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减一却可能演变为最佳


在之前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每日完成了当天撰写五篇文章的工作,这是复杂的,没有大部分读者想象中那么轻松。但又从前几天开始,我们降低了频率回到日推四篇文章的情况,这让我们想到一个逻辑,有时候减少反而意味着进步,加亦是减,减亦是加。



事实上在很多文章里,一篇文章并不一定只是表达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它可以把很多很多话题、知识、文化融入到一篇文章的篇幅当中。而文章的数量并非写得越多就能带来越高的粉丝转化,也要考虑到“过量”和“分流”这两大运营情况。



五篇文章是否算得上“过量”?我们不下定义。但是是否会“分流”呢?一定会。有读者认为,既然我们每天的文章数量都比其它大部分音乐公众号多得多,为什么我们又那么在意前段时间《现在的某些“蹦迪队”为什么那么膨胀?》被404的事儿。



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向客服索要一个答复。我们只是问他们,“这篇文章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了,哪个地方不符合规定”。而客服只是像以前那样机械化、快捷语式地告诉我们,它确实违规了。言下之意,就是绝对不告诉我们违规在哪,太奇怪了。



这让我们总是会联想起一些其它无厘头的404例子,那些404例子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句话与平台不允许的事项沾边。尽管如此,这篇文章依然在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微博等其它平台被保留,而且被数万位Ravers持续关注。它从来不会死去,也从未减少。



我们在意的并非少了一篇文章,或者这篇文章停止传播。我们在意的是违规记录。违规记录对于我们来说有长远的负面影响。至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一块,连时间都对不上,却疯狂对号入座的“蹦迪队”,并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顶多只是不希望过分对号入座。



我们多位笔者把所有的工作时间放在原创文章的撰写中,音乐文化意味着我们脑海里所有研究的学问。一篇文章对于我们已经发布的4000多篇文章来说确实不多,但这等乌龙不应该发生。数量不是一切,很多奥义都暗藏在文字的非表面,我们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品牌的未来而努力着。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8-05-04 20:00

有些时候减一却可能演变为最佳


在之前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每日完成了当天撰写五篇文章的工作,这是复杂的,没有大部分读者想象中那么轻松。但又从前几天开始,我们降低了频率回到日推四篇文章的情况,这让我们想到一个逻辑,有时候减少反而意味着进步,加亦是减,减亦是加。



事实上在很多文章里,一篇文章并不一定只是表达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它可以把很多很多话题、知识、文化融入到一篇文章的篇幅当中。而文章的数量并非写得越多就能带来越高的粉丝转化,也要考虑到“过量”和“分流”这两大运营情况。



五篇文章是否算得上“过量”?我们不下定义。但是是否会“分流”呢?一定会。有读者认为,既然我们每天的文章数量都比其它大部分音乐公众号多得多,为什么我们又那么在意前段时间《现在的某些“蹦迪队”为什么那么膨胀?》被404的事儿。



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向客服索要一个答复。我们只是问他们,“这篇文章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了,哪个地方不符合规定”。而客服只是像以前那样机械化、快捷语式地告诉我们,它确实违规了。言下之意,就是绝对不告诉我们违规在哪,太奇怪了。



这让我们总是会联想起一些其它无厘头的404例子,那些404例子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句话与平台不允许的事项沾边。尽管如此,这篇文章依然在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微博等其它平台被保留,而且被数万位Ravers持续关注。它从来不会死去,也从未减少。



我们在意的并非少了一篇文章,或者这篇文章停止传播。我们在意的是违规记录。违规记录对于我们来说有长远的负面影响。至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一块,连时间都对不上,却疯狂对号入座的“蹦迪队”,并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顶多只是不希望过分对号入座。



我们多位笔者把所有的工作时间放在原创文章的撰写中,音乐文化意味着我们脑海里所有研究的学问。一篇文章对于我们已经发布的4000多篇文章来说确实不多,但这等乌龙不应该发生。数量不是一切,很多奥义都暗藏在文字的非表面,我们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品牌的未来而努力着。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8-05-04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