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所有人都在频繁地将活动主办方视为一大热门话题,这也不像是什么现阶段难以解释的概念,听起来所有人都接触过“活动主办方”,不明白的人也会被一句话解释明白。理解它是什么确实不难,真正了解他们则十分需要时间和经验了。
开文需要引出三项理论:活动主办方是线下市场的主要控制者和贡献者,理论上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但实际上活动主办方的门槛并不高,只要预算足够,谁都可能也可以成为主办方;正因上述两点,活动主办方的水准严重参差不齐,成败也颇为悬殊。
作为音乐爱好者、Ravers或者更接地气的“听歌的小粉丝”,只要你时不时地接触一些线下锐舞场景,均不妨考虑提升对活动主办方的认知。为了自己好,也为了这个复杂的市场好。在阅读本文的时候,更建议举一反三,在思考过程中以小见大。
首先,什么是活动主办方?面向电子音乐这种大型国际市场,它的英文原词是什么?字面上来说,活动主办方所对应的英文直译是Event Organizer,但它还对应着一种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是Event Promoter。从字面上来说,Promoter设有“发起人”之意。
所以,在过去《电子音乐资讯》的部分文章中,更喜欢采用Promoter/Event Promoter去对应活动主办方一说,偶尔使用字面上更直译化的Event Organizer,但读者可以主观地在Event Promoter和Event Organizer之间做出用词选择。顾名思义,所谓的Event Promoter,他们的工作就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现场活动。
相对的是,Event在这里就是“活动”的意思,活动对应的英文、术语也只会是Event,它的概念很广,包含但不限音乐节、夜店演出、仓库派对、Livehouse活动等。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以电子音乐的角度作话题,但在其它音乐风格中说法保持一致。
回顾刚才提到的开文三大理论之第一点:“活动主办方是线下市场的主要控制者和贡献者,理论上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什么这么说?刚才已经解释过了,Promoter就是发起者,线下活动本身就是由他们发起的,对文化的正面贡献自然也少不了一份“最直接的”功劳。
没有这些活动主办方的话,就不会有我们接触到的那些优质的现场,如果没有他们Booking那些国际DJ/制作人来华演出,我们也几乎不可能在中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成为主办方,从前期的准备到中期的宣传再到后期的呈现,每一步都少不了专业素养。
筹划一场活动是基本的前期功课,你要怎么举办这场派对、活动;在什么城市举办、什么场地举办;人数规模多大;Talent Buyer订艺人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标准;预算多少、预计收入多少,是赔是赚……
而中期就是官方的宣传和各种新媒体等渠道宣传了,在你把一切必要任务完成以后,你需要想办法转化出更高的门票。这又应了刚才提到的Promoter定义和基本工作,他们需要付费Booking艺人,让艺人为活动表演,当然他们也需要想办法回本,而不是做公益。
假设我方公司花10万人民币举办了一场活动,那么我们也需要从门票或酒水分成【如果有的话】中获取10万人民币以上的利润,这样的情况下主办方才能回本。如果获得了20万人民币的门票、酒水、赞助、摊位等等收入,高出整体支出的部分则是盈利部分了。
但上一自然段自是指向盈利情况的活动,不是所有活动都能够盈利的。活动主办方可能因为一场活动支出10万人民币,但或许他们的门票、酒水、赞助、摊位等等收入仅为5万人民币。在5万人民币收入扣除10万人民币成本以后,这场活动仍存在5万人民币损失。
所以,标题中点到了一句话——这绝对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你可以做好财运亨通的正面准备,但你也需要做好血本无归的负面准备。上述内容也响应了开文提出的第二点内容,只要预算足够,谁都能够成为活动主办方。但是赚是亏,就是另一门学问了。
一场规模巨大的音乐节可能需要数百万人民币或更高的投资,从场地租赁、场地搭建、舞台搭建、所有表演者的演出费、媒体宣传成本等等方方面面都是金钱使然,或者说都是交易。但如果举办一场小型活动,也可以仅仅支出数千人民币邀请Local DJs,然后与夜店合作,再进行门票分成。
所以,一场活动的举办成本高不封顶、低不封底,支出差异没有明确标准,风险大小也因此没有明确范围。若以营利或者亏本作为成败定论标准,大大小小的活动在可能亏损的数目或可能赚取的数目上有巨大差额,赚取200或赚取200万都很正常,反之同理,满足成败悬殊之说。
现在是2019年7月6日,截止到今日,国内外的整个活动主办方行业、团队水准均严重参差不齐。专业的团队人均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把他们手头上的工作完成得非常令人满意。相同的是,也有人把一场活动做得槽点密集,每一步都令人不奈之何,带有大量错误信息甚至是虚假宣传。
有趣的是,一场活动做得专不专业、上不上档次,与最终在经济上盈利或亏本没有然联系。我们目睹过许多阵容优异、活动布置精彩、宣传像样、面面俱到且事事专业的活动,最终却无奈赔了本。也遇到过从阵容到海报、从海报到文案每平米三千处漏洞的活动,赚得盆满钵盈。“市场”需要时间,面罩下的真相、鹿死谁手终究会被揭露。
理论上,我们肯定鼓励更多人成为活动主办方,一起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去推动现场音乐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也需要提醒这些绞尽脑汁入行的朋友们,不要把盈利想成必然,理解它是什么并不难,但做好这一行真的很难。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似乎所有人都在频繁地将活动主办方视为一大热门话题,这也不像是什么现阶段难以解释的概念,听起来所有人都接触过“活动主办方”,不明白的人也会被一句话解释明白。理解它是什么确实不难,真正了解他们则十分需要时间和经验了。
