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子音乐资讯”的兼职笔者之一“星空下的舞者”,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Dubstep音色与LT艺术。本文中所说的Dubstep音色更多的是指以Dubstep作品中常用的各类Bass音色,只因其与Dubstep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使用这一说法,望知悉。
Dubstep这种音乐风格核心毫无疑问就是各类电子音色的创造性使用,它非常有别于传统的旋律性音乐,同时与其它Bass音乐类型相比又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抛开节奏、音高这些问题,来专门讨论一下音色。
一个很具象化的例子是,笔者在2012年,第一次听到Skrillex那首经典的《Scatta》第41秒那个音色的时候,整个人的颅内是完全爆炸的状态,在当时看来那是一种极高的、天然的、没有理由的快感。
虽然现在看来此音色不再那么独特,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代表着电子音乐一个逐渐升起的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Skrillex将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通过这种音色撕裂给你听,从而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而LT艺术,是一种可以追述到旧石器时代的艺术,那时候对于其崇拜已经初步显现,如法国出土的《罗塞尔的维纳斯》,当时对于女神的赞美与中国的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笔者将其所表现的内容大致概括为对力量与柔美的憧憬、对人类本体的崇拜、对神的向往、对七情六欲的表达等。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Dubstep音色与LT艺术,实际上有着惊人的共鸣。首先,我通过性别将Dubstep音色统为两类:男性音色与女性音色。前者是以Monster和低频Growl为代表的浑厚音色,这类音色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男性的阳刚,如同表达着男性LT雕塑,表达着力量、权利与英雄气概。
这类音色的代表人物有早期的Skrillex/Excision/Mastadon等,目前大多数主流Bass音乐人都是偏重此类。后者是以各类轻飘、娇小、高频以及部分Neuro音色为主的不厚重的音色,这类音色往往注重抒情、打节奏甚至俏皮,如同被欣赏的女性LT雕塑,表达着柔美、永恒与飘逸的诗意,代表人物有Au5、Seven Lions、The Brig等,大多Melodic Dubstep即属于此类。
很明显二者之间常会有互相包含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其整体表现的确是这样侧重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力量还是柔美,古希腊时期在LT竞技和LT雕塑上都更侧重表现健全的天然美学,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后来也开始表现残缺的天然美学。
类似的,Dubstep中的音色大多都是精致健美的,有时也会使用一些过度失真甚至是Glitchy音色使得曲子灵动不枯燥。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繁殖的本能,在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通过艺术对此展开崇拜,但是如恩格斯所言,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兽性,在走向阶级社会的过程中,这种表达开始被压制。
从古至今,用来表现对性别崇拜的LT雕塑不胜枚举,而当饥饿的问题逐渐不再是问题,马克思所说的欲望这种另一固定的动力开始显现,这种原始的需求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找到了另一种出口——Dubstep音色。
当今快节奏社会生活压力变得很大,尤其在发达的大城市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但是通过聆听Dubstep制作人所精心调制好的音色,再配合引发Headbang的律动,可以快速释放这种压力,满足原始的心理需求。二者的机理虽不相同,但其解决路径却是非常的相似。
再次,我们通过追求艺人的良好形象,尤其通过去现场感受其“灵韵”,当其音色在巨大的现场大厅里响起,迅速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场域,Ravers朝圣一般地舞动,对应起LT艺术中对于神明的表现,这本身都是一种深邃的精神意蕴。
另外,以Instrumental Core为代表的Epic Dubstep,也是另一种表现方式,同样展示着神明纯然感性的美。最后,LT艺术中对于人类贪欲的表现都是直接且真实的,人类的占有欲向来强烈,雕塑家通过LT艺术的幻想与表达,映射占有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占有欲并不等同于邪恶而不可接受,事实上它本身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Dubstep制作人通过合成器等工具将自己所期望得到的音色实现,满足自己的创作欲和占有欲,在此过程中,也推动了Dubstep音色的发展。
文艺复兴作为一次人性复苏,该时期出现了大量表现天然美学的LT艺术,创作者们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将美神的演变推进。近些年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Dubstep制作人勇敢地尝试创新,持续为电子音乐领域带来更多新奇的音色。而这,如同LT艺术本身一样,也都是符合人性本色且值得赞美的。
PS:本篇文章所有LT艺术图片,均已打上五层至十层厚码。LT艺术在全球都不算是P**n,但“电子音乐资讯”的求生欲极强,所以自愿这么做。还希望微信公众平台的GG们MM们手下留情。再说一遍,LT艺术只属于Art不属于P**n。
—————————————————————
