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论证Techno在国际范围内属于主流音乐

今天这篇文章在部分读者眼中可能略显奇葩,毕竟这并不符合撰写我们的国情,所以我们尤其需要在开篇处强调标题的“国际范围内”五个大字。我们知道如果说Techno在亚洲属于主流音乐可能目前是个伪命题,但其实,它在外国真的有那么地下吗?



深知我们在过去几年的内容中多次在文章中提到“Techno在欧洲的受众不少”、“Techno影响着大众”等一笔带过的措词,这不主观,它不代表着“笔者觉得怎么样”,而是客观成立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论证一下Techno在国际上的主流地位。



我们先来简单地划分一下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地下,主流指Mainstream,地下指Underground。主流代表着当下大众化的、普遍的、受欢迎的一切事物,它与Popular Culture息息相关。相反,地下则代表着小众的、小群体化的、不一定受欢迎的事物。



所以,主流与地下的界定虽然很清晰,但一定会随着时代而改变。比如说现在EDM在多数夜店都是主流,它是大众所需要的、最普遍且普及的、最常规化且真的影响到许多人日常的,但在几十年以后EDM还是不是主流就很难说了,没意见吧?



Techno在90年代时毋庸置疑处于国际跳舞音乐里的主流地位,因为那时它是大众喜欢的而不是小众的特殊兴趣、它是普遍出现的而不是只在少数场景下被少数人欣赏、它是影响整个主流市场和主流媒体的而不是只在一些亚文化状态下提供给“另类派”的。



但Techno可能确实是经历过一个地下的时期,它开始变得只被“少数人”、“小众”所喜欢,开始变得所谓的“冷门”,而Techno艺人们的粉丝逐渐面向一些小的圈层,而不再只是开放给主流乐迷和主流Ravers。可现在,它仍处于地下的状态吗?



我们先从DJ/制作人们来论证一下Techno在当下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已经不再是“地下人群专属音乐”的不争事实。要想拿艺人来证明Techno足够“主流”、不那么“地下”,前提是这些艺人的粉丝够多、多到足以构成“大众”标准。



例一,截止到截图时,Nina Kraviz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260万以上;



例二,截止到截图时,Amelie Lens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142万以上;





例三,截止到截图时,Charlotte de Witte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137万以上;



但实际上以上三名女性DJ/制作人还不是Techno领域的最高人气者,即使不是人气最高的三名艺人,作为论证数据的代表也搓搓有余了。有人会问问什么特地拿她们做代表呢?答案是她们在去年的音乐节演出数量居然占据了DJ中前五名的三个席位。



同为2019 IMS Ibiza复述内容论证Techno重回主流市场的依据还有:上三人在涨粉速度竟然比众多EDM明星更快,这意味着Techno乐迷在主流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中Amelie Lens已经是涨粉速度第一的DJ/制作人,注意,不限于Techno领域。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只拿Techno艺人们打入主流市场、成为DJ/制作人行业的主流控制者还不足以证明Techno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成为了主流音乐,那么我们再拿主流音乐流媒体为例——众所周知的付费跳舞音乐网站Beatport已连续畅销Techno数字音乐多年。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对“主流”或“地下”的定义中,均强调主流的事物必须得是被主流媒体所接受和报道的,相反,地下的事物是不受主流媒体所推广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全球最有影响力、牵引主流趋势的三家电子音乐主流媒体的内容中Techno的占比。



例一,Mixmag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下图为近期的、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



例二,Resident Advisor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



例三,DJ Mag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关于DJ Mag可能需要补充说法,DJ Mag早就已经不再主推EDM了,只不过他们需要靠百大DJ排行榜赚钱



再以音乐节为例,无论是Drumcode Festival/AWAKENINGS/Movement Electronic Music Festival或其它热门Techno音乐节,均能够吸引数万乃至十余万观众,你确定这只是“小众群体”、“少数人”吗?“Techno很地下”是一个刻板印象,读者们请多思考如何从这个刻板印象里走出来。



以上论点已足够证实Techno在国际范围内不再只是地下音乐,最起码这种流派已经切实地进入了主流音乐[Mainstream Music]、大众音乐[Popular Music]的范畴。不过不排除部分Techno子类型仍然属于地下流派,还未跻身进入主流市场,发芽于地下文化。



因此,我们不能说所有Techno音乐都是主流音乐,只能说Techno这个大概念已经重新主流化了,但可能许多DJ/制作人还处于非常地下的受众层面,这是不冲突的、不片面的。黑与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是共存的。



回到眼下,Techno音乐在亚洲可能还是小众听的音乐、少数人会去的现场,人群影响力还没有到大众的程度,暂未被主流接受。但要拿Techno去指代地下文化或地下音乐、亚文化显然已脱离事实,没必要刻意拿Techno作为“小众资质”,用喜欢Techno去声张Counterculture/Counter-Mainstream更是尴尬的误会。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6-19 20:00

客观论证Techno在国际范围内属于主流音乐

今天这篇文章在部分读者眼中可能略显奇葩,毕竟这并不符合撰写我们的国情,所以我们尤其需要在开篇处强调标题的“国际范围内”五个大字。我们知道如果说Techno在亚洲属于主流音乐可能目前是个伪命题,但其实,它在外国真的有那么地下吗?



