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篇文章早就该写,但这样的话题放到现在也不晚。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就用有色眼镜去看待Ravers了,这些追求PLUR的Ravers一直都干着一些年轻人最应该干的事,有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莫名其妙就有些人将Ravers打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差评标签,强行将Ravers与犯罪/Drugs/Porn/杀马特/不务正业/坏孩子等等称呼划等号。这些问题可能是Ravers最无奈,但又从来无处发泄的误会吧。
中枪的并非只有中国Ravers,其实在很多中国人的保守世界里,这些到电音节或者仓库派对甚至夜店活动去玩的年轻人全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当然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你去接触他们,他们不仅不会伤害你,而且还会很勤奋地去带你入坑,给你科普一些入门的电音知识,然后带你一块儿“蹦迪”。在Rave现场中,从来没有战场,至少这一刻,Ravers大部分都怀着一颗Peace的心。
不过,百度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在百度的全网资讯里,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编辑是如何看待Ravers的。不仅将Rave现场形容得十分不堪,而且将电子音乐称之为“脏爆的音乐”,断章取义地将一部分酒鬼用来概括所有Ravers,基本算得上是一篇黑Ravers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对Ravers的歧视,图片的选择也非常有针对性。
几乎每个电音活动的直播弹幕中,都会出现一群喷子,这群喷子从来没有把Ravers当成正常人过。在这些从未遵循PLUR的喷子看来,Ravers都是精神病/Low逼,这些电音活动都很没意思,还是他们在酷狗上下载的“DJ舞曲”比较好听,他们认为夜店里喝喝酒看看卖肉女DJ要比去电音节舒服多了。
Mija上次来中国演出的时候,回归了她的Techno。看直播的人并不多,但显然喷子有不少。不仅把Mija和Techno一顿脏话羞辱,而且后来还多次透露了他自己就是土嗨的事实,“听DJ”/“混夜店十几年”/“这首DJ一点也不嗨”之类的言论接二连三地破坏着看直播的乐迷们的心情。
不光如此,就在零几年的时候,中国被杀马特几乎完全侵蚀,Disco舞厅里似乎都是杀马特。一直到了后来,Club渐渐大众化,这些现象才慢慢得以改变。杀马特几乎已经死了,但是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却没有改变过。直到现在,仅存的一批杀马特仍然可能去夜店,但他们只会去“土嗨场”,电音活动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更多情况下,他们只会去蹦野迪。在电音节和仓库派对当中是看不到杀马特的,因为完全不是一个圈子。
事实上,Rave文化在70年代左右确实属于地下文化,即小众又比较被隐藏。直到21世纪,Rave就已经完完全全算得上主流文化,而且有着非常专业化的商业运作。如果说非要把这些Rave派对抹黑成什么负面的东西,非要把这些Ravers与杀马特扯成一群人,那也只能说带有这些傲慢与偏见的人确确实实太没文化。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你对Rave的狂热,事实上问题在于他们自己,而绝对不在于你身上。
随着后来EDM的崛起,人们对电子音乐的看法又有改观。到现在,哪个年轻人没去过电音节或仓库派对,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提倡和炫耀的事,只会显得你与时代有那么一些脱节,更何况你可以不喜欢,但怎么样也没资格去歧视这些东西。时不时看到很多Ravers在朋友圈抱怨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他们,甚至把他们当成另类看待,觉得他们干着一些特别奇怪的事,有些孤独。但反之,我们无法理解如此大众化的文化有什么另类的。
中国的电音文化确确实实起步得比国际晚,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只能靠磁带/CD/黑胶听歌的日子,这些东西只有当时对电子音乐已经有接触的人才明白。大概是这几年吧,我们真的看到了Rave文化的飞速发展,也的的确确是这几年,多个电音节才出现几万人的规模,并且毫无疑问,几万人规模的电音节越来越多。试问,有些人所谓的“小众”/“不入流”/“乱七八糟”是如何定义的?能吸引几万人买票的活动,还不够大众化?
