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微信是互联网巨头,但其实我们对于微信的某些行为并不是特别理解。当然,任何公司都有任何公司的独特想法。包括一篇文章给予两个重复的违规,明知道是Bug却强行解释为正常行为。又例如把“蹦迪队”的文章列入“文字狱”等等。
在做网络营销的几个年头中,人们费解的地方不断增加。更包括前几天微信更新最新版本所出现的公众号文章折叠。也就是说,只要你更新了微信,日推三篇文章以上的公众号,其第三篇文章起均会被折叠,理论上大大影响了曝光率和平均点开率。
除此之外,又例如版面的“统一化”,取消关注的“明显化”和“便利化”等等,都让运营者们一脸懵逼。还有所谓的“大大提升阅读量和粉丝转化率”的内测,根本有违真相。所以这几天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圈对此的不满之声只增不减。
根据我们的推测,有三种可能性最大。⒈往好的一方面想,微信想把公众号的流量集中在头条文章和次条文章,第三条起刻意进行“流量压缩”;⒉微信服务器压力,试图委婉地“奉劝”专业运营者减少输出量;⒊认为三篇以上的文章占版面配比过高。
微信公众平台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说明,这一举动在测试之下是有帮助的。但任何内测都只是内测,没有说服力。就像微信公众平台有时将翻译称之为抄袭,有时又认为翻译是原创一样奇怪。缺点已经很明显,又如何以“内测结果很好”作为解释?
好了。我们也不说太多主观的东西。接下来的时间留给读者们。今天,《电子音乐资讯》尝试着向读者们发起一个小调查。回到核心,站在你的角度,你认为第三篇起文章被折叠,必须点击“余下X篇”,到底有没有阅读体验的影响?通过投票给予我们答案。
小小的文末声明。我们绝对没有攻击或者指责微信公众平台的意思,毕竟微信公众平台也算是我们的“上级”。某些误判和不公平的例子只是小小的抱怨,本文重点仍然在折叠文章这种“耐人寻味”的奇怪功能上。况且我们确实需要更加了解读者想法。烦请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推文时间提前至下午3点
阅读原文尽管微信是互联网巨头,但其实我们对于微信的某些行为并不是特别理解。当然,任何公司都有任何公司的独特想法。包括一篇文章给予两个重复的违规,明知道是Bug却强行解释为正常行为。又例如把“蹦迪队”的文章列入“文字狱”等等。
在做网络营销的几个年头中,人们费解的地方不断增加。更包括前几天微信更新最新版本所出现的公众号文章折叠。也就是说,只要你更新了微信,日推三篇文章以上的公众号,其第三篇文章起均会被折叠,理论上大大影响了曝光率和平均点开率。
除此之外,又例如版面的“统一化”,取消关注的“明显化”和“便利化”等等,都让运营者们一脸懵逼。还有所谓的“大大提升阅读量和粉丝转化率”的内测,根本有违真相。所以这几天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圈对此的不满之声只增不减。
根据我们的推测,有三种可能性最大。⒈往好的一方面想,微信想把公众号的流量集中在头条文章和次条文章,第三条起刻意进行“流量压缩”;⒉微信服务器压力,试图委婉地“奉劝”专业运营者减少输出量;⒊认为三篇以上的文章占版面配比过高。
微信公众平台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说明,这一举动在测试之下是有帮助的。但任何内测都只是内测,没有说服力。就像微信公众平台有时将翻译称之为抄袭,有时又认为翻译是原创一样奇怪。缺点已经很明显,又如何以“内测结果很好”作为解释?
好了。我们也不说太多主观的东西。接下来的时间留给读者们。今天,《电子音乐资讯》尝试着向读者们发起一个小调查。回到核心,站在你的角度,你认为第三篇起文章被折叠,必须点击“余下X篇”,到底有没有阅读体验的影响?通过投票给予我们答案。
小小的文末声明。我们绝对没有攻击或者指责微信公众平台的意思,毕竟微信公众平台也算是我们的“上级”。某些误判和不公平的例子只是小小的抱怨,本文重点仍然在折叠文章这种“耐人寻味”的奇怪功能上。况且我们确实需要更加了解读者想法。烦请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推文时间提前至下午3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