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夜店在预定艺人环节所出现的未知危机

许多中国夜店已经出现了不可预计的甚至具有灾难性的危机,但它们都未意识到这件事。事先声明,这是一种中国夜店行业的现状和问题,它不能代表所有夜店。但具体关于哪部分夜店,谁也用不着对号入座。



我们接触到这个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情况大概因三大部分:我们认识的许多DJ/制作人或厂牌;我们认识的许多夜店工作者甚至老板;我们自己的Booking Agency项目。所有不为人知的细节均透露着艺人Booking行业所出现的危机。



很多夜店正在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无论DJ/制作人的实力如何,他们只愿意Booking国际艺人。外国人们混了几次国际厂牌发布音乐的机会、在几家知名Clubs演出过,便可以在中国赚取高额的演出费。但中国DJ/制作人,有时只因是一名中国人便被拒之门外。



中国的Booking Agency可以轻而易举地将随便一位国际知名DJ/制作人炒出高价,哪怕这些DJ/制作人并不是他们的独家签约艺人,只是抬价销售都不成问题。而中国的许多Clubs更因为一个死板的理念,哪怕亏本,也愿意为任何“歪果仁”买单。



中国DJ/制作人其实不差,但如此具有限制性的市场,很容易毁掉许多制作实力、打碟实力更高的DJ/制作人,甚至将许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力派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他们无法获得Booking,连主动争取都被无情拒绝,没有收入,又怎能全职为音乐付出?



反观在2017年以前,很少夜店会说出“我们只Booking国际艺人”这种话,甚至不考虑音乐的质量,不考虑报价,艺人们的能力如何、成绩如何,竟然都没有国籍重要。这一情况大概是在2017年开始疯狂蔓延,但也可能更早的时候便有缩影。



一开始,人们很可能以为这只是受到DJ Mag百大DJ的影响,每个人都开始“追星”了,只要台上的DJ是白人面孔或者黑人面孔,很容易消费本土乐迷的审美偏向。但后来我们发现,不仅商业夜店这么做,连地下夜店都越来越不愿意为同胞们买单。



我们不认为中国的音乐现场、演出行业应该拒绝外国艺人来华表演,相反,推崇“进口”恰恰是现在电子音乐发展的毕竟步骤之一。言而总之:“Booking外国的DJ/制作人确实有必要”,可问题是,不能为了Booking外国艺人,就拒绝富有潜力的中国人才。



如果以后,每一家夜店都在Booking艺人时理直气壮说“我们店只Booking国际艺人”,那么本土艺人怎么办?如果人人都吃不饱饭了,每个人都不得不将音乐制作当成副业,减少投入的时间和经历,那本土音乐如何发展?Clubs不需要刻意Booking太多中国DJ/制作人,但起码应该给予实力派一些机会,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重拟我们在2016~2017年就说过的老话:“中国的电子音乐行业能否成功不仅在于受众者多少,也在于产自中国人之手的电子音乐能达到怎样的水准。如果只有进口,没有本土经济效应和产业链,杀死了生产力,这里的市场又拿什么赶上西方的市场?”。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5-01 20:00

中国夜店在预定艺人环节所出现的未知危机

许多中国夜店已经出现了不可预计的甚至具有灾难性的危机,但它们都未意识到这件事。事先声明,这是一种中国夜店行业的现状和问题,它不能代表所有夜店。但具体关于哪部分夜店,谁也用不着对号入座。



我们接触到这个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情况大概因三大部分:我们认识的许多DJ/制作人或厂牌;我们认识的许多夜店工作者甚至老板;我们自己的Booking Agency项目。所有不为人知的细节均透露着艺人Booking行业所出现的危机。



很多夜店正在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无论DJ/制作人的实力如何,他们只愿意Booking国际艺人。外国人们混了几次国际厂牌发布音乐的机会、在几家知名Clubs演出过,便可以在中国赚取高额的演出费。但中国DJ/制作人,有时只因是一名中国人便被拒之门外。



中国的Booking Agency可以轻而易举地将随便一位国际知名DJ/制作人炒出高价,哪怕这些DJ/制作人并不是他们的独家签约艺人,只是抬价销售都不成问题。而中国的许多Clubs更因为一个死板的理念,哪怕亏本,也愿意为任何“歪果仁”买单。



中国DJ/制作人其实不差,但如此具有限制性的市场,很容易毁掉许多制作实力、打碟实力更高的DJ/制作人,甚至将许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实力派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他们无法获得Booking,连主动争取都被无情拒绝,没有收入,又怎能全职为音乐付出?



反观在2017年以前,很少夜店会说出“我们只Booking国际艺人”这种话,甚至不考虑音乐的质量,不考虑报价,艺人们的能力如何、成绩如何,竟然都没有国籍重要。这一情况大概是在2017年开始疯狂蔓延,但也可能更早的时候便有缩影。



一开始,人们很可能以为这只是受到DJ Mag百大DJ的影响,每个人都开始“追星”了,只要台上的DJ是白人面孔或者黑人面孔,很容易消费本土乐迷的审美偏向。但后来我们发现,不仅商业夜店这么做,连地下夜店都越来越不愿意为同胞们买单。



我们不认为中国的音乐现场、演出行业应该拒绝外国艺人来华表演,相反,推崇“进口”恰恰是现在电子音乐发展的毕竟步骤之一。言而总之:“Booking外国的DJ/制作人确实有必要”,可问题是,不能为了Booking外国艺人,就拒绝富有潜力的中国人才。



如果以后,每一家夜店都在Booking艺人时理直气壮说“我们店只Booking国际艺人”,那么本土艺人怎么办?如果人人都吃不饱饭了,每个人都不得不将音乐制作当成副业,减少投入的时间和经历,那本土音乐如何发展?Clubs不需要刻意Booking太多中国DJ/制作人,但起码应该给予实力派一些机会,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重拟我们在2016~2017年就说过的老话:“中国的电子音乐行业能否成功不仅在于受众者多少,也在于产自中国人之手的电子音乐能达到怎样的水准。如果只有进口,没有本土经济效应和产业链,杀死了生产力,这里的市场又拿什么赶上西方的市场?”。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5-01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