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洗”B站之后,有“B站神曲”之称的《寄明月》再下一城。作为“电子国风”推广者的SING女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寄明月》于11月17日推出英文版,在世界成功掀起“红白扇子”的翻跳热潮。此前,《寄明月》MV在YouTube上已有超过660万播放量。
那么,在全球Electronic Pop版图上刻下中国女团印记的SING女团,凭借什么打动了西方观众?其背后的齐鼓文化,在女团养成上又有哪些“独门秘诀”?
2017年9月,SING女团推出“电子国风”歌曲《寄明月》,立即成为B站刷屏的热单。在这个被贴上了二次元、宅、动漫、古风等鲜明标签的社群网站,蕴含国风元素的《寄明月》让人眼前一亮:身着改良汉服的妙龄女子,在中式窗棂前一字排开。
密集的鼓点响起,她们仿佛相思树旁的穿花蝴蝶,轻快的舞步里,有少女们的浪漫心事,也有拥抱爱情的热烈与无畏。由此肇始,《寄明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B站,“B站神曲”的名号不胫而走。
而SING女团最新推出的《寄明月》特别版,在保留了原版流畅动听的旋律、富于节奏与韵律的舞蹈之外,更打破了歌词直译的苦恼——在原版中,“宫阙”“缱绻”“无邪”等极具中国文化的隽永意象,在英文版里摇身一变,成为了少女们更加直接的抒情与自白。
中西文化的隔膜就此打破。如果说含蓄、腼腆是东方人的审美惯性,那么更加热情奔放的西方人,则在“You cast a shadow right on my life”的歌词里,感受到遥远东方的少女情怀。
可以说,在主打ACG文化的B站走红,再成功引起海外乐迷的关注,《寄明月》走出了一条击破圈层的爆款之路。推出英文版,无疑是SING女团在国际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足以成为“电子国风”走出国门的重要节点。该曲目也被众多西方媒体争先报道。
而经过长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已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策源地,拥有强大的内容与文化输出能力。在《如懿传》《白夜追凶》《延禧攻略》接连火爆之后,《寄明月》补足了本土文化在音乐的短板,构筑了文化“走出去”的内容矩阵。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现代化的、充满青春朝气和时尚气息的中国”,《寄明月》制作团队如此表示。《寄明月》英文版的爆火,让更多人认识到了SING女团,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曾几何时,中国风更像是华语音乐的“圈地自萌”,它们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化用了诗词歌赋,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完成了国风文化的怀旧呈现。但对于西方听众来说,中国风有些遥不可及。
正因如此,早年女子十二乐坊虽红极一时,影响力远至日韩,但仍难以做到寰球共赏。兼顾中西口味,找到和谐共处之道,显然亟待解决。SING女团背后的齐鼓文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破局思路——电子国风。
电子音乐热潮是全球方兴未艾的音乐潮流,而热门的国学则承载了古老民族的文化基因。用时尚的“外衣”,来包装传统文化的“内核”。音乐、舞蹈、造型、视觉……SING女团由此拥有了全方位独特打法。
西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被SING女团“点化”成音乐,帝王伤春悲秋的感慨,变为少女“独我月下酌”的伤感;李清照常用的词牌《如梦令》,则成了21世纪节奏明快、旋律俏皮的国风舞曲;或淡雅优美,或古典素净的汉服、唐装,也一一被SING女团“解锁”。
在“操盘手”齐鼓文化看来,薄纱浅素里有温婉可人的传统美,而汉服的柔美与电音的撞击,能奏响古老文明与现代世界的美丽共鸣曲。遵从标准、专业、系统的养成体系,SING女团全面消化吸收了韩国在偶像养成上的成熟经验,嫁接、移植到国风的热土上。其领衔主打的“电子国风”,最终打破了“C-Pop同质化“风险,做到了差异化。
