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有没有一些最起码的共鸣,但事实上这从几年前电子音乐资讯团队成员各自飞去自己向往的音乐节蹦个精疲力尽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局面。人们像是达成了共识一样,在音乐节进行的时候睡到中午,亦或者是凌晨/早上起来赶飞机,但打了鸡血似的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晚上10点结束后就老实回家或回酒店,即便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想继续Raving到更晚。当然,这篇文章说的音乐节主要还是指电音节。
老司机都知道这个时间设定为什么是晚上10点。按中国的噪音扰民标准来说,从22点到次日6点,一类生活区达到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达到64分贝以上,即扰民。正是因为这一项固有的条件,导致所有中国的音乐节都无法进行到10点以后,当然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偶尔会有一两场音乐节打破条例。音乐节本身是在室外的,在室内的话就可能是仓库派对或者在夜店/Live House,所以客观而言无法做到完全不扰民。
正是因为晚上10点是音乐节的“死期”,人们总是在这个时间就得散场,看着几万个人从同一个场地缓慢地走出,却无疑讨论着几个问题,“某位DJ的演出真棒”,“某位DJ的演出真烂”,“接下来要去哪里”。然而,“接下来要去哪里”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想回家,有人觉得自己还没“嗨够”,有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便身体疲惫还是觉得太早。
事实上这些举动都十分正常。晚上10点,从身体和心理的角度来说,Raving才刚刚开始,躁动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没有人想在理应继续/内心狂热的时候停下来。这种感觉就像情侣之间,刚要到高潮,又怎么甘愿中断呢?这对于任何主办方来说,则是非常大的商机。人们迫切地还想狂欢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音乐节结束后,夜店请个还不错的艺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爆满,即便是天价,人类的渴望也难以被制止。
阅读原文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有没有一些最起码的共鸣,但事实上这从几年前电子音乐资讯团队成员各自飞去自己向往的音乐节蹦个精疲力尽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局面。人们像是达成了共识一样,在音乐节进行的时候睡到中午,亦或者是凌晨/早上起来赶飞机,但打了鸡血似的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晚上10点结束后就老实回家或回酒店,即便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想继续Raving到更晚。当然,这篇文章说的音乐节主要还是指电音节。
老司机都知道这个时间设定为什么是晚上10点。按中国的噪音扰民标准来说,从22点到次日6点,一类生活区达到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达到64分贝以上,即扰民。正是因为这一项固有的条件,导致所有中国的音乐节都无法进行到10点以后,当然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偶尔会有一两场音乐节打破条例。音乐节本身是在室外的,在室内的话就可能是仓库派对或者在夜店/Live House,所以客观而言无法做到完全不扰民。
正是因为晚上10点是音乐节的“死期”,人们总是在这个时间就得散场,看着几万个人从同一个场地缓慢地走出,却无疑讨论着几个问题,“某位DJ的演出真棒”,“某位DJ的演出真烂”,“接下来要去哪里”。然而,“接下来要去哪里”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想回家,有人觉得自己还没“嗨够”,有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便身体疲惫还是觉得太早。
事实上这些举动都十分正常。晚上10点,从身体和心理的角度来说,Raving才刚刚开始,躁动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没有人想在理应继续/内心狂热的时候停下来。这种感觉就像情侣之间,刚要到高潮,又怎么甘愿中断呢?这对于任何主办方来说,则是非常大的商机。人们迫切地还想狂欢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音乐节结束后,夜店请个还不错的艺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爆满,即便是天价,人类的渴望也难以被制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