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易云音乐在中国大众化、普及化、吸引了广泛的中国乐迷之后,除了对C-Pop以外的一些音乐风格,特别是电子音乐当中的EDM起到了促进、推广作用之外,也不排除连带错误的理念正在蔓延。不少乐迷误以为“评论数量能表彰个人的听音乐经历”。
但是这种说法绝对无法成立,恰好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肉例子可以推翻此等理念。不敢自诩听歌大量、高人一等,不过也算得上初学乍练。创始人David Yandrin在网易云音乐的听歌量是6.5万,另外两位成员的听歌量则都在2万~3万。
正是因为我们团队的笔者接触电子音乐都已经有些许年头,很多音乐并不是在网易云音乐上听的,有人习惯Soundcloud,有人习惯Spotify,有人则喜欢时不时去Youtube上一口气横扫几十首新曲。若把这些算上,就是一个恐怖的听觉数字和“听众阅历”。
但是,我们有一个通点——都不喜欢评论,亦或者说从2017年开始,我们都很少在网易云音乐上评论。但是这能证明我们听歌数量不多吗?当然不能。我们还是一样听比别人更多的曲目以及风格广度。我们拿自己做例子并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因为拿自己做例子总比拿别人做例子更有说服力。
不少人见一首曲目就留言一句,见一位艺人就在所有曲目留言,每天看到500个歌名就在500首单曲的留言区写几句Bullshit,大部分还是从别人那儿抄的。我们不是讽刺谁,而是想告诉你,这样并不是证明什么。还有人觉得“评论过才等于听过”,更是无稽之谈。
这种误区正在衍生,并且有很多人去张扬这样的错误,将“几十人评论”偷换概念成“几十人试听。我们这篇文章的篇幅不算特别长,但目的清晰,就是为了轻微制止这等病毒继续扩散。我们当然鼓励大家多听音乐,听数万首电子音乐再怎么样也算得上老江湖,但这不由评论量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在网易云音乐在中国大众化、普及化、吸引了广泛的中国乐迷之后,除了对C-Pop以外的一些音乐风格,特别是电子音乐当中的EDM起到了促进、推广作用之外,也不排除连带错误的理念正在蔓延。不少乐迷误以为“评论数量能表彰个人的听音乐经历”。
但是这种说法绝对无法成立,恰好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肉例子可以推翻此等理念。不敢自诩听歌大量、高人一等,不过也算得上初学乍练。创始人David Yandrin在网易云音乐的听歌量是6.5万,另外两位成员的听歌量则都在2万~3万。
正是因为我们团队的笔者接触电子音乐都已经有些许年头,很多音乐并不是在网易云音乐上听的,有人习惯Soundcloud,有人习惯Spotify,有人则喜欢时不时去Youtube上一口气横扫几十首新曲。若把这些算上,就是一个恐怖的听觉数字和“听众阅历”。
但是,我们有一个通点——都不喜欢评论,亦或者说从2017年开始,我们都很少在网易云音乐上评论。但是这能证明我们听歌数量不多吗?当然不能。我们还是一样听比别人更多的曲目以及风格广度。我们拿自己做例子并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因为拿自己做例子总比拿别人做例子更有说服力。
不少人见一首曲目就留言一句,见一位艺人就在所有曲目留言,每天看到500个歌名就在500首单曲的留言区写几句Bullshit,大部分还是从别人那儿抄的。我们不是讽刺谁,而是想告诉你,这样并不是证明什么。还有人觉得“评论过才等于听过”,更是无稽之谈。
这种误区正在衍生,并且有很多人去张扬这样的错误,将“几十人评论”偷换概念成“几十人试听。我们这篇文章的篇幅不算特别长,但目的清晰,就是为了轻微制止这等病毒继续扩散。我们当然鼓励大家多听音乐,听数万首电子音乐再怎么样也算得上老江湖,但这不由评论量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