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peedcore文章的切入点歧义以及场景描绘歧义的纠正说明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不少看似刚刚入坑不久的Speedcore爱好者,对一篇《电子音乐资讯》早期的文章产生了质疑。那是一篇发布于2016年3月的,全国首篇专题介绍Speedcore的中文文章。



今天已经是一月底了,很快步入二月,就目前计算,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的时间,并且是《电子音乐资讯》品牌诞生三个月以内发布的推文。老实说,质量远远没有现在高,专业性和内容严谨性必然都没有现在成熟,细节上的歧义或不足之处确实存在。



出乎意料是,这篇文章在刚刚发布的时候,并没有争议声,反倒是到了去年下半年,却留下了遗憾。我们很抱歉,这是一篇不那么完美的文章,也因为切入点和场景描绘而引发了一定的歧义,我们必须为其做一定的解释,以及纠正。



第一,关于这篇文章的标题、切入点。坦诚说,这是我们最抱歉的地方,因为《电子音乐资讯》的本意,其实是将Speedcore描绘为一种极端的、富有杀气的音乐风格,这从来都不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那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所谓的“鄙视”。



就像我们随时都可以说Orchestral Deathstep是一种很有杀气的音乐风格,它听起来“可以杀人”,就出发点而言,这肯定不是负面说法。但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他们会觉得这不像是夸赞,而像是贬低。这种更趋向于主观判断的中性词,理解纯粹见仁见智。



第二,是文内的场景描绘,一篇文章肯定需要切入点,没有切入点的文章会显得太过于直接,当然也有人喜欢非常直接的文章。而切入点与文章的场景描绘必然是相关的,既然将它形容为一种极端性的音乐,文章前部的情绪铺垫,确实有点过于强调极端性了。



可以说在那篇老文章的第一张配图以前,都属于情绪上的极端性描述,或者说场景描绘,把它形容为“令人感到折磨的”、“虐耳的”、“超出接受范围”的音乐,类似措词可能令部分人感到不适。反倒这更像是通过凸显猎奇,来作为引发好奇心的方法。



所以,若站在现在来说,这样的场景描绘,确实有些不妥,对于Speedcore爱好者来说,我们考虑得不够不周全、不够考虑到大家的感受。再次言声抱歉。对Speedcore的描述,绝对没有任何“贬低”、“歧视”、“创造鄙视链”等意思,它只是一种修辞。



写到这儿的时候,读者们会发现这完全不是一篇公关文章,反之这简直就是一篇自个儿挑自个儿毛病、不足的“自检文”、“纠正文”。对于一些Speedcore爱好者后来的误解以及造成的歧义,三年前能力等级有限,品牌确实有一份责任。



但最后想说的是,那篇文章不会删除,首先《电子音乐资讯》从不主动删除任何文章,其次它好歹是中国第一篇Speedcore文章,虽然有上述不成熟的地方,但保留着也是一项重要的记录。至于防止不足之处被扩散和误导,我们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这篇次条文章《关于Speedcore文章的切入点歧义以及场景描绘歧义的纠正说明》发布后,我们会将本文的链接,通过官方微信,放到曾经的Speedcore专题文章的留言区,并作置顶处理。目的是让后来路过的读者,看到今日的指正,弥补其漏洞。



我们喜欢Speedcore;我们喜欢重型音乐;我们喜欢极端音乐……但归总起来因当时个人笔者疏忽了几年后可能发生什么,站在初期的角度,才在标题和文章Intro的部分,造成了误解和矛盾,当时的口吻也明显个人化。这些误解是可以解释的,理解万岁。



对于职业化的读者来说,创作文章,就类似于音乐制作人创作音乐,每一位音乐制作人或者音乐制作团队,在早期的作品肯定都有几处问题。几年后他们会发现这些音乐的不足和漏洞,但不代表曾经的音乐没有意义。当我们弥补时,就是最大的诚意,谢谢。



—————————————————————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1-28 20:00

