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国际艺人的来华Club Show盈利与否不取决于门票销售
站在主办方和场地方的角度,一场活动的盈利或亏本标准实有云泥之别,支出的范围和收入的范围均大有不同。但很多人都用同一套标准定义它们,必要情况下我们也可能这么做。现在,就让我们帮助读者们了解事实,帮助粉丝视角更加了解从业者视角。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作为Ravers,我们可能都热爱大型音乐节、大型仓库派对,这些IP总是能够留下褒贬不一的声音,成为被粉丝热议的传奇般话题。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型音乐节和大型仓库派对终究是建立在“周期性”状态下的,它们无法彻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日常化动作。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但Club Shows不同,Club Shows的场次更多,周期性更自由,而且完全建立在“能够成为人们的日常化行为”的调性、前提之上。虽然Club Shows的场地多数情况下没有音乐节和仓库派对的伸展性强,工作人员和酒位控制多数限制了Rave,但形式间各有千秋的。图片来自G**gle Images
我们可以将Club Shows理解为夜店Booking艺人时必须提及的几大信息点中的“活动类型”这一首要信息,将其翻译为“夜店演出”似乎更接地气。夜店演出在周期性和场次更胜一筹的优势下,日常化地渲染了不同城市的Ravers和店内消费者,常常以量取胜。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即使一场音乐节或仓库派对能够一次性邀请几名甚至几十名国际知名DJ/制作人来华演出,但主办方累积邀请过的艺人名单较“派对场”累积邀请过的艺人名单而言往往没有胜算,反倒胜在规模和用户体验。由此可见为什么Club Shows才是艺人们吸金的最主要渠道。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一次国际艺人的中国巡演,如果有8座城市、8个站点,通常至少有6个站点是Club Shows,或者8个站点全是Club Shows,音乐节和仓库派对占少数。如果完全抹掉Club Booking需求,DJ/制作人们的演出数量也可能仅仅剩下原本演出数量的N分之一。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主办方看来,举办一次活动是否能够回本,主开销在于四方面:⒈艺人成本;⒉场地成本和场地搭建成本;⒊商务合作的新媒体宣传成本;⒋团队人员成本。但他们的收入方式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⒈门票收益;⒉赞助;⒊酒水收益。但若是主办方在夜店举办活动,可能少去第二项成本且少去第三项收入。图片来自Unsplash
但如果是站在夜店方的角度来看,一家夜店一个月在酒水、租金、员工等方面支出数百万人民币实在令人司空见惯也毫不稀奇。至少对于中国的夜店方来说,“主要凭借门票收益”获取利润的做法很难成立,他们的盈亏在更多时候仍取决于酒水售卖。图片来自Unsplash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夜店即使Booking了很大牌的、门票号召力很强的国际DJ/制作人,也不愿意撤掉散台和卡座的原因。对应标题——多数国际艺人的来华Club Show盈利与否不取决于门票销售,真相是——门票销售对比他们的酒水收益根本不值一提。图片来自Unsplash
有夜店方在三、四年前向我们算过一笔账,在举办活动、Booking Guest DJ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卡座低消设2万人民币、散台低消设3000人民币、一张门票的售价设100元人民币,换而言之,30张门票才能抵得上一张散台,200张门票才能抵得上一张卡座!图片来自Unsplash
而多数中国的Nightclub是很难在一场活动中售出200张门票的,除非邀请的Guest DJ真的很大牌,但即使很大牌又如何?如果嘉宾非常大牌,他们可能会将卡座的定价设在5万人民币以上,一张门票200元,售出250张门票才抵得上一张卡座。
图片来自Unsplash
对比一下,如果一场活动门票售价150元,售出200张门票,门票收益仅为30000元,如果仅作为“单方面收入”或者“盈利与否的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会亏本的。如果他们为了3万人民币撤除10张散台,一张散台的低消为3000元,则会变相减少3万元的散台收入。
图片来自Unsplash
更何况,早在2010年,“派对场”这个说法还闻所未闻的时候,笔者就已经亲身经历过中国部分夜店的套路了。即使他们只是随便Booking一位连他们内部都不知道的亚洲DJ,也可能借着“今天有活动”的名号,大幅度将散台和卡座的低消提高,从而强化利润。
图片来自Unsplash
综上所述,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来说,门票销售并不是国际艺人来华Club Show这一场景中,作为场地方能否回本、能否盈利的重点或者核心。卡座和散台依然是Club方主要致力的内容,所以近两年许多夜店主动放弃了售票,但最终他们仍可能因酒水销售而赚钱。图片来自Unsplash
不过,回本、盈利,这都建立在一场活动的散台销售、卡座销售、门票销售运营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多数中国的夜店依然在亏本!多数中国的主办方还未找到一个权衡“商业”与“文化”的支点稳定盈利。两方虽运营战略大有不同,但同在一条危险的船上。但这终究不是完美状态,希望主办方和夜店都能找到新的双赢点子,欢迎留言区补充和交流。
图片来自Unsplash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8-22 20:00
