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大家聊了聊Ghost Producer的问题,也就是枪手制作人。今天还将做一些完善和补充。但这个话题,绝对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聊完的。单纯的乐迷只是听听歌,世界很美好。但媒体和各类专业人士的眼中,这个行业没那么简单。
本篇文章说的行业不简单,指的是整个音乐行业。包含了电音,包含了舞曲,但也包含了各种其它音乐风格。即使是在C-pop圈,K-pop圈,J-pop圈,Ghost Producer也早就泛滥成灾,只不过大部分乐迷都没有注意到,也不愿意深入了解。
Ghost Producer与歌手的幕后制作人是有很大区别的。Ghost Producer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虽然帮助制作人或歌手制作音乐,但这些音乐作品是不会署名Ghost Producer的。买家支付一笔费用,卖家完全匿名化和完全保密,署名权也将随之归为买家。
大部分歌手不会制作音乐,会写个歌词都能吹上天,会写个旋律都能拿唱作人炒出几千万粉丝。原本请制作人,会在幕后挂个编曲和作曲的署名,但现在厂牌为了把歌手包装成“制作人”,也频繁地走起匿名编曲和匿名作曲的Ghost Producer雇佣路线。
之前那篇文章非常内敛,尽可能不得罪一些百大DJ的粉丝。但在DJ Mag百大DJ排行榜即将公布2017年结果的紧要关头,电子音乐资讯想提醒大家,电子音乐里,特别是现在大火的EDM里,买歌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了艺人的日常琐事,艺人团队没人觉得奇怪。
不是说主观地认为谁买歌,谁自己做歌。如果深度了解行业,接触到一些国际知名厂牌,甚至认识一些国际艺人之后,这一切就不是秘密。很多Ghost Producer都曾经为DJ Mag百大DJ服务,有些匿名买卖音乐的网站,百大DJ是最大的买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百大DJ频繁买歌,越大牌的艺人越可能出现买歌行为的业内趋势呢?因为不少DJ Mag百大DJ耗费太多时间投入巡演,每个月20场甚至20场以上演出,让一位艺人根本没有可能把时间投入工作室安心坐下来做音乐。
当一位艺人大火之后,就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做了,除了登台演出。去年电子音乐资讯采访了不少大牌艺人,包括在DJ Mag百大DJ排行榜以及DJane Mag百大女DJ排行榜位居前30的音乐制作人/DJ。而面对某些艺人,虽然没有采访,但也深入地聊了聊。
许多DJ已经不忌讳公开自己的音乐并不算自己做的的事实。Steve Aoki每年200多场演出就是完全没时间坐在工作室的最好案例之一,Steve Aoki也曾经在采访中直言“音乐是自己的团队做的”,但Steve Aoki似乎也会负责音乐的监制工作,为音乐出想法。
我们认识一些西方籍Ghost Producer。在Ghost Producer的眼中,大牌DJ走商业路线,主要靠演出赚钱,DJ与制作人非常难兼得。如果要侧重于DJ,就无法专注于制作。
DJ确实可以是制作人,制作人确实可以是DJ,这些大牌DJ大部分确实会做音乐,那些做电音的制作人也确实会打碟。但当一位艺人走到某一种高度的时候,必然会身不由己。拥有一支Ghost Producer团队,大牌DJ也省心,能更专注于演出和DJ身份。
国内慢慢地开始有一些音乐制作人尝试成为Ghost Producer,乐迷根本不知道市场有多大。例如Mars Basement正是一位专业Ghost Producer,所服务的艺人数量,秘而不宣。单纯的乐迷们看到这篇文章也许还不太相信自己听的歌根本不是自己的偶像做的。
很多原本自己做音乐,但后来投身于巡演当中,并将音乐制作的重任丢给外面的Ghost Producer或团队里的Ghost Producer的全球知名DJ,将“当DJ更赚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大忙人”都需要。
但是,正是因为Ghost Producer的市场实在是太好,任务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大牌DJ们被Ghost Producer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电音爱好者也许不难发现,喜欢的艺人被卷入抄袭事件,这些作品实在是太像了,但又不愿意接受事实。
西方国家能月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Ghost Producer已经不在少数,比很多知名度一般的音乐制作人/DJ更加赚钱。为大牌DJ服务总是能带来每首单曲几十万美金的收入,尽管这对于国际巨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单子太多,抄袭,“借鉴”,非法采样,盗工程,或是直接拿曾经销售的作品简单地改一改,Ghost Producer应付买家的办法越来越多,就像小学生交作业一样敷衍。随意下载一套免费的样品包,便能制作十几首大牌热单,既省事,钱又来得特别快。
在乐迷过分批判买歌的同时,诸不知DJ Mag百大DJ才是最容易买歌的群体,能每天花几个小时静坐在工作室做音乐的人,大部分是不会去买歌的,不值得被怀疑。乐迷们喜欢音乐,也喜欢着“冠名”的艺人,理所应当。但庐山真面目,谁也没办法单方面定夺。
阅读原文
