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组的演出费应该贵一倍吗?
《电子音乐资讯》于2015年诞生,但在《电子音乐资讯》诞生以前,笔者就已经是一名狂热于音乐文化的乐迷和业余DJ,拿少量DJ Set表演作为副业。今非昔比,时间改变的并不只是本人的工作性质和薪水,而是我们会更多地站在艺人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整个行业。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今天的次条文章的话题亦是如此,可能很多乐迷都是第一次见人讨论这种“另类”、“奇怪”的话题。是的,即使人们再怎么过多地解释双人组,也不一定深思过他们的经济体系,反倒大众更渴望解惑“他们两个人在台上和工作室分工如何”……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那么更现实的话题是,两人共同完成事业期间,必然既存在支出,也存在收入。除非是零投资、零回报,那另当别论,就没什么好计较的。而在DJ/制作人中,专业的双人组近几年来频频出现,涉及从大到小、从众所周知到闻所未闻的曲风,部分例子做到了事半功倍。
图片来自Instagram
既然提到了专业二字,那么他们的支出与收入问题就一定存在了。谈何专业?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指你的水准高低的衡量,你对这个行业懂多少、有多深入等等,在行业方面是“专”还是“余”。但另一方面,专业又用来指代你是否以这为主要职业和饭碗。
图片来自Instagram
所以,对于专业的DJ/制作人双人组,或者乐队(Band)、人声乐团(Vocal Group)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双人组(Duo)来说,专业不仅代表着你业务能力,也代表着你现在热爱的职业名词究竟已经成为你的主职,或是兼职,再或者只是兴趣?亦用爱发电?
图片来自星际牛仔
对于那些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和成就的双人组而言,支出在所难免。他们需要花钱购买硬件设备或者软件插件;花钱为音乐和人设做推广;花钱做包装和品牌营销(Marketing,从来不是贬义词,专业层面上是褒义词),如运营任何其它品牌般按项目的运转打通脉络。图片来自星际牛仔
而双人组合往往在各方面支出上减轻了压力,他们可以有两个人一起分担预算,无论是5/5分或者其它分配法。如果签约了管理团队或者唱片厂牌亦或者演出预定经纪公司,团队也可能为他们承担一定的支出,付费为他们做些什么工作,但理论上无需承担所有投资。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在收入方面,组合成员们也存在分成问题,他们可能是5/5分,可能是4/6分……组合很容易因为经济纠纷而解散或者削减成员。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很庸俗,大家都只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收入。如果一个三人组的收入分配为3/3/4,任何一人退出都可能提升另外两人的收入。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透明化来讲,这篇次条文章也悄悄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组合发生成员退出的情况”,兴许是因为退出的人希望获得更高利润,也可能像某个时期的Complextro/EDM Electro House组合Krewella那样把Rain Man踢掉为留出的成员争取更高几成的收益。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如果想保证双人组中的两个人不因为组合的形式而无法得到足够多的收入,只有一种办法——将演出费翻倍。试想,在一个双人组与一个单人项目的知名度、造诣、身价几乎平等的情况下,两方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均为20万人民币,后者单人享有,前者则需分账。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若双人组将演出费提高一倍,扣除团队各项成本后净收入为40万人民币,则两人均可获得20万人民币,在5/5分的前提下,与单人项目中设立的20万人民币收入持平。可是,活动主办方们并不是傻子。你不能因为你的双人组就放大自己的身价,否则可能流失所有用户。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我们在2017年左右听说过一个双人组经历了过分膨胀的短暂红利周期,他们将自己的演出费报到了8万以上,原因是他们有两个人演出,相当于一个人4万的演出费,一点儿也不贵。但这只是主观角度的判断,请问主办方和夜店方的角度呢?他们会认为这是起亏本卖卖。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若报价更低,例如2万人民币的报价,两人平分所有支出与收入,在扣掉Manager/Agent/Booking Agent等人员成本后每人恐怕也就每人几千元的净利润。这公平吗?虽需分账,可其实这很公平。毕竟预定你演出的甲方并不会因为人员而提高成本。
图片来自Instagram
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的同时,也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错失了所有宝贵的资源。图片来自Instagram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10-31 20:00
双人组的演出费应该贵一倍吗?
