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近几年夜店活动的的确确越来越丰富,从电子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大众化的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再到一些也许电子音乐还算比较小众的其它城市,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非常多城市慢慢出现了正儿八经做电音文化的夜店。某些中国夜店将这些会请知名音乐制作人/DJ当嘉宾的夜店称之为“派对场”,当然我们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不过也证明了中国夜店的趋势。
自从“派对场”这个词在中国夜店行业成为专业术语之后,“派对场”一词就变成了“土嗨场”一词的反义词,然而“土嗨场”这个词事实上出现要比“派对场”这个词早非常非常多。简单来说,“土嗨场”的意思就是土嗨Club,因为土嗨文化而生。“土嗨场”的特点不难定义,没有舞池,去这种夜店的人都是为了喝酒,整个布局围绕着卡座和散台这样的形式,DJ往往放套曲,再配上一位喊麦MC,送祝福/点舞/酒托/营销之类的套路应有尽有。
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夜店都算是“土嗨场”,做舞池文化的并不多,而只要不是做舞池文化的,到头来都是围绕着我们说的这些套路,如果让你补充,你还能补充一火车。在国际范围内,夜店一直属于电音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Dance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然后在中国,夜店与电子音乐文化接轨却是近几年才赶上的事儿。不过幸运的是,所谓的“派对场”的发展确实要比“土嗨场”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土嗨场”要转型到“派对场”也没有那么难,撤掉一部分散台和卡座,给顾客留下一块舞池,所有令电音爱好者反感的俗套路,门口拉客,进店只买酒不跳舞,可以说毫无Rave氛围以及整个模式并不是奔着Raving的状况都给予改观,然后时不时请个嘉宾,任务也就完成了。随着“派对场”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也造成了夜店活动的丰富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不排除有些夜店跟风的现象,但我们不反对好的跟风。
我们真的非常希望,中国夜店慢慢地也能像仓库派对那样好玩,而所谓的仓库派对,也有一个比较不专业的说法就是“室内音乐节”,不过实话,我们还是坚持保留音乐节必须在室外这个条件之一。仓库派对和夜店都在室内,那么与这些夜店在举办活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曾经拉过一些原本完全不喜欢电音的年轻人“入坑”,有时候通过朋友圈分享单曲,有时候则是让他们去仓库派对或电音节玩一场,实践起来并不困难。
虽然说最终优秀的夜店将会与仓库派对一样,吸引大量的Ravers,大家真的是为了看演出,真的是为了去“嗨”而去夜店,而绝对不是以僵尸的形态去Clubbing,但仓库派对与夜店的区别,我们也希望能详细科普一下。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场地形式上的巨大区别,仓库派对是租赁一些空场地去举办的,例如我看中一块广州2000人的室内空场地,我去租它,费用大概三天10万或15万,我用这块地来办活动,就是我们说的仓库派对。
相比之下,夜店已经有自己的场地,平时本来就是夜店,本来就是具有盈利性质的,不管它开不开放,它每天也就是立足在那儿的,就算它办活动,原本该是什么什么Club还是什么什么Club。仓库派对就不一样了,平时它是一块空地,我把它租下来办活动,今天你买了票能到这里来Rave,明天我就拆设备走人了,后天你再过来的时候它又恢复成了一块空场地。
正是因为场地形式的区别,办仓库派对难上加难,比在夜店办活动难得真的不是一点点。也许我同一场活动如果要在夜店办,我只需要去跟夜店方谈好合作,分票房是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可能是直接租他的场地。但仓库派对呢?咱们得去布置整块空地,因为它本来完全是空着的,闲置着的,你至少还得花一笔大钱去布置这里,把它装扮成一场仓库派对应该有的样子,也更加需要宣传,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而易举。
除了场地形式的区别引发的种种高难度运作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报批。夜店因为本身就是营业性场所,演出本身就在夜店可行的范围内,平时他们的驻场DJ也算是在打碟,请了个嘉宾来,本身也就是在夜店可以经营的业务当中,不需要面对重重的报批问题。不过这点仓库派对则与音乐节相同,毕竟你是拿一块空地去办一个临时存在的活动,所以报批这一块儿可需要各位主办方费点儿心了。
