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友们似乎又被一些负能力给包围了。但根据团队的调查,不少证据证明了多家公众号对一场音乐节实施覆盖式攻击实为假象,只是两位有大量黑底的互联网赛博友谊兄弟为宣泄不满而开设了多个小号,重复发文,以营造“群攻”的假象。
客观来说,被“伪围攻”的META Music Festival确实不完美,部分槽点也真实成立,但为了“打压”而开多个小号“分身”搞事实属令人费解。META Music Festival是东北有史以来第一场数万人规模的音乐节,也是沈阳打开Rave大门的第一步。
如同呱呱坠地的孩子,对于每一名到场的Raver来说,这都是一起全新的体验,对于许多第一次亲临Rave Party的东北参与者而言也是新鲜的。META Music Festival的不尽人意之处实际上与部分东北文化有很大关系,但就东北文化开地图炮?实在太亚健康了。
META Music Festival的现场效果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这是一个紧锣密鼓的项目,自官宣到落地过程仅38天,比许多制作时间长达半年的音乐节而言更加紧张。但由于主办方以舞美公司为主项目,所以整个舞台的呈现是可圈可点的。
META主办方在舞台设计时打出了“未来人”的主题牌,与自家舞美公司品牌挂钩,为其命名为“梅塔之神”。主办方亲自设计的舞台最终呈现质感不违背设计图,其质量也精益求精,应用了顶级钢架,保证了厚实的质量与审美的需求。
在商业成就方面,META Music Festival刷新了东北派对的历史记录,三天总共吸引了5万人到场,跻身流量前茅,持平其它人气音乐节。即使没有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一些现场的照片、视频论证首届META人气,时至今日,热闹仍是音乐节的成功标准之一。
脱离北上广深的音乐节及俱乐部场景,在本无广泛Rave受众的东北打开一扇窗,本为扩大线下跳舞音乐、EDM版图的必要举动,主办方不一味地讨好受众已经非常勇敢。Rave文化需要扩宽,而不是局限。因为他们是东北人、是外行,所以应该被歧视?
所以,在东北举办音乐节,出现了部分东北特色,实在再正常不过了,这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坏事,全在于站在什么角度看待问题。想想一下,如果东北音乐节没有东北小伙儿助阵,不觉得少了点什么吗?主办方应该将当地人拒之门外吗?
东北小伙儿的形象、东北小伙儿的社会摇、快手东北行为、东北腔、DJ说了几句东北话、唱了首东北戏曲、观众跳了东北二人转、东北奇葩网红亲临现场、东北舞蹈……这些东西不都是东北文化吗?所以当他们抨击META出现的这一类现象时,META只是一个挡箭牌,抨击者们所看不惯的不过是一系列东北特色,给东北行为贴上“Low”的标签。
回到标题大旨,无论作为音乐爱好者或是Ravers,我们真的有必要给予东北更多的耐心,这只是东北的第一起大型音乐节,因出现东北特色而被骂得狗血淋头,实属不合理。东北市场养成需要时间,音乐节需要孵化期,当地人需要孵化期,怎敢要求所有东北人立刻卸载快手转为EDM头号粉丝?
等待东北人在更漫长的孵化期后成为“像样的Ravers”,是我们需要的耐心。而谈何理解?理解便是部分EDM爱好者不应该再站在“道德”的高峰,为“东北地区出现了东北居民”感到诧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既然要去煎饺店还怕遇到煎饺不成?
谈何鼓励?鼓励便是META Music Festival在短暂周期内,在东北这样Rave氛围不成熟的地区,用最接地气、最入门的DJ Mag百大DJ和即刻电音选手成功地构建了如此大场面,就推动东北Rave场景的重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步。文化发展需要过程,从无到有之间为实心而非空心。好坏交加,正常经历,急而不得,Peace。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近段时间,网友们似乎又被一些负能力给包围了。但根据团队的调查,不少证据证明了多家公众号对一场音乐节实施覆盖式攻击实为假象,只是两位有大量黑底的互联网赛博友谊兄弟为宣泄不满而开设了多个小号,重复发文,以营造“群攻”的假象。
客观来说,被“伪围攻”的META Music Festival确实不完美,部分槽点也真实成立,但为了“打压”而开多个小号“分身”搞事实属令人费解。META Music Festival是东北有史以来第一场数万人规模的音乐节,也是沈阳打开Rave大门的第一步。
如同呱呱坠地的孩子,对于每一名到场的Raver来说,这都是一起全新的体验,对于许多第一次亲临Rave Party的东北参与者而言也是新鲜的。META Music Festival的不尽人意之处实际上与部分东北文化有很大关系,但就东北文化开地图炮?实在太亚健康了。
META Music Festival的现场效果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这是一个紧锣密鼓的项目,自官宣到落地过程仅38天,比许多制作时间长达半年的音乐节而言更加紧张。但由于主办方以舞美公司为主项目,所以整个舞台的呈现是可圈可点的。
META主办方在舞台设计时打出了“未来人”的主题牌,与自家舞美公司品牌挂钩,为其命名为“梅塔之神”。主办方亲自设计的舞台最终呈现质感不违背设计图,其质量也精益求精,应用了顶级钢架,保证了厚实的质量与审美的需求。
在商业成就方面,META Music Festival刷新了东北派对的历史记录,三天总共吸引了5万人到场,跻身流量前茅,持平其它人气音乐节。即使没有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一些现场的照片、视频论证首届META人气,时至今日,热闹仍是音乐节的成功标准之一。
脱离北上广深的音乐节及俱乐部场景,在本无广泛Rave受众的东北打开一扇窗,本为扩大线下跳舞音乐、EDM版图的必要举动,主办方不一味地讨好受众已经非常勇敢。Rave文化需要扩宽,而不是局限。因为他们是东北人、是外行,所以应该被歧视?
所以,在东北举办音乐节,出现了部分东北特色,实在再正常不过了,这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坏事,全在于站在什么角度看待问题。想想一下,如果东北音乐节没有东北小伙儿助阵,不觉得少了点什么吗?主办方应该将当地人拒之门外吗?
东北小伙儿的形象、东北小伙儿的社会摇、快手东北行为、东北腔、DJ说了几句东北话、唱了首东北戏曲、观众跳了东北二人转、东北奇葩网红亲临现场、东北舞蹈……这些东西不都是东北文化吗?所以当他们抨击META出现的这一类现象时,META只是一个挡箭牌,抨击者们所看不惯的不过是一系列东北特色,给东北行为贴上“Low”的标签。
回到标题大旨,无论作为音乐爱好者或是Ravers,我们真的有必要给予东北更多的耐心,这只是东北的第一起大型音乐节,因出现东北特色而被骂得狗血淋头,实属不合理。东北市场养成需要时间,音乐节需要孵化期,当地人需要孵化期,怎敢要求所有东北人立刻卸载快手转为EDM头号粉丝?
等待东北人在更漫长的孵化期后成为“像样的Ravers”,是我们需要的耐心。而谈何理解?理解便是部分EDM爱好者不应该再站在“道德”的高峰,为“东北地区出现了东北居民”感到诧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既然要去煎饺店还怕遇到煎饺不成?
谈何鼓励?鼓励便是META Music Festival在短暂周期内,在东北这样Rave氛围不成熟的地区,用最接地气、最入门的DJ Mag百大DJ和即刻电音选手成功地构建了如此大场面,就推动东北Rave场景的重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步。文化发展需要过程,从无到有之间为实心而非空心。好坏交加,正常经历,急而不得,Peace。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