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Tim Bergling的音乐永不离去
这是一篇“逆常规”的文章。当所有人都在写Avicii这个DJ/制作人/艺人项目/人设时,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Tim Bergling的“音乐外”、“项目外”的Tim本人日常之中;当所有人都更加关心Tim Bergling的人物故事时,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Tim Bergling永恒的音符、音色里。图片来自TNH NNKG Company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请别误会,这不代表我们不关心Tim的艺人项目,也不代表我们不关心Tim Bergling的人物故事。只不过,让我们切换一下“逆向思维”——当所有人都致力于Avicii(这个)艺人人设,以及音乐职业生涯之外的Tim Bergling更广义的私人生活之余,我们是否忽略了什么?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笔者乃至《电子音乐资讯》团队对于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早在一年前便决定好了这一更特殊、更真诚、更有意义、更走心、更发自内心、更非营利性的选题。整篇文章的主人翁,会是(更广义的)Tim Bergling,而不仅描绘比较狭义的艺人IP;整篇文章的核心创作内容,会是Tim Bergling的音乐作品,而不是人物,因为Tim Bergling的音乐永不离去。图片来自Tim Berglin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这就是为什么笔者说我们似乎都忽略了什么。2018年4月20日,Tim Bergling因(长期的)心理原因和(长期地)严重酗酒而Zisha,永久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都需要知道,尽管Tim Bergling已经远去三年,但Tim Bergling的音乐是近乎永恒的。这不(只)是一篇悼念Tim离世的文章,相反,我们热舞于Tim充满生命力的余音中,比起人物,音乐才是本文的主角。图片来自Tim Bergling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与上述四个自然段持同种意义但换句话来(第五段)说:我们从不打击任何“人迷”,但我们同时也总是在潜移默化地鼓励着成为音乐本身的“乐迷”,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都)不会过多地围绕Tim Bergling及其音乐艺人项目的“人”,但我们相信你会在通过这一系列的章节更了解Tim的声音(Sounds)。
图片来自White Ibiza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不同于那些OG的电子、舞曲传奇们在上世纪就早早地入了行或者赶上了90年代末的跨世纪House末班车,21世纪之初,Tim Bergling(才)正式进入了电子音乐领域。具体地说,2007年Tim Bergling才正式获得第一份唱片发布合约;2008年,Tim Bergling才正式开始发行他的音乐(出道)作品。在国内少许有音乐艺人具备这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但在海外,对于海外的DJ兼唱片制作人们来说,十年磨一剑是很正常的事,因思维差异,从小开始铺垫电子音乐基础显得更符合常理,Tim Bergling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即使是Tim早期的作品也依然值得评析和品析(或品味的进行时)。2007年与厂牌签署独家或非独家唱片约之前,Tim Bergling就生活在一个受音乐制作、打碟以及演艺、娱乐家庭影响的环境之中——出生于影视、音乐、艺术、娱乐家庭中,父母做的或者曾经从事的都是这行;其三个兄弟姐妹也均在影视、音乐、艺术、娱乐行业中深耕;自幼在卧室学习混音、声学乐器及电子乐器演奏;16岁开始跟随其弟弟学习音乐制作和打碟。正如你听到、看到的,在非字面的EDM问世以前,Tim Bergling(早期)的音乐一直围绕着Traditional Progressive House / Oldschool Progressive House,或者Deep House、Tech House / “Techno House”、老派Electro House等其它的正统House Music流派,那些声音依然比现在的“EDM's House”更能代表Classic House的千禧年初主流兼地下局面。与Dejfitts Plays、Vicious Grooves、Juicy Music等厂牌建立唱片合约之后,Tim Bergling很快又与他当时的音乐经理人(Music Manager)Arash Pournouri平等合作地共同创立了一家唱片厂牌LE7ELS,该厂牌基于艺人管理公司Sirup Music,2011年起,Tim Bergling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且也开始更准确地从House转型到了EDM。极其值得一提的是,LE7ELS厂牌的创业方向再到后来Tim Bergling签约的艺人管理公司(Artist Management)及人才经纪公司(Talent Agency)对于Tim个人而言是几次非常重要的转型,前者帮助Tim从当时还比较地下的纯正House转型到了“EDM Progressvie House”与一些瑞典新乡村音乐结合的新体系之中,至今仍是专属的“鸽子味”。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大胆地说出一个推断:如果Tim Bergling没有跟随后来的艺人经理人(Artist Manager),没有活在极高压的巡演环境中,没有签约、接受后来的艺人管理和演出预订(经纪)条例,没有过多的唱片厂牌预付款“打工”压力,如果他一直活在一个自由支配、不高压且自我做主的LE7ELS空间下,Tim也不会选择自我了断。
虽“怪罪”不是方式,但通过Tim的纪录片、心理问题、采访及他在音乐产业中遇到的许多次坎坷,都已经非常间接甚至直接地告诉我们,像Tim Bergling这样的音乐人更适合自己创立厂牌、艺人管理或经纪公司(我们也想点醒更多这样的艺人,有些人注定不适合为音乐Label或艺人公司“打工”),而不是在他人的笼罩下做自己不想做的音乐和完成堆积成山的DJ巡演,我们也可以发现Tim的最高光时期、最高产时期其实正是其自我创业的时期。
不止《LE7ELS》(Levels)是其厂牌“LE7ELS”的开山之曲,其其它不少早期巅峰之作如《I Could Be The One》、《Fade Into Darkness》、《Silhouettes》也都是在Tim Bergling自己的厂牌以及更自由的“自助式艺人管理”空间下完成或发布的。尽管后来,Tim Bergling在比较“不自由音乐人”的状态下也产出了更多客观来说人气和质量匹敌最高光时刻的作品,同样也保持着瑞典新乡村音乐与“EDM Progressive House”个性化融合的标志性曲风,不过那时候的Tim Bergling已经不能全身心集中在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乐手、音频工程师的音乐创作者身份之下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身到演出中,虽然看上去更令人羡慕了,但那并不是Tim想要的。有些比较早期就“入坑”的粉丝会发现Tim Bergling的音乐从2016年开始其实是有些变味的,且显然是越来越商业化、流行化的。至今如果我们去追溯我们眼中最好的Tim作品,每个人的观点一定不一样(我们也支持各位在评论区说出你眼中的Tim尖作),不过大部分人最喜欢的作品可能还是其在2011年到2015(或2014)年的曲子或传统House时期的“考古曲”。图片来自Discogs | G**gle - LE7ELS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对DarkGlow Media Ltd.的成员们来说,尽管我们最热衷的音乐不一定是非字面的EDM甚至都不一定是字面的广义电子舞曲,也虽从不自封、自著Tim Bergling的“人迷”、“铁杆忠实粉丝”,但在不同阶段下,我们也都是Tim Bergling的乐迷,并与Tim Bergling的音乐留存着挥之不去的记忆。图片来自DarkGlow Media Ltd.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人会远去,音余时空。整整三年之前,Tim Bergling离开了我们,至少算是“暂别”了现今我们同步的这一平行宇宙时间线的三维空间,那时的悲声成为了我们众多人的一大印记甚至是空缺。但Tim Bergling的音乐是永恒的,它们从未死去,且不会死去。Tim Forever的人物记忆是不争事实,但此时此刻,Music Forever更是我们继续抗争、坚持和保持笑容的动力。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