回顾2018年网综,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两档年度爆款网综,竟然是红火了多年的“老旧”选秀类型。此前默默无闻的SING女团及齐鼓文化,在风口之上乘势而起。赖美云、蒋申、许诗茵三位女团成员,在《创造101》中贡献了仙气满满的表现。
“粉丝决定一切”,这样的Slogan挂满了齐鼓文化的办公空间。增强偶像成长的陪伴感与代入感,流淌在SING女团与生俱来的血液里。
2015年8月11日,SING女团以一首《青春的告白》宣布出道,歌词里唱到,“感谢你为我鼓掌和加油/感谢你给我心跳和感动/感谢你在我左右”,旗帜鲜明地道出了与粉丝的共生关系。
从素人到偶像,少不了粉丝的陪伴。“互联网养成术”,是齐鼓文化在强化粉丝情感纽带的重要举措。 由于背靠酷狗音乐平台,齐鼓文化旗下的SING女团拥有一流的制作资源,通过直播、微博、B站等社交媒介渠道,它们一一发挥出高质量精品内容的流量光环。
至此,音乐+直播模式解决了以往国内偶像团体缺乏打歌平台的问题:新单曲的推出能直接刺激直播间的音乐打赏收入,直播粉丝同时是付费音乐的有力消费群体。
困扰偶像团体变现模式的困难,也迎刃而解——音乐流媒体平台与直播平台互相加持,再加上演出代言等日常活动,多渠道变现的模式,让SING女团成为国内极少数实现营收的女团。
此外,随着SING女团所代表并作为贴身标签的“电子国风”得到普遍认可,粉丝基数迅速扩大,商业价值也得到不断提升。《大话西游》《王者荣耀》《方舟指令》等游戏IP,与SING女团展开了音乐合作。2018年国漫大IP《魔道祖师》更是与SING女团一同推出《不羡》,后者迅速登上各大音乐榜单。
回过头来看,《寄明月》英文版,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魂安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电子”外壳里。作为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次成功案例,少不了“电子国风”本身,也少不了拓宽女团运营思路的独特变现打法。
将电子音乐元素、中国风元素融入C-Pop的歌手或组合虽无独有偶。但无论是立足新媒体的“互联网养成术”,还是“粉丝决定一切”的“养成游戏”信条,都足以给业内其他尝试者诸多借鉴。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在“血洗”B站之后,有“B站神曲”之称的《寄明月》再下一城。作为“电子国风”推广者的SING女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寄明月》于11月17日推出英文版,在世界成功掀起“红白扇子”的翻跳热潮。此前,《寄明月》MV在YouTube上已有超过660万播放量。
那么,在全球Electronic Pop版图上刻下中国女团印记的SING女团,凭借什么打动了西方观众?其背后的齐鼓文化,在女团养成上又有哪些“独门秘诀”?
2017年9月,SING女团推出“电子国风”歌曲《寄明月》,立即成为B站刷屏的热单。在这个被贴上了二次元、宅、动漫、古风等鲜明标签的社群网站,蕴含国风元素的《寄明月》让人眼前一亮:身着改良汉服的妙龄女子,在中式窗棂前一字排开。
密集的鼓点响起,她们仿佛相思树旁的穿花蝴蝶,轻快的舞步里,有少女们的浪漫心事,也有拥抱爱情的热烈与无畏。由此肇始,《寄明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B站,“B站神曲”的名号不胫而走。
而SING女团最新推出的《寄明月》特别版,在保留了原版流畅动听的旋律、富于节奏与韵律的舞蹈之外,更打破了歌词直译的苦恼——在原版中,“宫阙”“缱绻”“无邪”等极具中国文化的隽永意象,在英文版里摇身一变,成为了少女们更加直接的抒情与自白。
中西文化的隔膜就此打破。如果说含蓄、腼腆是东方人的审美惯性,那么更加热情奔放的西方人,则在“You cast a shadow right on my life”的歌词里,感受到遥远东方的少女情怀。
可以说,在主打ACG文化的B站走红,再成功引起海外乐迷的关注,《寄明月》走出了一条击破圈层的爆款之路。推出英文版,无疑是SING女团在国际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足以成为“电子国风”走出国门的重要节点。该曲目也被众多西方媒体争先报道。
