今(电子)音乐节的VVIP区,早期夜店、夜总会以及迪厅的包房则是当时名贵玩客们专享、尊享“包房嗨”、“VIP嗨”、“高端嗨”、“私聚”的不二首选之地,而包房的客人也相当于是如今的“卡座大佬中的大佬”(上述较为口头化的词语也大都起源于那个时代)。


图片来自Trip Adviso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这些“VIP类”、“VVIP类”消费者们对包房场景的音乐需求,场地方会安排专门的DJ以场景命名的、国内最早服务于土豪场景的、具有中国(亚洲)特殊型DJ——“包房DJ”便随之诞生。


图片来自可可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在这些娱乐场所中,不仅包房和大厅的位置分隔开来,(大部分情况下)“包房DJ”和“大厅DJ”也被人们所区分:原因之一,二者播放的音乐大相径庭,毕竟“包房音乐”要迎合“大客”、“稀客”之音乐审美;原因二,大厅DJ更像是如今夜店的驻场DJ,工作时间短暂(如每隔一小时换一位DJ),而包房DJ通常需要播放Long Set甚至Open To Close Set,Long Set一般是指三小时以上的DJ Set,(去术语化地大白话而言)Open To Close Set则是完整地、从头至尾地完成整场DJ秀。

图片来自Youtub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故而,相对于其他DJ而言,包房DJ的工作强度较大(当然,其薪酬、小费自然也较高),进一步地,包房DJ们也更偏爱“摸鱼”——有时可能播放“串烧”和其它排好歌路的套曲。虽然包房DJ们自身也不一定了解“Long Set”和“Open To Close Set”等概念,但大部分包房DJ的日常操作确实如此。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如前文所述,包房里的客户大都是极其富有的高端消费人群,但因为他们(大多数)的音乐品味并未跟上其钱包的步伐,反而长期停滞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因此,他们又是典型的“真·土·豪”(字面意思的“土豪”),包房场景也因为他们的存在显得又“土”又“豪”。(如此看来,包房DJ则是土豪场景的音乐服务员)

图片来自Youtub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土”(客观的、形容词):包房音乐”即包房DJ播放的音乐涉有五花八门的盗曲、“DJ版”(多为Remix的错称)、“慢摇”(多为某些曲风的错称),C-Pop化的国语Italo Dance、Eurodance、Euro House等风格(所谓的“中文”)是包房DJ们永远的“BGM”在非字面EDM的初期,Vinahouse也曾是非常受欢迎的“包房舞曲”,后期还不乏Bounce和Italo Dance等折中曲风,综合而言比“大厅音乐”更“接地气”。(Bounce和Vinahouse的复兴都与当时的“包房EDM”均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自无损音乐网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豪”(客观的、形容词):诸如迪斯科舞厅等考古类电音场景中的包房玩客均为真·VIP(而非伪装的VIP),一晚几万至二三十几万的消费水平于这一夜生活行业并不是稀有之事(这也侧面说明了包房DJ薪酬高的合理性——客户消费更多、场所成本则更高、包房DJ付出和所得也就相应更高)。


图片来自微信群聊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值得一Cue的是,当今的许多KTV、RTV中依然有着“包房DJ”、“包房公主”的称呼,但实际上她们只是帮助顾客点歌、点唱、点播的服务员、普通点歌员(KTV和RTV为了“恰饭”强制混淆几者),与前文所描述的包房DJ、包房场景有着本质区别,在此提醒读者请勿被“伪包房”的名头所误导和欺骗。

图片来自Rivera Event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时过境迁,迫于Zf的打击,吸引“包房大客”们的某些事物已经不再盛行,如今国内的迪斯科舞厅濒临灭绝、夜店中的包房也在大幅度锐减,在一二线城市尤为如此。现在很多夜店依然有包房,但其中已经没有原来的包房场景、包房DJ,单纯只是一个嘉宾DJ后台、KTV包间,完全降级为“假包房”。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但目前而言,国内的包房场景并未完全消失殆尽,虽然迪斯科舞厅和夜店已经更新换代,许多夜总会依然包房及包房场景、包房DJ,反倒是许多三四线、十八线城市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包房场景,并将这股风潮持续输出,刮向了新加坡、越南、韩国、缅甸、菲律宾等等亚洲其它国家。


图片来自Manchester DJ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那么,一旦各个城市的包房消失,真正意义上的包房场景也将随之绝迹,未来的“包房DJ”、“包房”也就仅仅“徒有其表”。这时候,历史的科普显得意义非凡,更需要我们以文字记录记忆、赋予它们“互联网记忆”。今日,《电子音乐资讯》以此文章记录和纪念复古的、正在逝去的这一电音场景和DJ职业。


图片来自笔者Taylor抓拍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1-05-11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