多数国际艺人的来华Club Show盈利与否不取决于门票销售
站在主办方和场地方的角度,一场活动的盈利或亏本标准实有云泥之别,支出的范围和收入的范围均大有不同。但很多人都用同一套标准定义它们,必要情况下我们也可能这么做。现在,就让我们帮助读者们了解事实,帮助粉丝视角更加了解从业者视角。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作为Ravers,我们可能都热爱大型音乐节、大型仓库派对,这些IP总是能够留下褒贬不一的声音,成为被粉丝热议的传奇般话题。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型音乐节和大型仓库派对终究是建立在“周期性”状态下的,它们无法彻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日常化动作。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但Club Shows不同,Club Shows的场次更多,周期性更自由,而且完全建立在“能够成为人们的日常化行为”的调性、前提之上。虽然Club Shows的场地多数情况下没有音乐节和仓库派对的伸展性强,工作人员和酒位控制多数限制了Rave,但形式间各有千秋的。图片来自G**gle Images
我们可以将Club Shows理解为夜店Booking艺人时必须提及的几大信息点中的“活动类型”这一首要信息,将其翻译为“夜店演出”似乎更接地气。夜店演出在周期性和场次更胜一筹的优势下,日常化地渲染了不同城市的Ravers和店内消费者,常常以量取胜。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即使一场音乐节或仓库派对能够一次性邀请几名甚至几十名国际知名DJ/制作人来华演出,但主办方累积邀请过的艺人名单较“派对场”累积邀请过的艺人名单而言往往没有胜算,反倒胜在规模和用户体验。由此可见为什么Club Shows才是艺人们吸金的最主要渠道。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一次国际艺人的中国巡演,如果有8座城市、8个站点,通常至少有6个站点是Club Shows,或者8个站点全是Club Shows,音乐节和仓库派对占少数。如果完全抹掉Club Booking需求,DJ/制作人们的演出数量也可能仅仅剩下原本演出数量的N分之一。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主办方看来,举办一次活动是否能够回本,主开销在于四方面:⒈艺人成本;⒉场地成本和场地搭建成本;⒊商务合作的新媒体宣传成本;⒋团队人员成本。但他们的收入方式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⒈门票收益;⒉赞助;⒊酒水收益。但若是主办方在夜店举办活动,可能少去第二项成本且少去第三项收入。图片来自Unsplash
但如果是站在夜店方的角度来看,一家夜店一个月在酒水、租金、员工等方面支出数百万人民币实在令人司空见惯也毫不稀奇。至少对于中国的夜店方来说,“主要凭借门票收益”获取利润的做法很难成立,他们的盈亏在更多时候仍取决于酒水售卖。图片来自Unsplash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夜店即使Booking了很大牌的、门票号召力很强的国际DJ/制作人,也不愿意撤掉散台和卡座的原因。对应标题——多数国际艺人的来华Club Show盈利与否不取决于门票销售,真相是——门票销售对比他们的酒水收益根本不值一提。图片来自Unsplash
有夜店方在三、四年前向我们算过一笔账,在举办活动、Booking Guest DJ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卡座低消设2万人民币、散台低消设3000人民币、一张门票的售价设100元人民币,换而言之,30张门票才能抵得上一张散台,200张门票才能抵得上一张卡座!图片来自Unsplash
而多数中国的Nightclub是很难在一场活动中售出200张门票的,除非邀请的Guest DJ真的很大牌,但即使很大牌又如何?如果嘉宾非常大牌,他们可能会将卡座的定价设在5万人民币以上,一张门票200元,售出250张门票才抵得上一张卡座。
图片来自Unsplash
对比一下,如果一场活动门票售价150元,售出200张门票,门票收益仅为30000元,如果仅作为“单方面收入”或者“盈利与否的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会亏本的。如果他们为了3万人民币撤除10张散台,一张散台的低消为3000元,则会变相减少3万元的散台收入。
图片来自Unsplash
更何况,早在2010年,“派对场”这个说法还闻所未闻的时候,笔者就已经亲身经历过中国部分夜店的套路了。即使他们只是随便Booking一位连他们内部都不知道的亚洲DJ,也可能借着“今天有活动”的名号,大幅度将散台和卡座的低消提高,从而强化利润。
图片来自Unsplash
综上所述,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来说,门票销售并不是国际艺人来华Club Show这一场景中,作为场地方能否回本、能否盈利的重点或者核心。卡座和散台依然是Club方主要致力的内容,所以近两年许多夜店主动放弃了售票,但最终他们仍可能因酒水销售而赚钱。图片来自Unsplash
不过,回本、盈利,这都建立在一场活动的散台销售、卡座销售、门票销售运营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多数中国的夜店依然在亏本!多数中国的主办方还未找到一个权衡“商业”与“文化”的支点稳定盈利。两方虽运营战略大有不同,但同在一条危险的船上。但这终究不是完美状态,希望主办方和夜店都能找到新的双赢点子,欢迎留言区补充和交流。
图片来自Unsplash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8-22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