或许是我们团队本身的处境不太一样,我们靠传播电子音乐文化为生,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的所有文化几乎都是电子音乐文化,包括我们身边的现实朋友也好,微信上未曾相逢的网友也罢,似乎95%以上都是喜欢电子音乐的人,而且不一定是年轻人,有些可以说是中年人,甚至有不少初中生。在我们自己看来,电子音乐文化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普及,人们至少开始多多少少有些认知,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
可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们一样,很多人的生活里是完全没有电子音乐的。这让我们想到了前段时间“地铁Raving”的那个话题,说句公道话,我们的第一反应觉得“地铁Raving”一点问题也没有,早在2013年我们就说过鬼佬甚至会在公交上办派对这种事儿。但是,很显然“地铁Raving”那个事件,绝大部分人都是接受不了的。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这很明显只是为了拍拍视频装装逼而已,网红一贯套路罢了。
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地铁Raving”事件,我们也不会知道Rave文化在那么多人眼中竟然被归为杀马特。上海的电音文化是如何影响网红的?毫不夸张地说,至少有90%的上海网红都加入了Ravers的行列,剩下10%偶尔凑热闹,这其中有一半平时压根不听电音,他们去Rave活动的原因也真的很简单,时尚,还有假嗨。你可以说这群网红显然是整容脸,我们会举双手同意,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扯上杀马特,再把他们骂得一无是处。
上海电音文化几乎与时尚文化划等号之后,上海聊电音的人远比聊C-pop的人还要多,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电音,有不少人甚至还专门创建了一些公众号,时不时地表达他们对电音节的排斥。提起川沙这个地方,你会想起有很多川沙人将电音节视为扰民活动,抱团攻击各大电音节。换位思考,我们觉得两公里以外的C-pop演唱会挺烦人的,但我们从来没公然喷过这类活动,你也不能因为个人接受不了就如此恨它。
主流的对立面从来都不是什么“非主流”,“非主流”这个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群很没文化的杀马特提出来的一种错误说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明白人永远不会把主流的反义词称之为“非主流”,主流文化的对立面是地下文化,而且地下从来都不带有任何贬义之意,主流也不代表就是一个褒义词。文化必然有两端,更何况就像我们刚才说的,Rave文化早已脱离地下层面,主流得不能更主流。
至于那些要把Ravers当成另类,用看待怪人的眼光去看待Ravers的朋友们,我也可以非常确定地告诉你,如果一定要把杀马特跟电音扯上关系,那么他们唯一能被列入的群体绝对是土嗨,而绝对不会是电音爱好者,更不会是Ravers。杀马特压根不知道Rave是啥玩意儿,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音。十年前如此,现在也如此,杀马特可能会听电音,但是他们从来不把这东西叫做电音,一直以来,他们都把电音错误称之为DJ。
我们这些凡人天天接触着全国各地的电音活动,因为某个城市的哪家夜店请了什么我们喜欢的音乐制作人/DJ而兴奋不已;因为某个城市又办了什么几千人的仓库派对而疯狂转发;因为某个电音节即将开票而死盯着抢那为数100张的早鸟票,但杀马特从来不会这么做。如今,杀马特的“嗨法”也有所改变,他们更愿意每天从乡村理发店下班回家之后,打开YY等直播平台,听着喊麦抖腿,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些东西都在盗伴奏。
杀马特都很嗨?这个说法似乎没什么问题,以抄袭著称的王绎龙,以盗歌著称的7妹/虞姬等人,都有数不尽的杀马特粉丝。杀马特平时到KTV去开个包厢,点这么一堆抄袭和盗歌的单曲,“蹦迪”起来一点儿也不输给Ravers。但是,这帮“爱蹦迪”的人,完全就是另外一种群体。如果你有机会,找一场还不错的电音节或仓库派对玩玩,那么你不会再对这群“打鸡血”的年轻人带有什么瞧不起/不理解/无法接受的看法,反而会刮目相看。
阅读原文