这里还是想为所有中国主办方说句话,大家真的都不容易,有些情况下只要不是主办方做得太过分,那么请各位Ravers不要去责怪主办方。“你行你上”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一种理论,你要是觉得办个仓库派对很容易,那你自己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别说什么“吐槽冰箱不好,我自己还得会制冷吗”,你是不用会制冷,但至少你家冰箱得可以制冷,总不能你自己家冰箱都是坏的,你还跑去对别人家的冰箱指指点点吧。
我们也不是在洗白某些确实干得不周到的主办方,例如冒充艺人等等,那这个确实是主办方的问题。因为现在蛋糕大呗,很多人并不是电音爱好者,单纯是喜欢“蹦迪”,他们也会去买票,办个几千人到几万人的活动,只要愿意花钱,费心思,其实比前几年简单非常多。至于夜店慢慢开始办活动,纷纷转型到“派对场”,没问题呀,可一定要专业,不管你是用什么形式去办活动。
除此之外,仓库派对与夜店当然还有很多区别。一般来说,仓库派对请嘉宾肯定不会只请一位,通常一位大牌到两位大牌再加上几位Support DJ,但我们不建议仓库派对请好几位大牌,因为场地那么小,如果请好几位大牌,即便门票售罄也无法回本,艺人的成本不能比收入还要高。夜店呢,一般来说请一位主打艺人就够,其余的让驻场DJ上也是合理的,不过有些时候夜店也会请一些Support DJ,这个视情况而定。
朋友们,估计多多少少已经听说了我们打算办活动的事儿了,事实上之前已经办过一次夜店活动,就是去年年底的电子音乐资讯一周年派对。但由于时间实在太仓促,那次的活动有一些不足,而且夜店活动本身就比较小型,自然而然与这次的活动不是一码事。我们的初衷还是希望去办仓库派对,前几天的文章也说了,但如果拿不下合适的场地,最终也有可能选择在高质量的夜店举办,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请理解。
接下来电音活动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不光只是我们会参与进来,而且不同路子的活动主办方也都会挤进这个圈子,对于Ravers来说当然有福,喜欢的艺人多来中国,喜欢的活动布满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都能有合适的地方Raving,这谁会不愿意?包括不少以前搞C-pop演唱会的,也都纷纷踏入电子音乐这个圈子,所以现在的情况并非只是“2017年电音活动井喷”,更应该理解为一年比一年起伏更大,发展也必须从多种活动形式考虑。
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近几年夜店活动的的确确越来越丰富,从电子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大众化的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再到一些也许电子音乐还算比较小众的其它城市,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非常多城市慢慢出现了正儿八经做电音文化的夜店。某些中国夜店将这些会请知名音乐制作人/DJ当嘉宾的夜店称之为“派对场”,当然我们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不过也证明了中国夜店的趋势。
自从“派对场”这个词在中国夜店行业成为专业术语之后,“派对场”一词就变成了“土嗨场”一词的反义词,然而“土嗨场”这个词事实上出现要比“派对场”这个词早非常非常多。简单来说,“土嗨场”的意思就是土嗨Club,因为土嗨文化而生。“土嗨场”的特点不难定义,没有舞池,去这种夜店的人都是为了喝酒,整个布局围绕着卡座和散台这样的形式,DJ往往放套曲,再配上一位喊麦MC,送祝福/点舞/酒托/营销之类的套路应有尽有。
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夜店都算是“土嗨场”,做舞池文化的并不多,而只要不是做舞池文化的,到头来都是围绕着我们说的这些套路,如果让你补充,你还能补充一火车。在国际范围内,夜店一直属于电音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Dance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然后在中国,夜店与电子音乐文化接轨却是近几年才赶上的事儿。不过幸运的是,所谓的“派对场”的发展确实要比“土嗨场”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土嗨场”要转型到“派对场”也没有那么难,撤掉一部分散台和卡座,给顾客留下一块舞池,所有令电音爱好者反感的俗套路,门口拉客,进店只买酒不跳舞,可以说毫无Rave氛围以及整个模式并不是奔着Raving的状况都给予改观,然后时不时请个嘉宾,任务也就完成了。随着“派对场”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也造成了夜店活动的丰富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不排除有些夜店跟风的现象,但我们不反对好的跟风。