而经过长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已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策源地,拥有强大的内容与文化输出能力。在《如懿传》《白夜追凶》《延禧攻略》接连火爆之后,《寄明月》补足了本土文化在音乐的短板,构筑了文化“走出去”的内容矩阵。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现代化的、充满青春朝气和时尚气息的中国”,《寄明月》制作团队如此表示。《寄明月》英文版的爆火,让更多人认识到了SING女团,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曾几何时,中国风更像是华语音乐的“圈地自萌”,它们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化用了诗词歌赋,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完成了国风文化的怀旧呈现。但对于西方听众来说,中国风有些遥不可及。
正因如此,早年女子十二乐坊虽红极一时,影响力远至日韩,但仍难以做到寰球共赏。兼顾中西口味,找到和谐共处之道,显然亟待解决。SING女团背后的齐鼓文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破局思路——电子国风。
电子音乐热潮是全球方兴未艾的音乐潮流,而热门的国学则承载了古老民族的文化基因。用时尚的“外衣”,来包装传统文化的“内核”。音乐、舞蹈、造型、视觉……SING女团由此拥有了全方位独特打法。
西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被SING女团“点化”成音乐,帝王伤春悲秋的感慨,变为少女“独我月下酌”的伤感;李清照常用的词牌《如梦令》,则成了21世纪节奏明快、旋律俏皮的国风舞曲;或淡雅优美,或古典素净的汉服、唐装,也一一被SING女团“解锁”。
在“操盘手”齐鼓文化看来,薄纱浅素里有温婉可人的传统美,而汉服的柔美与电音的撞击,能奏响古老文明与现代世界的美丽共鸣曲。遵从标准、专业、系统的养成体系,SING女团全面消化吸收了韩国在偶像养成上的成熟经验,嫁接、移植到国风的热土上。其领衔主打的“电子国风”,最终打破了“C-Pop同质化“风险,做到了差异化。
回顾2018年网综,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两档年度爆款网综,竟然是红火了多年的“老旧”选秀类型。此前默默无闻的SING女团及齐鼓文化,在风口之上乘势而起。赖美云、蒋申、许诗茵三位女团成员,在《创造101》中贡献了仙气满满的表现。
“粉丝决定一切”,这样的Slogan挂满了齐鼓文化的办公空间。增强偶像成长的陪伴感与代入感,流淌在SING女团与生俱来的血液里。
2015年8月11日,SING女团以一首《青春的告白》宣布出道,歌词里唱到,“感谢你为我鼓掌和加油/感谢你给我心跳和感动/感谢你在我左右”,旗帜鲜明地道出了与粉丝的共生关系。
从素人到偶像,少不了粉丝的陪伴。“互联网养成术”,是齐鼓文化在强化粉丝情感纽带的重要举措。 由于背靠酷狗音乐平台,齐鼓文化旗下的SING女团拥有一流的制作资源,通过直播、微博、B站等社交媒介渠道,它们一一发挥出高质量精品内容的流量光环。
至此,音乐+直播模式解决了以往国内偶像团体缺乏打歌平台的问题:新单曲的推出能直接刺激直播间的音乐打赏收入,直播粉丝同时是付费音乐的有力消费群体。
困扰偶像团体变现模式的困难,也迎刃而解——音乐流媒体平台与直播平台互相加持,再加上演出代言等日常活动,多渠道变现的模式,让SING女团成为国内极少数实现营收的女团。
此外,随着SING女团所代表并作为贴身标签的“电子国风”得到普遍认可,粉丝基数迅速扩大,商业价值也得到不断提升。《大话西游》《王者荣耀》《方舟指令》等游戏IP,与SING女团展开了音乐合作。2018年国漫大IP《魔道祖师》更是与SING女团一同推出《不羡》,后者迅速登上各大音乐榜单。
回过头来看,《寄明月》英文版,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魂安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电子”外壳里。作为是中国文化“出海”的又一次成功案例,少不了“电子国风”本身,也少不了拓宽女团运营思路的独特变现打法。
将电子音乐元素、中国风元素融入C-Pop的歌手或组合虽无独有偶。但无论是立足新媒体的“互联网养成术”,还是“粉丝决定一切”的“养成游戏”信条,都足以给业内其他尝试者诸多借鉴。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