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互联网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习惯和用户转化的关系

当我们聊到“中国电子音乐用户”时,人们总会抛出各式各样的“电子音乐听众在中国为几亿人”之类让人看了舒心、对行业抱以无比期望的数据。的确,如果说只是在流媒体上听一首电子音乐就能算是“成功注册”,那么几亿人的说法并不夸张。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我们甚至可以引出一种听起来有理有据的说法——所有人都是电子音乐用户。毕竟电子音乐作为视频BGM、广告BGM、游戏BGM、线下店铺BGM甚至是抖音小视频BGM等渠道每一秒都在播放着。


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老生常谈的“接触面”问题,现在简单聊聊不同互联网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习惯、用户转化的关系。就拿《电子音乐资讯》的主要“营地”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这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原创文章输出平台,而且与真正的电子音乐用户十分“暧昧”。

图片来自Instagram


为什么话题突然从“听过电子音乐的人”转变为“真正的电子音乐用户”了呢?还是刚才这意思,如果听过电子音乐都属于用户,显然太“宽泛”,这个话题也就变得难以统计了。但如果只讨论真正喜欢电子音乐的中国网友,用户习惯这回事才真正能够深究。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在微信公众平台内,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如同于艺人与粉丝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一定是被崇拜与崇拜的,我们与粉丝的关系更像是笔者与读者,这也造成了一大前提:既然是读者,那么这些用户最起码是愿意阅读文章、对汲取文章内容感兴趣的群体。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简而言之,被阅读与阅读正是微信公众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之间的关系,而关于用户转化,也正在建立在阅读习惯的前提下的。翻译成大白话来说,账号做内容,粉丝读内容,如果喜欢内容,自然就可能关注。如果对内容不感兴趣,则跳出率极高,转化率极低。

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微信公众平台终究是文章生产平台,如果将用户转化到其它平台以后,就不见得可以同质化审视了。比如网易云音乐,我们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试图往这个平台的用户上灌输原创文章,但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说非常不理想。

图片来自Instagram


反倒是如果在网易云音乐上发布一些搬运类的视频或者一些几十字的简短的资讯和配图,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点赞、评论、转发,因为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并不是“读者类用户”,他们是“快捷动态类用户”。

图片来自电视剧


为何将其形容为“快捷动态类用户”呢?网易云音乐本身是一款流媒体平台,翻译为大白话即“听音乐的软件”,这个平台为自己增设了社交功能,但这样的社交功能提供的是与微博一样的动态快捷阅读。用户可能在半分钟内快速下滑,迅速且持续地浏览N多动态。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按道理来说,如果用户有阅读网易云音乐的动态的习惯,那么汲取内容的方式与微博、朋友圈非常相似,一般不会在一条关注人士的动态中停留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有阅读文章习惯的人占比较低,但快捷的图片和视频更能吸引人的原因。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正因考虑到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习惯、用户转化方式大有不同,人们愿意在什么平台上接受何种讯息,然后又为了何种讯息关注一个账号纷纷不一,账号就不得不适当去迎合平台调性。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因此,自近日起,《电子音乐资讯》的网易云音乐和微博账号都将改变内容定位,不再用于发布与《电子音乐资讯》公众号同步的原创文章。对网易云音乐,我们将继续日更6~10个视频,暂取消文章长图。对微博,我们将开始日更6~10个视频,暂取消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易云音乐和微博


可能有读者会注意到为什么网易云音乐账号的视频内容被描述为“继续”,而微博账号的视频内容被描述为“开始”其实关于该计划,团队持续赋予了极长的观察期,通过用户习惯、用户肖像和粉丝转化率等角度,最终才决定根据平台变更定位,所以早已有所铺垫。

图片来自动漫


但这件事是留有台阶的。虽然《电子音乐资讯》的网易云音乐和微博不再用来同步分享公众号上的文章,而是像我们在QQ音乐、其它短视频平台那样专注于视频,但在必要、特殊情景下我们依然可能破例将使用视频定位的账号发文,以保证特定内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图片来自动漫


为更大力度地传播此事,透明化地使更多电子音乐受众者意识到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及其它短视频等平台上的不同,我们将在今晚于网易云音乐上发起一条红包福利动态,由系统自动在参与互动的用户中选出幸运儿,请自行查阅动态。