我们真的非常希望,中国夜店慢慢地也能像仓库派对那样好玩,而所谓的仓库派对,也有一个比较不专业的说法就是“室内音乐节”,不过实话,我们还是坚持保留音乐节必须在室外这个条件之一。仓库派对和夜店都在室内,那么与这些夜店在举办活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曾经拉过一些原本完全不喜欢电音的年轻人“入坑”,有时候通过朋友圈分享单曲,有时候则是让他们去仓库派对或电音节玩一场,实践起来并不困难。
虽然说最终优秀的夜店将会与仓库派对一样,吸引大量的Ravers,大家真的是为了看演出,真的是为了去“嗨”而去夜店,而绝对不是以僵尸的形态去Clubbing,但仓库派对与夜店的区别,我们也希望能详细科普一下。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场地形式上的巨大区别,仓库派对是租赁一些空场地去举办的,例如我看中一块广州2000人的室内空场地,我去租它,费用大概三天10万或15万,我用这块地来办活动,就是我们说的仓库派对。
相比之下,夜店已经有自己的场地,平时本来就是夜店,本来就是具有盈利性质的,不管它开不开放,它每天也就是立足在那儿的,就算它办活动,原本该是什么什么Club还是什么什么Club。仓库派对就不一样了,平时它是一块空地,我把它租下来办活动,今天你买了票能到这里来Rave,明天我就拆设备走人了,后天你再过来的时候它又恢复成了一块空场地。
正是因为场地形式的区别,办仓库派对难上加难,比在夜店办活动难得真的不是一点点。也许我同一场活动如果要在夜店办,我只需要去跟夜店方谈好合作,分票房是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可能是直接租他的场地。但仓库派对呢?咱们得去布置整块空地,因为它本来完全是空着的,闲置着的,你至少还得花一笔大钱去布置这里,把它装扮成一场仓库派对应该有的样子,也更加需要宣传,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而易举。
除了场地形式的区别引发的种种高难度运作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报批。夜店因为本身就是营业性场所,演出本身就在夜店可行的范围内,平时他们的驻场DJ也算是在打碟,请了个嘉宾来,本身也就是在夜店可以经营的业务当中,不需要面对重重的报批问题。不过这点仓库派对则与音乐节相同,毕竟你是拿一块空地去办一个临时存在的活动,所以报批这一块儿可需要各位主办方费点儿心了。
这里还是想为所有中国主办方说句话,大家真的都不容易,有些情况下只要不是主办方做得太过分,那么请各位Ravers不要去责怪主办方。“你行你上”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一种理论,你要是觉得办个仓库派对很容易,那你自己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别说什么“吐槽冰箱不好,我自己还得会制冷吗”,你是不用会制冷,但至少你家冰箱得可以制冷,总不能你自己家冰箱都是坏的,你还跑去对别人家的冰箱指指点点吧。
我们也不是在洗白某些确实干得不周到的主办方,例如冒充艺人等等,那这个确实是主办方的问题。因为现在蛋糕大呗,很多人并不是电音爱好者,单纯是喜欢“蹦迪”,他们也会去买票,办个几千人到几万人的活动,只要愿意花钱,费心思,其实比前几年简单非常多。至于夜店慢慢开始办活动,纷纷转型到“派对场”,没问题呀,可一定要专业,不管你是用什么形式去办活动。
除此之外,仓库派对与夜店当然还有很多区别。一般来说,仓库派对请嘉宾肯定不会只请一位,通常一位大牌到两位大牌再加上几位Support DJ,但我们不建议仓库派对请好几位大牌,因为场地那么小,如果请好几位大牌,即便门票售罄也无法回本,艺人的成本不能比收入还要高。夜店呢,一般来说请一位主打艺人就够,其余的让驻场DJ上也是合理的,不过有些时候夜店也会请一些Support DJ,这个视情况而定。
朋友们,估计多多少少已经听说了我们打算办活动的事儿了,事实上之前已经办过一次夜店活动,就是去年年底的电子音乐资讯一周年派对。但由于时间实在太仓促,那次的活动有一些不足,而且夜店活动本身就比较小型,自然而然与这次的活动不是一码事。我们的初衷还是希望去办仓库派对,前几天的文章也说了,但如果拿不下合适的场地,最终也有可能选择在高质量的夜店举办,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请理解。
接下来电音活动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不光只是我们会参与进来,而且不同路子的活动主办方也都会挤进这个圈子,对于Ravers来说当然有福,喜欢的艺人多来中国,喜欢的活动布满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都能有合适的地方Raving,这谁会不愿意?包括不少以前搞C-pop演唱会的,也都纷纷踏入电子音乐这个圈子,所以现在的情况并非只是“2017年电音活动井喷”,更应该理解为一年比一年起伏更大,发展也必须从多种活动形式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