前段时间与大家聊了聊Ghost Producer的问题,也就是枪手制作人。今天还将做一些完善和补充。但这个话题,绝对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聊完的。单纯的乐迷只是听听歌,世界很美好。但媒体和各类专业人士的眼中,这个行业没那么简单。
本篇文章说的行业不简单,指的是整个音乐行业。包含了电音,包含了舞曲,但也包含了各种其它音乐风格。即使是在C-pop圈,K-pop圈,J-pop圈,Ghost Producer也早就泛滥成灾,只不过大部分乐迷都没有注意到,也不愿意深入了解。
Ghost Producer与歌手的幕后制作人是有很大区别的。Ghost Producer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虽然帮助制作人或歌手制作音乐,但这些音乐作品是不会署名Ghost Producer的。买家支付一笔费用,卖家完全匿名化和完全保密,署名权也将随之归为买家。
大部分歌手不会制作音乐,会写个歌词都能吹上天,会写个旋律都能拿唱作人炒出几千万粉丝。原本请制作人,会在幕后挂个编曲和作曲的署名,但现在厂牌为了把歌手包装成“制作人”,也频繁地走起匿名编曲和匿名作曲的Ghost Producer雇佣路线。
之前那篇文章非常内敛,尽可能不得罪一些百大DJ的粉丝。但在DJ Mag百大DJ排行榜即将公布2017年结果的紧要关头,电子音乐资讯想提醒大家,电子音乐里,特别是现在大火的EDM里,买歌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了艺人的日常琐事,艺人团队没人觉得奇怪。
不是说主观地认为谁买歌,谁自己做歌。如果深度了解行业,接触到一些国际知名厂牌,甚至认识一些国际艺人之后,这一切就不是秘密。很多Ghost Producer都曾经为DJ Mag百大DJ服务,有些匿名买卖音乐的网站,百大DJ是最大的买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百大DJ频繁买歌,越大牌的艺人越可能出现买歌行为的业内趋势呢?因为不少DJ Mag百大DJ耗费太多时间投入巡演,每个月20场甚至20场以上演出,让一位艺人根本没有可能把时间投入工作室安心坐下来做音乐。
当一位艺人大火之后,就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做了,除了登台演出。去年电子音乐资讯采访了不少大牌艺人,包括在DJ Mag百大DJ排行榜以及DJane Mag百大女DJ排行榜位居前30的音乐制作人/DJ。而面对某些艺人,虽然没有采访,但也深入地聊了聊。
许多DJ已经不忌讳公开自己的音乐并不算自己做的的事实。Steve Aoki每年200多场演出就是完全没时间坐在工作室的最好案例之一,Steve Aoki也曾经在采访中直言“音乐是自己的团队做的”,但Steve Aoki似乎也会负责音乐的监制工作,为音乐出想法。
我们认识一些西方籍Ghost Producer。在Ghost Producer的眼中,大牌DJ走商业路线,主要靠演出赚钱,DJ与制作人非常难兼得。如果要侧重于DJ,就无法专注于制作。
DJ确实可以是制作人,制作人确实可以是DJ,这些大牌DJ大部分确实会做音乐,那些做电音的制作人也确实会打碟。但当一位艺人走到某一种高度的时候,必然会身不由己。拥有一支Ghost Producer团队,大牌DJ也省心,能更专注于演出和DJ身份。
国内慢慢地开始有一些音乐制作人尝试成为Ghost Producer,乐迷根本不知道市场有多大。例如Mars Basement正是一位专业Ghost Producer,所服务的艺人数量,秘而不宣。单纯的乐迷们看到这篇文章也许还不太相信自己听的歌根本不是自己的偶像做的。
很多原本自己做音乐,但后来投身于巡演当中,并将音乐制作的重任丢给外面的Ghost Producer或团队里的Ghost Producer的全球知名DJ,将“当DJ更赚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大忙人”都需要。
但是,正是因为Ghost Producer的市场实在是太好,任务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大牌DJ们被Ghost Producer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电音爱好者也许不难发现,喜欢的艺人被卷入抄袭事件,这些作品实在是太像了,但又不愿意接受事实。
西方国家能月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Ghost Producer已经不在少数,比很多知名度一般的音乐制作人/DJ更加赚钱。为大牌DJ服务总是能带来每首单曲几十万美金的收入,尽管这对于国际巨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单子太多,抄袭,“借鉴”,非法采样,盗工程,或是直接拿曾经销售的作品简单地改一改,Ghost Producer应付买家的办法越来越多,就像小学生交作业一样敷衍。随意下载一套免费的样品包,便能制作十几首大牌热单,既省事,钱又来得特别快。
在乐迷过分批判买歌的同时,诸不知DJ Mag百大DJ才是最容易买歌的群体,能每天花几个小时静坐在工作室做音乐的人,大部分是不会去买歌的,不值得被怀疑。乐迷们喜欢音乐,也喜欢着“冠名”的艺人,理所应当。但庐山真面目,谁也没办法单方面定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