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否认的是,“日式Techno”这样的“半翻译”极可能是一种营销词,我们很难不苟言笑地从营销词里发现太多一本正经的事,但也不代表“半翻译”的“日式Techno”一定没有任何信息量。首先我们将“日式Techno”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日式”,二是“Techno”。
顾名思义,所谓的“日式”便是指日本的、日本风格的、日式方式的东西,前有日式拉面、日式料理,后又因各个Club Shows而衍生出来的活动推广说法“日式Techno”。所以即使在音乐方面,它也需要是带有日本风味,或者日本色彩、元素的音乐。
至于Techno已经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便不在此赘述,与刚才单独提出的“日式”一词关联到一起以后,我们可以将“日式Techno”还原为Japanese Techno或Japanese-Style Techno。但很明显,XXXX-Style这种语法,在音乐风格里并不适用。
比如说“柏林风的Techno”,字面上我们可能会把它表现为Berlin-Style Techno,但是在描绘音乐的时候我们又不会采纳这样的语法,所以最后我们接触到的词汇会以Berlin Techno为标准。同理,Japanese-Style Techno也只能作为一个反例使用。
那么我们暂时摒弃“日式Techno”这种半中文半英语的说法,将它还原为Japanese Techno,或者干脆整个翻译为日式铁克诺,显然比“半翻译”更专业和权威一些,也解决了过度口语化的尴尬。聊到Japanese Techno,就不得不提及日本音乐市场。
全亚洲的电子音乐场景都是非常相似的,受众上有先来后到,也很容易先入为主,但在电子音乐、跳舞音乐方面,EDM还是占领了“恰饭”的大市场,Techno仍然只属于小部分人,更地下、更小众。但略优势之处在于,它们可能真的有日本的本土特色。
日本的电子音乐,或者更细分而言的Techno,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国际知名电子音乐组合——Yellow Magic Orchestra。但就早期而言,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音乐并不成功,因口碑和发展道路不通,他们1984年分道扬镳了。
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许多音乐被认为有效仿Kraftwerk的意思,但更多情况下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和创意,乃至产生个人特色的声音,不至于留下“黑点”。三名成员在1984年到21世纪均取得了不同音乐风格、不限于电子音乐的良性发展。
他们各自在Electro/Ambient/New Wave/Techno Pop/Pop/Glitch-Pop/Synth-Pop的市场取得许多钻研成果,也向全球乐迷展示了三位“老头”丰富的知识储备。当然还有不可忽略的本文重点,他们在早期便为Japanese Techno开了路。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After Service
(整张专辑不止Japanese Techno,还有很多其它元素和其它风格,专辑内主推新版本的《Technopolis》)
1989年诞生的Denki Groove同样是Techno-Pop运动中的重要角色,30年过去了,他们的音乐仍然是Japanese Techno坚固的根基之一。或者1993年入行的Ken Ishii,被誉为全世界最出名的日本Techno艺人,其音乐见证了Japanese Techno的历史。
Denki Groove - Ningen President
21世纪到来以后,日本出现了更多Techno巨星,但不是所有日本的Techno音乐都能算是“日式Techno”,拥有“日本味道”的Techno音乐还是占少数。不过根据以上“冰山一角”般的盘点,却已经可以得出日本至少在80年代和90年代就有Techno画面了。
Techno/Minimal Techno/Techno-Pop的元素都是Japanese Techno不变的基础,但是Japanese Techno往往又受到了日本音乐/J-Pop/女声/J-Rock以及其它许多上世纪日本音乐特征的影响。所有很多人喜欢把Japanese Techno与J-Pop/Techno-Pop关联。
Aural Vampire — DARKWAVE SURFER
时间越是发展,Japanese Techno的特色就越是浓烈,日本元素不是只有“日本人声”或者“日语”能够作为判定方式。而且Japanese Techno与Techno in Japan也不是一码事了。不同时代和阶段的Japanese Techno各自有不同的魅力。无论它是曲风或者地区特色,都比任何过往时刻更加清晰了。