深知我们在过去几年的内容中多次在文章中提到“Techno在欧洲的受众不少”、“Techno影响着大众”等一笔带过的措词,这不主观,它不代表着“笔者觉得怎么样”,而是客观成立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论证一下Techno在国际上的主流地位。



我们先来简单地划分一下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地下,主流指Mainstream,地下指Underground。主流代表着当下大众化的、普遍的、受欢迎的一切事物,它与Popular Culture息息相关。相反,地下则代表着小众的、小群体化的、不一定受欢迎的事物。



所以,主流与地下的界定虽然很清晰,但一定会随着时代而改变。比如说现在EDM在多数夜店都是主流,它是大众所需要的、最普遍且普及的、最常规化且真的影响到许多人日常的,但在几十年以后EDM还是不是主流就很难说了,没意见吧?



Techno在90年代时毋庸置疑处于国际跳舞音乐里的主流地位,因为那时它是大众喜欢的而不是小众的特殊兴趣、它是普遍出现的而不是只在少数场景下被少数人欣赏、它是影响整个主流市场和主流媒体的而不是只在一些亚文化状态下提供给“另类派”的。



但Techno可能确实是经历过一个地下的时期,它开始变得只被“少数人”、“小众”所喜欢,开始变得所谓的“冷门”,而Techno艺人们的粉丝逐渐面向一些小的圈层,而不再只是开放给主流乐迷和主流Ravers。可现在,它仍处于地下的状态吗?



我们先从DJ/制作人们来论证一下Techno在当下的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已经不再是“地下人群专属音乐”的不争事实。要想拿艺人来证明Techno足够“主流”、不那么“地下”,前提是这些艺人的粉丝够多、多到足以构成“大众”标准。



例一,截止到截图时,Nina Kraviz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260万以上;



例二,截止到截图时,Amelie Lens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142万以上;





例三,截止到截图时,Charlotte de Witte在三大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总和达到137万以上;



但实际上以上三名女性DJ/制作人还不是Techno领域的最高人气者,即使不是人气最高的三名艺人,作为论证数据的代表也搓搓有余了。有人会问问什么特地拿她们做代表呢?答案是她们在去年的音乐节演出数量居然占据了DJ中前五名的三个席位。



同为2019 IMS Ibiza复述内容论证Techno重回主流市场的依据还有:上三人在涨粉速度竟然比众多EDM明星更快,这意味着Techno乐迷在主流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中Amelie Lens已经是涨粉速度第一的DJ/制作人,注意,不限于Techno领域。



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只拿Techno艺人们打入主流市场、成为DJ/制作人行业的主流控制者还不足以证明Techno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成为了主流音乐,那么我们再拿主流音乐流媒体为例——众所周知的付费跳舞音乐网站Beatport已连续畅销Techno数字音乐多年。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对“主流”或“地下”的定义中,均强调主流的事物必须得是被主流媒体所接受和报道的,相反,地下的事物是不受主流媒体所推广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全球最有影响力、牵引主流趋势的三家电子音乐主流媒体的内容中Techno的占比。



例一,Mixmag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下图为近期的、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



例二,Resident Advisor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



例三,DJ Mag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动态中,Techno新闻的占比非常高、无刻意挑选的完整动态。关于DJ Mag可能需要补充说法,DJ Mag早就已经不再主推EDM了,只不过他们需要靠百大DJ排行榜赚钱



再以音乐节为例,无论是Drumcode Festival/AWAKENINGS/Movement Electronic Music Festival或其它热门Techno音乐节,均能够吸引数万乃至十余万观众,你确定这只是“小众群体”、“少数人”吗?“Techno很地下”是一个刻板印象,读者们请多思考如何从这个刻板印象里走出来。



以上论点已足够证实Techno在国际范围内不再只是地下音乐,最起码这种流派已经切实地进入了主流音乐[Mainstream Music]、大众音乐[Popular Music]的范畴。不过不排除部分Techno子类型仍然属于地下流派,还未跻身进入主流市场,发芽于地下文化。



因此,我们不能说所有Techno音乐都是主流音乐,只能说Techno这个大概念已经重新主流化了,但可能许多DJ/制作人还处于非常地下的受众层面,这是不冲突的、不片面的。黑与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是共存的。



回到眼下,Techno音乐在亚洲可能还是小众听的音乐、少数人会去的现场,人群影响力还没有到大众的程度,暂未被主流接受。但要拿Techno去指代地下文化或地下音乐、亚文化显然已脱离事实,没必要刻意拿Techno作为“小众资质”,用喜欢Techno去声张Counterculture/Counter-Mainstream更是尴尬的误会。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6-19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