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gs推动电音发展”是全世界最可悲的大众误解之一


我们无法说Drugs与电音完全没有关系,例如早期的Rave派对和Acid House音乐;80年代开始电子化的Hip Hop音乐;起源于这类文化的Trap音乐;起初因为Drugs而诞生的Psychedelic音乐等等。但是有关系归有关系,可如果要说“Drugs推动电音发展”,那么不好意思,就算有沾那么点边,这件事也不值得被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权衡个得失利弊,Drugs对电音的破坏远远大于对电音的发展帮助,特别是在中国。



国人近两年总是在拿“蹦迪”一词指代跳舞,或更详细地针对Raving,虽然他们跳的不是Disco,但回想起在Disco舞厅曾经昌盛于全球的“夜生活跳舞时代”,人们随着好听的舞曲跳舞是多么单纯的事儿?就算回到更早的Funk时代,也没有必须得靠Drugs才能跳舞或者因为Drugs才能喜欢电子音乐这个道理,更何况70年代电子音乐还没有那么合成器化。可2017年,人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不可否认许多依赖Drugs的年轻人都喜欢电子音乐,但你如果非要把这群人和纯粹的电子音乐爱好者划等号那就太蠢了,把电子音乐当做Drugs的配乐“使用”跟真正喜欢这种音乐怎么可能是一码事?再反过来,听电子音乐的人也并不都是Drugs成瘾者,只能说你不可能让这样的人“禁止听电子音乐”,但你也不能拿这群人代表电子音乐。可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么多年来就是有一大群人非要说Drugs与电子音乐是一码事。



如果EDC/Ultra/Tomorrowland你都去过,那么你绝对会知道为什么大部分真正的电音爱好者都觉得EDC才是最牛逼的,想明白Tomorrowland到底哪里不如EDC和Ultra。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性质的问题,你为什么去喜欢这种音乐,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深究的问题,“没有为什么”可能就真的是很纯粹地觉得它好听,品味/观念的问题,但如果把它物化,麻烦就别再自称电音爱好者了,最多算个会上网的。



先将电音划一个最明确的分界线,电音虽然有数百乃至数千种音乐风格,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们分为舞曲和非舞曲。既然说到Rave派对,聊起的当然主要还是舞曲,可不排除很多电音节会请一些非舞曲的电子音乐制作人&DJ演出的情况,甚至可能是一些纯粹追求电子概念的Live Set。一般的乐迷可管不了那么多,在很多人看来去电音节就是追求个“嗨”,去仓库派对甚至夜店请嘉宾都是一样的。



“嗨”一定得依赖Drugs吗?还是说可不可以真的就靠音乐呢?去电音节,去仓库派对,或者不管是夜店/酒吧/Live House/餐厅/餐吧/泳池/私人会所/KTV还是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可能出现电音活动的地方,它终究是电音活动而不是Drugs活动,别连这点都本末倒置,如果你搞个Homeparty没电音光Drugs那我就不管了。Drugs能让你更“嗨”?这就是个借口罢了,你喜欢的本来就不是音乐本身。反之,我们现在要聊聊Drugs对电音活动的破坏。



派对的标配就是有DJ放歌/有群众跳舞/有酒可以喝,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儿。但到了中国,能破坏派对的不仅是能力不过关的DJ/无法计数的散台和卡座的僵尸/劣质假酒,当然还有今天文章的主题。这么多年来真是无数次见证了Drugs是如何以八百种花样破坏电音活动的,但你要说靠Drugs撑起一场电音活动那真是做梦。



去年12月,我在50米以内的距离亲眼目睹了有卡座客人因为喝多并且飞高了而在一场电音活动上闹事的情景,派对不得不被中止,因为如果造成人员伤亡,活动主办方以后都别想报批活动了,夜店也得关门大吉一段时间。再想想更早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已经举办多年的电音派对却因为有人进行Drugs交易而永久停办,可能你回想不起来,但你记得“一起验尿”那个梗吗?电音活动一旦与Drugs沾边,不仅口碑得变烂,还得被拉黑。



别把这事儿想成只有电音爱好者会关心那么简单,想想你身边不听电音的朋友或者远近亲戚吧,他们以为你在一场电音活动上“嗨”得跟个疯子似的就是因为Drugs。但有些时候我们完全享受在电子音乐里,跟Drugs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且我们致力于打击Drugs,推动真正的电音文化,但还是得替Drug成瘾者背黑锅。别傻了,搞清楚,这两种人压根就不应该被相提并论,是骡子是马溜溜还不知道吗?