或许这篇文章早就该写,但这样的话题放到现在也不晚。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就用有色眼镜去看待Ravers了,这些追求PLUR的Ravers一直都干着一些年轻人最应该干的事,有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莫名其妙就有些人将Ravers打上一些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差评标签,强行将Ravers与犯罪/Drugs/Porn/杀马特/不务正业/坏孩子等等称呼划等号。这些问题可能是Ravers最无奈,但又从来无处发泄的误会吧。
中枪的并非只有中国Ravers,其实在很多中国人的保守世界里,这些到电音节或者仓库派对甚至夜店活动去玩的年轻人全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当然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你去接触他们,他们不仅不会伤害你,而且还会很勤奋地去带你入坑,给你科普一些入门的电音知识,然后带你一块儿“蹦迪”。在Rave现场中,从来没有战场,至少这一刻,Ravers大部分都怀着一颗Peace的心。
不过,百度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在百度的全网资讯里,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的编辑是如何看待Ravers的。不仅将Rave现场形容得十分不堪,而且将电子音乐称之为“脏爆的音乐”,断章取义地将一部分酒鬼用来概括所有Ravers,基本算得上是一篇黑Ravers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对Ravers的歧视,图片的选择也非常有针对性。
几乎每个电音活动的直播弹幕中,都会出现一群喷子,这群喷子从来没有把Ravers当成正常人过。在这些从未遵循PLUR的喷子看来,Ravers都是精神病/Low逼,这些电音活动都很没意思,还是他们在酷狗上下载的“DJ舞曲”比较好听,他们认为夜店里喝喝酒看看卖肉女DJ要比去电音节舒服多了。
Mija上次来中国演出的时候,回归了她的Techno。看直播的人并不多,但显然喷子有不少。不仅把Mija和Techno一顿脏话羞辱,而且后来还多次透露了他自己就是土嗨的事实,“听DJ”/“混夜店十几年”/“这首DJ一点也不嗨”之类的言论接二连三地破坏着看直播的乐迷们的心情。
不光如此,就在零几年的时候,中国被杀马特几乎完全侵蚀,Disco舞厅里似乎都是杀马特。一直到了后来,Club渐渐大众化,这些现象才慢慢得以改变。杀马特几乎已经死了,但是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却没有改变过。直到现在,仅存的一批杀马特仍然可能去夜店,但他们只会去“土嗨场”,电音活动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更多情况下,他们只会去蹦野迪。在电音节和仓库派对当中是看不到杀马特的,因为完全不是一个圈子。
事实上,Rave文化在70年代左右确实属于地下文化,即小众又比较被隐藏。直到21世纪,Rave就已经完完全全算得上主流文化,而且有着非常专业化的商业运作。如果说非要把这些Rave派对抹黑成什么负面的东西,非要把这些Ravers与杀马特扯成一群人,那也只能说带有这些傲慢与偏见的人确确实实太没文化。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你对Rave的狂热,事实上问题在于他们自己,而绝对不在于你身上。
随着后来EDM的崛起,人们对电子音乐的看法又有改观。到现在,哪个年轻人没去过电音节或仓库派对,绝对不是什么值得提倡和炫耀的事,只会显得你与时代有那么一些脱节,更何况你可以不喜欢,但怎么样也没资格去歧视这些东西。时不时看到很多Ravers在朋友圈抱怨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他们,甚至把他们当成另类看待,觉得他们干着一些特别奇怪的事,有些孤独。但反之,我们无法理解如此大众化的文化有什么另类的。
中国的电音文化确确实实起步得比国际晚,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只能靠磁带/CD/黑胶听歌的日子,这些东西只有当时对电子音乐已经有接触的人才明白。大概是这几年吧,我们真的看到了Rave文化的飞速发展,也的的确确是这几年,多个电音节才出现几万人的规模,并且毫无疑问,几万人规模的电音节越来越多。试问,有些人所谓的“小众”/“不入流”/“乱七八糟”是如何定义的?能吸引几万人买票的活动,还不够大众化?