开文需要引出三项理论:活动主办方是线下市场的主要控制者和贡献者,理论上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但实际上活动主办方的门槛并不高,只要预算足够,谁都可能也可以成为主办方;正因上述两点,活动主办方的水准严重参差不齐,成败也颇为悬殊。
作为音乐爱好者、Ravers或者更接地气的“听歌的小粉丝”,只要你时不时地接触一些线下锐舞场景,均不妨考虑提升对活动主办方的认知。为了自己好,也为了这个复杂的市场好。在阅读本文的时候,更建议举一反三,在思考过程中以小见大。
首先,什么是活动主办方?面向电子音乐这种大型国际市场,它的英文原词是什么?字面上来说,活动主办方所对应的英文直译是Event Organizer,但它还对应着一种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是Event Promoter。从字面上来说,Promoter设有“发起人”之意。
所以,在过去《电子音乐资讯》的部分文章中,更喜欢采用Promoter/Event Promoter去对应活动主办方一说,偶尔使用字面上更直译化的Event Organizer,但读者可以主观地在Event Promoter和Event Organizer之间做出用词选择。顾名思义,所谓的Event Promoter,他们的工作就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现场活动。
相对的是,Event在这里就是“活动”的意思,活动对应的英文、术语也只会是Event,它的概念很广,包含但不限音乐节、夜店演出、仓库派对、Livehouse活动等。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以电子音乐的角度作话题,但在其它音乐风格中说法保持一致。
回顾刚才提到的开文三大理论之第一点:“活动主办方是线下市场的主要控制者和贡献者,理论上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什么这么说?刚才已经解释过了,Promoter就是发起者,线下活动本身就是由他们发起的,对文化的正面贡献自然也少不了一份“最直接的”功劳。
没有这些活动主办方的话,就不会有我们接触到的那些优质的现场,如果没有他们Booking那些国际DJ/制作人来华演出,我们也几乎不可能在中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成为主办方,从前期的准备到中期的宣传再到后期的呈现,每一步都少不了专业素养。
筹划一场活动是基本的前期功课,你要怎么举办这场派对、活动;在什么城市举办、什么场地举办;人数规模多大;Talent Buyer订艺人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标准;预算多少、预计收入多少,是赔是赚……
而中期就是官方的宣传和各种新媒体等渠道宣传了,在你把一切必要任务完成以后,你需要想办法转化出更高的门票。这又应了刚才提到的Promoter定义和基本工作,他们需要付费Booking艺人,让艺人为活动表演,当然他们也需要想办法回本,而不是做公益。
假设我方公司花10万人民币举办了一场活动,那么我们也需要从门票或酒水分成【如果有的话】中获取10万人民币以上的利润,这样的情况下主办方才能回本。如果获得了20万人民币的门票、酒水、赞助、摊位等等收入,高出整体支出的部分则是盈利部分了。
但上一自然段自是指向盈利情况的活动,不是所有活动都能够盈利的。活动主办方可能因为一场活动支出10万人民币,但或许他们的门票、酒水、赞助、摊位等等收入仅为5万人民币。在5万人民币收入扣除10万人民币成本以后,这场活动仍存在5万人民币损失。
所以,标题中点到了一句话——这绝对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你可以做好财运亨通的正面准备,但你也需要做好血本无归的负面准备。上述内容也响应了开文提出的第二点内容,只要预算足够,谁都能够成为活动主办方。但是赚是亏,就是另一门学问了。
一场规模巨大的音乐节可能需要数百万人民币或更高的投资,从场地租赁、场地搭建、舞台搭建、所有表演者的演出费、媒体宣传成本等等方方面面都是金钱使然,或者说都是交易。但如果举办一场小型活动,也可以仅仅支出数千人民币邀请Local DJs,然后与夜店合作,再进行门票分成。
所以,一场活动的举办成本高不封顶、低不封底,支出差异没有明确标准,风险大小也因此没有明确范围。若以营利或者亏本作为成败定论标准,大大小小的活动在可能亏损的数目或可能赚取的数目上有巨大差额,赚取200或赚取200万都很正常,反之同理,满足成败悬殊之说。
现在是2019年7月6日,截止到今日,国内外的整个活动主办方行业、团队水准均严重参差不齐。专业的团队人均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把他们手头上的工作完成得非常令人满意。相同的是,也有人把一场活动做得槽点密集,每一步都令人不奈之何,带有大量错误信息甚至是虚假宣传。
有趣的是,一场活动做得专不专业、上不上档次,与最终在经济上盈利或亏本没有然联系。我们目睹过许多阵容优异、活动布置精彩、宣传像样、面面俱到且事事专业的活动,最终却无奈赔了本。也遇到过从阵容到海报、从海报到文案每平米三千处漏洞的活动,赚得盆满钵盈。“市场”需要时间,面罩下的真相、鹿死谁手终究会被揭露。
理论上,我们肯定鼓励更多人成为活动主办方,一起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去推动现场音乐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也需要提醒这些绞尽脑汁入行的朋友们,不要把盈利想成必然,理解它是什么并不难,但做好这一行真的很难。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