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报道过一则与活动主办方生死攸关的信息,但我们相信中国活动主办方都知道这一情况,只不过以一己之力难以使真相声名远播。为什么中国的电音活动主办方难以盈利甚至难以回本?因为国际知名DJ/制作人对中国普遍漫天要价。
根据具体的Booking Agency调研,许多中国Booking Agency将艺人在中国区演出费报到北美、欧洲的两倍至三倍,甚至还有四倍、五倍、更多倍。也就是说,不少国际知名DJ/制作人,在中国演出一场,即刻媲美在北美、欧洲N倍的演出收益。
这一情况除了Booking Agency恶意抬价以外,还有极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艺人本身,他们有很多借口作为对中国主办方漫天要价的原因,比如说“在中国演出的飞机行程太久”等等,从洛杉矶到上海的飞机行程大概需要14小时以上的时间。但飞机行程较久根本不是对中国漫天要价的合理理由。
综合许多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国际知名DJ/制作人的中国演出费比在西方国家的演出费高出N倍,已经是无可争议也不应该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你是否好奇过,国际知名歌手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或者国际知名歌手的情况也有这么严重吗?
举个例子,据可靠消息称,英国歌手Charli XCX,在中国的周六演出,报价为2.6万美金,而Charli XCX在Instagram拥有310万粉丝、Facebook拥有268万粉丝,即便是在国内的网易云音乐也有20多万用户关注她。这个价位似乎并不高于她在西方的演出报价。
2.6万美金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告诉大家,随便一位在外国社交媒体上有数十万粉丝,在网易云音乐上受到几千至几万名用户关注的国际知名DJ/制作人,于中国区的演出报价都可能不低于2.6万美金。可事实是他们的人气、门票销量并没有那么高。与Charli XCX不同的是,他们在西方并不值那个价。
这并不是个例,或许这可以触发很多中国活动主办方的共鸣,无论是什么档次的歌手,只有少数刻意对中国报出比西方国家高出几倍的价位。一位在西方国家演出费100万~150万美金的歌手,合理的做法是在中国的演出费同样为100万~150万美金。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每一家主办方都意识到如今举办电音节、大型派对无从回本,或者只能靠赞助获利,门票收入总是到不了预算支出的时候,都需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流行音乐歌手之所以不会普遍存在中国区严重溢价的情况,是因为其市场还未畸形化。至少他们保证了中国演出与西方演出平等。
文内所指的国际知名DJ/制作人对中国主办方漫天要价的问题,并不是指所有国际知名DJ/制作人,也有不少艺人人对中国的报价与在西方国家的报价是基本一致的。虽说不是全部,可形态早已形成了隐形的危机,甚至是电音活动行业最急需解决的危机。
这不是攻击性话题,这只是让读者们知道演出市场的“不成文秘密”。若想抵制许多以DJ Mag百大DJ为主的EDM DJ对中国主办方报出两倍、三倍或更高倍数的行为,还需要从主办方自身做起。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抬价、明显远高于西方国家演出费的报价,学会说“不”,才能遏制住现有的“区域性价增一顾”。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此前,我们曾报道过一则与活动主办方生死攸关的信息,但我们相信中国活动主办方都知道这一情况,只不过以一己之力难以使真相声名远播。为什么中国的电音活动主办方难以盈利甚至难以回本?因为国际知名DJ/制作人对中国普遍漫天要价。
根据具体的Booking Agency调研,许多中国Booking Agency将艺人在中国区演出费报到北美、欧洲的两倍至三倍,甚至还有四倍、五倍、更多倍。也就是说,不少国际知名DJ/制作人,在中国演出一场,即刻媲美在北美、欧洲N倍的演出收益。
这一情况除了Booking Agency恶意抬价以外,还有极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艺人本身,他们有很多借口作为对中国主办方漫天要价的原因,比如说“在中国演出的飞机行程太久”等等,从洛杉矶到上海的飞机行程大概需要14小时以上的时间。但飞机行程较久根本不是对中国漫天要价的合理理由。
综合许多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国际知名DJ/制作人的中国演出费比在西方国家的演出费高出N倍,已经是无可争议也不应该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你是否好奇过,国际知名歌手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或者国际知名歌手的情况也有这么严重吗?
举个例子,据可靠消息称,英国歌手Charli XCX,在中国的周六演出,报价为2.6万美金,而Charli XCX在Instagram拥有310万粉丝、Facebook拥有268万粉丝,即便是在国内的网易云音乐也有20多万用户关注她。这个价位似乎并不高于她在西方的演出报价。
2.6万美金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告诉大家,随便一位在外国社交媒体上有数十万粉丝,在网易云音乐上受到几千至几万名用户关注的国际知名DJ/制作人,于中国区的演出报价都可能不低于2.6万美金。可事实是他们的人气、门票销量并没有那么高。与Charli XCX不同的是,他们在西方并不值那个价。
这并不是个例,或许这可以触发很多中国活动主办方的共鸣,无论是什么档次的歌手,只有少数刻意对中国报出比西方国家高出几倍的价位。一位在西方国家演出费100万~150万美金的歌手,合理的做法是在中国的演出费同样为100万~150万美金。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每一家主办方都意识到如今举办电音节、大型派对无从回本,或者只能靠赞助获利,门票收入总是到不了预算支出的时候,都需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流行音乐歌手之所以不会普遍存在中国区严重溢价的情况,是因为其市场还未畸形化。至少他们保证了中国演出与西方演出平等。
文内所指的国际知名DJ/制作人对中国主办方漫天要价的问题,并不是指所有国际知名DJ/制作人,也有不少艺人人对中国的报价与在西方国家的报价是基本一致的。虽说不是全部,可形态早已形成了隐形的危机,甚至是电音活动行业最急需解决的危机。
这不是攻击性话题,这只是让读者们知道演出市场的“不成文秘密”。若想抵制许多以DJ Mag百大DJ为主的EDM DJ对中国主办方报出两倍、三倍或更高倍数的行为,还需要从主办方自身做起。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抬价、明显远高于西方国家演出费的报价,学会说“不”,才能遏制住现有的“区域性价增一顾”。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