或许是我们团队本身的处境不太一样,我们靠传播电子音乐文化为生,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的所有文化几乎都是电子音乐文化,包括我们身边的现实朋友也好,微信上未曾相逢的网友也罢,似乎95%以上都是喜欢电子音乐的人,而且不一定是年轻人,有些可以说是中年人,甚至有不少初中生。在我们自己看来,电子音乐文化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普及,人们至少开始多多少少有些认知,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
可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们一样,很多人的生活里是完全没有电子音乐的。这让我们想到了前段时间“地铁Raving”的那个话题,说句公道话,我们的第一反应觉得“地铁Raving”一点问题也没有,早在2013年我们就说过鬼佬甚至会在公交上办派对这种事儿。但是,很显然“地铁Raving”那个事件,绝大部分人都是接受不了的。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这很明显只是为了拍拍视频装装逼而已,网红一贯套路罢了。
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地铁Raving”事件,我们也不会知道Rave文化在那么多人眼中竟然被归为杀马特。上海的电音文化是如何影响网红的?毫不夸张地说,至少有90%的上海网红都加入了Ravers的行列,剩下10%偶尔凑热闹,这其中有一半平时压根不听电音,他们去Rave活动的原因也真的很简单,时尚,还有假嗨。你可以说这群网红显然是整容脸,我们会举双手同意,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扯上杀马特,再把他们骂得一无是处。
上海电音文化几乎与时尚文化划等号之后,上海聊电音的人远比聊C-pop的人还要多,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电音,有不少人甚至还专门创建了一些公众号,时不时地表达他们对电音节的排斥。提起川沙这个地方,你会想起有很多川沙人将电音节视为扰民活动,抱团攻击各大电音节。换位思考,我们觉得两公里以外的C-pop演唱会挺烦人的,但我们从来没公然喷过这类活动,你也不能因为个人接受不了就如此恨它。
主流的对立面从来都不是什么“非主流”,“非主流”这个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群很没文化的杀马特提出来的一种错误说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明白人永远不会把主流的反义词称之为“非主流”,主流文化的对立面是地下文化,而且地下从来都不带有任何贬义之意,主流也不代表就是一个褒义词。文化必然有两端,更何况就像我们刚才说的,Rave文化早已脱离地下层面,主流得不能更主流。
至于那些要把Ravers当成另类,用看待怪人的眼光去看待Ravers的朋友们,我也可以非常确定地告诉你,如果一定要把杀马特跟电音扯上关系,那么他们唯一能被列入的群体绝对是土嗨,而绝对不会是电音爱好者,更不会是Ravers。杀马特压根不知道Rave是啥玩意儿,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音。十年前如此,现在也如此,杀马特可能会听电音,但是他们从来不把这东西叫做电音,一直以来,他们都把电音错误称之为DJ。
我们这些凡人天天接触着全国各地的电音活动,因为某个城市的哪家夜店请了什么我们喜欢的音乐制作人/DJ而兴奋不已;因为某个城市又办了什么几千人的仓库派对而疯狂转发;因为某个电音节即将开票而死盯着抢那为数100张的早鸟票,但杀马特从来不会这么做。如今,杀马特的“嗨法”也有所改变,他们更愿意每天从乡村理发店下班回家之后,打开YY等直播平台,听着喊麦抖腿,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些东西都在盗伴奏。
杀马特都很嗨?这个说法似乎没什么问题,以抄袭著称的王绎龙,以盗歌著称的7妹/虞姬等人,都有数不尽的杀马特粉丝。杀马特平时到KTV去开个包厢,点这么一堆抄袭和盗歌的单曲,“蹦迪”起来一点儿也不输给Ravers。但是,这帮“爱蹦迪”的人,完全就是另外一种群体。如果你有机会,找一场还不错的电音节或仓库派对玩玩,那么你不会再对这群“打鸡血”的年轻人带有什么瞧不起/不理解/无法接受的看法,反而会刮目相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