图片来自网易云音乐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9-14 20:00

不同互联网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习惯和用户转化的关系

当我们聊到“中国电子音乐用户”时,人们总会抛出各式各样的“电子音乐听众在中国为几亿人”之类让人看了舒心、对行业抱以无比期望的数据。的确,如果说只是在流媒体上听一首电子音乐就能算是“成功注册”,那么几亿人的说法并不夸张。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我们甚至可以引出一种听起来有理有据的说法——所有人都是电子音乐用户。毕竟电子音乐作为视频BGM、广告BGM、游戏BGM、线下店铺BGM甚至是抖音小视频BGM等渠道每一秒都在播放着。


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老生常谈的“接触面”问题,现在简单聊聊不同互联网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习惯、用户转化的关系。就拿《电子音乐资讯》的主要“营地”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这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原创文章输出平台,而且与真正的电子音乐用户十分“暧昧”。

图片来自Instagram


为什么话题突然从“听过电子音乐的人”转变为“真正的电子音乐用户”了呢?还是刚才这意思,如果听过电子音乐都属于用户,显然太“宽泛”,这个话题也就变得难以统计了。但如果只讨论真正喜欢电子音乐的中国网友,用户习惯这回事才真正能够深究。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在微信公众平台内,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如同于艺人与粉丝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一定是被崇拜与崇拜的,我们与粉丝的关系更像是笔者与读者,这也造成了一大前提:既然是读者,那么这些用户最起码是愿意阅读文章、对汲取文章内容感兴趣的群体。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简而言之,被阅读与阅读正是微信公众平台与电子音乐用户之间的关系,而关于用户转化,也正在建立在阅读习惯的前提下的。翻译成大白话来说,账号做内容,粉丝读内容,如果喜欢内容,自然就可能关注。如果对内容不感兴趣,则跳出率极高,转化率极低。

图片来自Instagram


但微信公众平台终究是文章生产平台,如果将用户转化到其它平台以后,就不见得可以同质化审视了。比如网易云音乐,我们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试图往这个平台的用户上灌输原创文章,但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说非常不理想。

图片来自Instagram


反倒是如果在网易云音乐上发布一些搬运类的视频或者一些几十字的简短的资讯和配图,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点赞、评论、转发,因为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并不是“读者类用户”,他们是“快捷动态类用户”。

图片来自电视剧


为何将其形容为“快捷动态类用户”呢?网易云音乐本身是一款流媒体平台,翻译为大白话即“听音乐的软件”,这个平台为自己增设了社交功能,但这样的社交功能提供的是与微博一样的动态快捷阅读。用户可能在半分钟内快速下滑,迅速且持续地浏览N多动态。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按道理来说,如果用户有阅读网易云音乐的动态的习惯,那么汲取内容的方式与微博、朋友圈非常相似,一般不会在一条关注人士的动态中停留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微博有阅读文章习惯的人占比较低,但快捷的图片和视频更能吸引人的原因。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正因考虑到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习惯、用户转化方式大有不同,人们愿意在什么平台上接受何种讯息,然后又为了何种讯息关注一个账号纷纷不一,账号就不得不适当去迎合平台调性。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因此,自近日起,《电子音乐资讯》的网易云音乐和微博账号都将改变内容定位,不再用于发布与《电子音乐资讯》公众号同步的原创文章。对网易云音乐,我们将继续日更6~10个视频,暂取消文章长图。对微博,我们将开始日更6~10个视频,暂取消文章链接。

图片来自网易云音乐和微博


可能有读者会注意到为什么网易云音乐账号的视频内容被描述为“继续”,而微博账号的视频内容被描述为“开始”其实关于该计划,团队持续赋予了极长的观察期,通过用户习惯、用户肖像和粉丝转化率等角度,最终才决定根据平台变更定位,所以早已有所铺垫。

图片来自动漫


但这件事是留有台阶的。虽然《电子音乐资讯》的网易云音乐和微博不再用来同步分享公众号上的文章,而是像我们在QQ音乐、其它短视频平台那样专注于视频,但在必要、特殊情景下我们依然可能破例将使用视频定位的账号发文,以保证特定内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图片来自动漫


为更大力度地传播此事,透明化地使更多电子音乐受众者意识到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及其它短视频等平台上的不同,我们将在今晚于网易云音乐上发起一条红包福利动态,由系统自动在参与互动的用户中选出幸运儿,请自行查阅动态。

图片来自网易云音乐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9-14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