笔者&编辑:星空下的舞者/Reborn/David Yandrin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大家好,我是“电子音乐资讯”的兼职笔者之一“星空下的舞者”,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Dubstep音色与LT艺术。本文中所说的Dubstep音色更多的是指以Dubstep作品中常用的各类Bass音色,只因其与Dubstep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使用这一说法,望知悉。
Dubstep这种音乐风格核心毫无疑问就是各类电子音色的创造性使用,它非常有别于传统的旋律性音乐,同时与其它Bass音乐类型相比又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抛开节奏、音高这些问题,来专门讨论一下音色。
一个很具象化的例子是,笔者在2012年,第一次听到Skrillex那首经典的《Scatta》第41秒那个音色的时候,整个人的颅内是完全爆炸的状态,在当时看来那是一种极高的、天然的、没有理由的快感。
虽然现在看来此音色不再那么独特,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代表着电子音乐一个逐渐升起的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Skrillex将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通过这种音色撕裂给你听,从而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而LT艺术,是一种可以追述到旧石器时代的艺术,那时候对于其崇拜已经初步显现,如法国出土的《罗塞尔的维纳斯》,当时对于女神的赞美与中国的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笔者将其所表现的内容大致概括为对力量与柔美的憧憬、对人类本体的崇拜、对神的向往、对七情六欲的表达等。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Dubstep音色与LT艺术,实际上有着惊人的共鸣。首先,我通过性别将Dubstep音色统为两类:男性音色与女性音色。前者是以Monster和低频Growl为代表的浑厚音色,这类音色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男性的阳刚,如同表达着男性LT雕塑,表达着力量、权利与英雄气概。
这类音色的代表人物有早期的Skrillex/Excision/Mastadon等,目前大多数主流Bass音乐人都是偏重此类。后者是以各类轻飘、娇小、高频以及部分Neuro音色为主的不厚重的音色,这类音色往往注重抒情、打节奏甚至俏皮,如同被欣赏的女性LT雕塑,表达着柔美、永恒与飘逸的诗意,代表人物有Au5、Seven Lions、The Brig等,大多Melodic Dubstep即属于此类。
很明显二者之间常会有互相包含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其整体表现的确是这样侧重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力量还是柔美,古希腊时期在LT竞技和LT雕塑上都更侧重表现健全的天然美学,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后来也开始表现残缺的天然美学。
类似的,Dubstep中的音色大多都是精致健美的,有时也会使用一些过度失真甚至是Glitchy音色使得曲子灵动不枯燥。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繁殖的本能,在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通过艺术对此展开崇拜,但是如恩格斯所言,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兽性,在走向阶级社会的过程中,这种表达开始被压制。
从古至今,用来表现对性别崇拜的LT雕塑不胜枚举,而当饥饿的问题逐渐不再是问题,马克思所说的欲望这种另一固定的动力开始显现,这种原始的需求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找到了另一种出口——Dubstep音色。
当今快节奏社会生活压力变得很大,尤其在发达的大城市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但是通过聆听Dubstep制作人所精心调制好的音色,再配合引发Headbang的律动,可以快速释放这种压力,满足原始的心理需求。二者的机理虽不相同,但其解决路径却是非常的相似。
再次,我们通过追求艺人的良好形象,尤其通过去现场感受其“灵韵”,当其音色在巨大的现场大厅里响起,迅速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场域,Ravers朝圣一般地舞动,对应起LT艺术中对于神明的表现,这本身都是一种深邃的精神意蕴。
另外,以Instrumental Core为代表的Epic Dubstep,也是另一种表现方式,同样展示着神明纯然感性的美。最后,LT艺术中对于人类贪欲的表现都是直接且真实的,人类的占有欲向来强烈,雕塑家通过LT艺术的幻想与表达,映射占有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占有欲并不等同于邪恶而不可接受,事实上它本身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Dubstep制作人通过合成器等工具将自己所期望得到的音色实现,满足自己的创作欲和占有欲,在此过程中,也推动了Dubstep音色的发展。
文艺复兴作为一次人性复苏,该时期出现了大量表现天然美学的LT艺术,创作者们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将美神的演变推进。近些年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Dubstep制作人勇敢地尝试创新,持续为电子音乐领域带来更多新奇的音色。而这,如同LT艺术本身一样,也都是符合人性本色且值得赞美的。
PS:本篇文章所有LT艺术图片,均已打上五层至十层厚码。LT艺术在全球都不算是P**n,但“电子音乐资讯”的求生欲极强,所以自愿这么做。还希望微信公众平台的GG们MM们手下留情。再说一遍,LT艺术只属于Art不属于P**n。
—————————————————————
笔者&编辑:星空下的舞者/Reborn/David Yandrin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