《电子音乐资讯》于2015年诞生,但在《电子音乐资讯》诞生以前,笔者就已经是一名狂热于音乐文化的乐迷和业余DJ,拿少量DJ Set表演作为副业。今非昔比,时间改变的并不只是本人的工作性质和薪水,而是我们会更多地站在艺人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整个行业。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今天的次条文章的话题亦是如此,可能很多乐迷都是第一次见人讨论这种“另类”、“奇怪”的话题。是的,即使人们再怎么过多地解释双人组,也不一定深思过他们的经济体系,反倒大众更渴望解惑“他们两个人在台上和工作室分工如何”……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那么更现实的话题是,两人共同完成事业期间,必然既存在支出,也存在收入。除非是零投资、零回报,那另当别论,就没什么好计较的。而在DJ/制作人中,专业的双人组近几年来频频出现,涉及从大到小、从众所周知到闻所未闻的曲风,部分例子做到了事半功倍。
图片来自Instagram
既然提到了专业二字,那么他们的支出与收入问题就一定存在了。谈何专业?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指你的水准高低的衡量,你对这个行业懂多少、有多深入等等,在行业方面是“专”还是“余”。但另一方面,专业又用来指代你是否以这为主要职业和饭碗。
图片来自Instagram
所以,对于专业的DJ/制作人双人组,或者乐队(Band)、人声乐团(Vocal Group)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双人组(Duo)来说,专业不仅代表着你业务能力,也代表着你现在热爱的职业名词究竟已经成为你的主职,或是兼职,再或者只是兴趣?亦用爱发电?
图片来自星际牛仔
对于那些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和成就的双人组而言,支出在所难免。他们需要花钱购买硬件设备或者软件插件;花钱为音乐和人设做推广;花钱做包装和品牌营销(Marketing,从来不是贬义词,专业层面上是褒义词),如运营任何其它品牌般按项目的运转打通脉络。图片来自星际牛仔
而双人组合往往在各方面支出上减轻了压力,他们可以有两个人一起分担预算,无论是5/5分或者其它分配法。如果签约了管理团队或者唱片厂牌亦或者演出预定经纪公司,团队也可能为他们承担一定的支出,付费为他们做些什么工作,但理论上无需承担所有投资。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在收入方面,组合成员们也存在分成问题,他们可能是5/5分,可能是4/6分……组合很容易因为经济纠纷而解散或者削减成员。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很庸俗,大家都只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收入。如果一个三人组的收入分配为3/3/4,任何一人退出都可能提升另外两人的收入。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透明化来讲,这篇次条文章也悄悄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组合发生成员退出的情况”,兴许是因为退出的人希望获得更高利润,也可能像某个时期的Complextro/EDM Electro House组合Krewella那样把Rain Man踢掉为留出的成员争取更高几成的收益。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如果想保证双人组中的两个人不因为组合的形式而无法得到足够多的收入,只有一种办法——将演出费翻倍。试想,在一个双人组与一个单人项目的知名度、造诣、身价几乎平等的情况下,两方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均为20万人民币,后者单人享有,前者则需分账。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若双人组将演出费提高一倍,扣除团队各项成本后净收入为40万人民币,则两人均可获得20万人民币,在5/5分的前提下,与单人项目中设立的20万人民币收入持平。可是,活动主办方们并不是傻子。你不能因为你的双人组就放大自己的身价,否则可能流失所有用户。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我们在2017年左右听说过一个双人组经历了过分膨胀的短暂红利周期,他们将自己的演出费报到了8万以上,原因是他们有两个人演出,相当于一个人4万的演出费,一点儿也不贵。但这只是主观角度的判断,请问主办方和夜店方的角度呢?他们会认为这是起亏本卖卖。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若报价更低,例如2万人民币的报价,两人平分所有支出与收入,在扣掉Manager/Agent/Booking Agent等人员成本后每人恐怕也就每人几千元的净利润。这公平吗?虽需分账,可其实这很公平。毕竟预定你演出的甲方并不会因为人员而提高成本。
图片来自Instagram
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的同时,也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错失了所有宝贵的资源。图片来自Instagram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10-31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