—————————————————————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图片和视频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无法否认的是,“日式Techno”这样的“半翻译”极可能是一种营销词,我们很难不苟言笑地从营销词里发现太多一本正经的事,但也不代表“半翻译”的“日式Techno”一定没有任何信息量。首先我们将“日式Techno”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日式”,二是“Techno”。
顾名思义,所谓的“日式”便是指日本的、日本风格的、日式方式的东西,前有日式拉面、日式料理,后又因各个Club Shows而衍生出来的活动推广说法“日式Techno”。所以即使在音乐方面,它也需要是带有日本风味,或者日本色彩、元素的音乐。
至于Techno已经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便不在此赘述,与刚才单独提出的“日式”一词关联到一起以后,我们可以将“日式Techno”还原为Japanese Techno或Japanese-Style Techno。但很明显,XXXX-Style这种语法,在音乐风格里并不适用。
比如说“柏林风的Techno”,字面上我们可能会把它表现为Berlin-Style Techno,但是在描绘音乐的时候我们又不会采纳这样的语法,所以最后我们接触到的词汇会以Berlin Techno为标准。同理,Japanese-Style Techno也只能作为一个反例使用。
那么我们暂时摒弃“日式Techno”这种半中文半英语的说法,将它还原为Japanese Techno,或者干脆整个翻译为日式铁克诺,显然比“半翻译”更专业和权威一些,也解决了过度口语化的尴尬。聊到Japanese Techno,就不得不提及日本音乐市场。
全亚洲的电子音乐场景都是非常相似的,受众上有先来后到,也很容易先入为主,但在电子音乐、跳舞音乐方面,EDM还是占领了“恰饭”的大市场,Techno仍然只属于小部分人,更地下、更小众。但略优势之处在于,它们可能真的有日本的本土特色。
日本的电子音乐,或者更细分而言的Techno,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国际知名电子音乐组合——Yellow Magic Orchestra。但就早期而言,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音乐并不成功,因口碑和发展道路不通,他们1984年分道扬镳了。
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许多音乐被认为有效仿Kraftwerk的意思,但更多情况下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和创意,乃至产生个人特色的声音,不至于留下“黑点”。三名成员在1984年到21世纪均取得了不同音乐风格、不限于电子音乐的良性发展。
他们各自在Electro/Ambient/New Wave/Techno Pop/Pop/Glitch-Pop/Synth-Pop的市场取得许多钻研成果,也向全球乐迷展示了三位“老头”丰富的知识储备。当然还有不可忽略的本文重点,他们在早期便为Japanese Techno开了路。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After Service
(整张专辑不止Japanese Techno,还有很多其它元素和其它风格,专辑内主推新版本的《Technopolis》)
1989年诞生的Denki Groove同样是Techno-Pop运动中的重要角色,30年过去了,他们的音乐仍然是Japanese Techno坚固的根基之一。或者1993年入行的Ken Ishii,被誉为全世界最出名的日本Techno艺人,其音乐见证了Japanese Techno的历史。
Denki Groove - Ningen President
21世纪到来以后,日本出现了更多Techno巨星,但不是所有日本的Techno音乐都能算是“日式Techno”,拥有“日本味道”的Techno音乐还是占少数。不过根据以上“冰山一角”般的盘点,却已经可以得出日本至少在80年代和90年代就有Techno画面了。
Techno/Minimal Techno/Techno-Pop的元素都是Japanese Techno不变的基础,但是Japanese Techno往往又受到了日本音乐/J-Pop/女声/J-Rock以及其它许多上世纪日本音乐特征的影响。所有很多人喜欢把Japanese Techno与J-Pop/Techno-Pop关联。
Aural Vampire — DARKWAVE SURFER
时间越是发展,Japanese Techno的特色就越是浓烈,日本元素不是只有“日本人声”或者“日语”能够作为判定方式。而且Japanese Techno与Techno in Japan也不是一码事了。不同时代和阶段的Japanese Techno各自有不同的魅力。无论它是曲风或者地区特色,都比任何过往时刻更加清晰了。
—————————————————————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图片和视频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