关于Speedcore文章的切入点歧义以及场景描绘歧义的纠正说明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不少看似刚刚入坑不久的Speedcore爱好者,对一篇《电子音乐资讯》早期的文章产生了质疑。那是一篇发布于2016年3月的,全国首篇专题介绍Speedcore的中文文章。



今天已经是一月底了,很快步入二月,就目前计算,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的时间,并且是《电子音乐资讯》品牌诞生三个月以内发布的推文。老实说,质量远远没有现在高,专业性和内容严谨性必然都没有现在成熟,细节上的歧义或不足之处确实存在。



出乎意料是,这篇文章在刚刚发布的时候,并没有争议声,反倒是到了去年下半年,却留下了遗憾。我们很抱歉,这是一篇不那么完美的文章,也因为切入点和场景描绘而引发了一定的歧义,我们必须为其做一定的解释,以及纠正。



第一,关于这篇文章的标题、切入点。坦诚说,这是我们最抱歉的地方,因为《电子音乐资讯》的本意,其实是将Speedcore描绘为一种极端的、富有杀气的音乐风格,这从来都不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那样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所谓的“鄙视”。



就像我们随时都可以说Orchestral Deathstep是一种很有杀气的音乐风格,它听起来“可以杀人”,就出发点而言,这肯定不是负面说法。但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他们会觉得这不像是夸赞,而像是贬低。这种更趋向于主观判断的中性词,理解纯粹见仁见智。



第二,是文内的场景描绘,一篇文章肯定需要切入点,没有切入点的文章会显得太过于直接,当然也有人喜欢非常直接的文章。而切入点与文章的场景描绘必然是相关的,既然将它形容为一种极端性的音乐,文章前部的情绪铺垫,确实有点过于强调极端性了。



可以说在那篇老文章的第一张配图以前,都属于情绪上的极端性描述,或者说场景描绘,把它形容为“令人感到折磨的”、“虐耳的”、“超出接受范围”的音乐,类似措词可能令部分人感到不适。反倒这更像是通过凸显猎奇,来作为引发好奇心的方法。



所以,若站在现在来说,这样的场景描绘,确实有些不妥,对于Speedcore爱好者来说,我们考虑得不够不周全、不够考虑到大家的感受。再次言声抱歉。对Speedcore的描述,绝对没有任何“贬低”、“歧视”、“创造鄙视链”等意思,它只是一种修辞。



写到这儿的时候,读者们会发现这完全不是一篇公关文章,反之这简直就是一篇自个儿挑自个儿毛病、不足的“自检文”、“纠正文”。对于一些Speedcore爱好者后来的误解以及造成的歧义,三年前能力等级有限,品牌确实有一份责任。



但最后想说的是,那篇文章不会删除,首先《电子音乐资讯》从不主动删除任何文章,其次它好歹是中国第一篇Speedcore文章,虽然有上述不成熟的地方,但保留着也是一项重要的记录。至于防止不足之处被扩散和误导,我们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这篇次条文章《关于Speedcore文章的切入点歧义以及场景描绘歧义的纠正说明》发布后,我们会将本文的链接,通过官方微信,放到曾经的Speedcore专题文章的留言区,并作置顶处理。目的是让后来路过的读者,看到今日的指正,弥补其漏洞。



我们喜欢Speedcore;我们喜欢重型音乐;我们喜欢极端音乐……但归总起来因当时个人笔者疏忽了几年后可能发生什么,站在初期的角度,才在标题和文章Intro的部分,造成了误解和矛盾,当时的口吻也明显个人化。这些误解是可以解释的,理解万岁。



对于职业化的读者来说,创作文章,就类似于音乐制作人创作音乐,每一位音乐制作人或者音乐制作团队,在早期的作品肯定都有几处问题。几年后他们会发现这些音乐的不足和漏洞,但不代表曾经的音乐没有意义。当我们弥补时,就是最大的诚意,谢谢。



—————————————————————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9-01-2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