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dance和Italo Dance是否应该为“中式弹跳乐”背锅?
为了让读者朋友阅读起来更加自然和清晰,笔者在本文开头稍作解释:这是一篇撰写于不久之前的储备文稿(备用稿),既然要符合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都能发布而不违和的要求,储备文稿的题材必然不能有太强的时效性(换个角度理解也是长久的“时效性”),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篇回忆录或者科普文,但最终由于某些意外笔者当天无法撰文(Or“被”无法撰文),决定将此储备文稿于今天发布。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大约在2020年10月,如果当时你恰好有与Bounce其相关的经历,你会记得那是国内讨论它一大高峰期,也就是那个时候,笔者同事收到了一篇亚洲某个知名电子音乐网站、出自中国香港某业内工作者之笔的文章,虽然全篇皆为英文(毕竟在电子音乐领域,英文资料比中文资料靠谱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笔者用“虽然”),但仔细阅读并分析后也发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图片来自该媒体网页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笔者并不是要将该文每一漏洞逐个揪出、论证反驳并大加批判(如果有必要那也是交给隔壁电子负极的事情),相反,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很好,其内容总体与《电子音乐资讯》当时陈述的观点近似,美中不足的是它犯了一些专业上或者细节表述上的错误。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该英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讲述关于中国包括(部分)Bounce在内的“土嗨”音乐和夜店非健康场景以及人们对它的抵制来传播正能量。但其中有一句“Bounce是土嗨音乐的进化版,听起来像是Eurodance加快并Mashup……”的严重误导性笔者不得不提。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首先,Bounce是“Melbourne Bounce”的简称(后来也包括了墨尔本弹跳的诸多子类型),一个有着文化积淀的正统风格怎会与“土嗨音乐”这一泛称画上等号?即便言论者口中的“土嗨”是特指一种音乐类型(按照上下文推测此处多指Eurodance),“进化”二字也太过抽象、笼统,无任何说服力,风格之间有交集也不等同于其是另一者的进化。
图片来自Miniature Clendar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其次,从两种风格曲子的速度而言,Melbourne Bounce比Eurodance慢,前者通常为125 BPM至130 BPM(2019年开始海外有部分制作人将140 BPM以上的Bounce叫作“Fast Bounce”或者“Speed Bounce”,情况例外,但即便是140 BPM也并没有比Eurodance快),而后者在140 BPM上下浮动,即使是Eurodance子风格Italo Dance也多为135 BPM,Hands Up则更是平均145 BPM,故“Bounce听起来像是Eurodance的加快”一说站在哪个角度都是不成立的。
图片来自Instagram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再者,“Mashup”的定义《电子音乐资讯》早在五年前就已经科普过了,简言之“Mashup”就是将两首及以上的歌曲合成一首歌,但该概念与两种风格的“血缘”和听感根本不在同一维度,故用于此处折射出其作者电音知识的不专业(当然也可能是笔者未Get到其想表达的意思?)。
图片来自朋友圈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但我们都能够理解为什么该文作者将Eurodance作为Melbourne Bounce的比较对象。事实上,《电子音乐资讯》已无数次解释了二者的相似特点——Off-Beat Bass,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二者才得以在不同的时代Tongzhi着亚洲甚至其它大洲的舞池、对Raver们“洗脑”多年。
图片来自Mixcloud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抛开Off-Beat Bass再谈,Bounce可以说与Eurodance没有太多关系,即使把两种风格的众多子类都列出再加以联系,也很难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唯一容易混淆的是不少意大利的Melbourne Bounce常常会融入具有Italo Dance特色的Kick和Bass及其加深Reverb等效果,但此时的Italo Dance已不适合称为Eurodance的Sub-Genre了。
非要联系起来的话,其实Melbourne Bounce与Italo Dance(不包括Eurodance的子类“Pure Italo Dance”)可谓的血缘更近,毕竟近十五年的Italo Dance也都是在Electro House及其子风格的熏陶下进化的,只可惜Italo Dance已被大多数听众遗忘(更多是从未听说),当听到上面那些例曲时,人们都下意识地认为全是Melbourne Bounce元素,唯有Italo Dance爱好者才能感觉到其中来自“意大利的风情”。
图片来自Gaana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不仅如此,在之前期推文中提到的亚洲主流电子舞曲——韩国的“Korean Bounce”、越南的Vina House、菲律宾的Budots以及中国“C-Pop Italo Dance”(即你身边所有人还在称作“DJ舞曲”的错误叫法)等等,无一例外都继承着Italo Disco、Eurodance、Old-School Dance、Euro House、Italo Dance以及Hands Up等“Off-Beat Bass主流前辈”的风格特点(当然这也是集体背锅“土嗨”的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还有部分老式风格换以新的躯壳重出江湖,如《Rumbero (D@Niele Tek Mix)》这种兼具Electro House和Euro House的听感为类似且“形”似Bass的Electro Lead,与近年风行亚洲的“Korean Bounce”的Lead极其相似且使用率极高,甚至可毫无违和地直接替换。在2020年的国内也因为作为视频BGM广为流传,殊不知都是意大利的DJ/制作人们早在十年前就“玩剩下的”。另有近年看似新鲜的Hard Bass,Hard Dance(单类)甚至Hardstyle(直属旗下)的Reverse Bass等等,实则皆是十多年前Italo Dance的老元素,如国内的迪厅早在2005年之前就用以Italo Dance(不完全同于Early Hardstyle)的Reverse Bass开场,并清一色地全程播放Italo Dance Set(即所谓的“凤舞九天”等“串烧”)。
图片来自天上人间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也许这些历史会让你惊讶,但音乐、艺术以及世界万物发展规律大不过如此,当一种事物(风格的曲子)越来越多,人们就会开始厌倦、反感,相应地对“新”事物(风格)产生兴趣。那么“新”风格真的是新风格吗?或许是当前风格的进化和融合,也可能只是曾经异国老旧风格的“复刻版”(但通常难以达到一样)、“低配版”。
图片来自Belinda Carlisi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所以,针对英文文章中作者引用他人的观点——“往好了说,是复古的音色,其实说白了都是垃圾的音色”笔者表示十分不赞同(不赞同的是作者所引用的YouTube用户而非作者),并不是因为笔者对Italo Disco和Eurodance偏爱,答案已经在上段埋下伏笔(然后,我们也想Cue一件“前·公关危机”,把新闻、媒体截图说成抄袭也太好笑了吧…)。图片来自该媒体网页截图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正如风格(原本)没有三六九等之分,音色(原本)也没有高低贵贱之说,如果说80、90年代的音色因为年代久远就是“垃圾音色”,那么百年电子音乐历史长河中多少经典作品躺枪?更重要的是,即便使用陈旧的音色也同样可以做出新颖的风格、高质的作品,即便不提创新,正因为音色的不可复制性,那个年代的作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后世无法模仿的电子音乐“历史遗产”。图片来自Facebook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