喝多飞高拿酒瓶瞎晃断片闹事?夜店频繁发生打架和与电音一毛钱都扯不上关系的交易?“验尿”杀了扎根于本土多年的电音派对?你以为这样就算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过电音节/仓库派对有人因为Drugs过量而死亡的情况,2014年有,2015年有,2016年仍然有。除了死亡以外,进医院的也不少,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不能碰的,害的不仅仅只有你自己,不仅你得进医院,派对也会因为你被叫停。



我们难以强求所有人真正因为兴趣而去喜欢电子音乐,毕竟在国内C-pop/民谣的受众群体之所以那么多就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快餐适合大众。真正因为兴趣而喜欢电子音乐的人当中也有一半以上喜欢的音乐风格不一样,不好刻意培养,退一万步说我们还没法拦着那些自称“又喜欢电子音乐又喜欢Drugs”的人。到头来,更重要的是你得考虑参与电音活动的所有人和主办方,电子音乐的美好程度绝对足以让你“嗨”,“外挂”害人害己。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7-04-08 20:00

“Drugs推动电音发展”是全世界最可悲的大众误解之一


我们无法说Drugs与电音完全没有关系,例如早期的Rave派对和Acid House音乐;80年代开始电子化的Hip Hop音乐;起源于这类文化的Trap音乐;起初因为Drugs而诞生的Psychedelic音乐等等。但是有关系归有关系,可如果要说“Drugs推动电音发展”,那么不好意思,就算有沾那么点边,这件事也不值得被承认。如果你一定要权衡个得失利弊,Drugs对电音的破坏远远大于对电音的发展帮助,特别是在中国。



国人近两年总是在拿“蹦迪”一词指代跳舞,或更详细地针对Raving,虽然他们跳的不是Disco,但回想起在Disco舞厅曾经昌盛于全球的“夜生活跳舞时代”,人们随着好听的舞曲跳舞是多么单纯的事儿?就算回到更早的Funk时代,也没有必须得靠Drugs才能跳舞或者因为Drugs才能喜欢电子音乐这个道理,更何况70年代电子音乐还没有那么合成器化。可2017年,人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不可否认许多依赖Drugs的年轻人都喜欢电子音乐,但你如果非要把这群人和纯粹的电子音乐爱好者划等号那就太蠢了,把电子音乐当做Drugs的配乐“使用”跟真正喜欢这种音乐怎么可能是一码事?再反过来,听电子音乐的人也并不都是Drugs成瘾者,只能说你不可能让这样的人“禁止听电子音乐”,但你也不能拿这群人代表电子音乐。可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么多年来就是有一大群人非要说Drugs与电子音乐是一码事。



如果EDC/Ultra/Tomorrowland你都去过,那么你绝对会知道为什么大部分真正的电音爱好者都觉得EDC才是最牛逼的,想明白Tomorrowland到底哪里不如EDC和Ultra。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性质的问题,你为什么去喜欢这种音乐,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深究的问题,“没有为什么”可能就真的是很纯粹地觉得它好听,品味/观念的问题,但如果把它物化,麻烦就别再自称电音爱好者了,最多算个会上网的。



先将电音划一个最明确的分界线,电音虽然有数百乃至数千种音乐风格,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们分为舞曲和非舞曲。既然说到Rave派对,聊起的当然主要还是舞曲,可不排除很多电音节会请一些非舞曲的电子音乐制作人&DJ演出的情况,甚至可能是一些纯粹追求电子概念的Live Set。一般的乐迷可管不了那么多,在很多人看来去电音节就是追求个“嗨”,去仓库派对甚至夜店请嘉宾都是一样的。



“嗨”一定得依赖Drugs吗?还是说可不可以真的就靠音乐呢?去电音节,去仓库派对,或者不管是夜店/酒吧/Live House/餐厅/餐吧/泳池/私人会所/KTV还是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可能出现电音活动的地方,它终究是电音活动而不是Drugs活动,别连这点都本末倒置,如果你搞个Homeparty没电音光Drugs那我就不管了。Drugs能让你更“嗨”?这就是个借口罢了,你喜欢的本来就不是音乐本身。反之,我们现在要聊聊Drugs对电音活动的破坏。



派对的标配就是有DJ放歌/有群众跳舞/有酒可以喝,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儿。但到了中国,能破坏派对的不仅是能力不过关的DJ/无法计数的散台和卡座的僵尸/劣质假酒,当然还有今天文章的主题。这么多年来真是无数次见证了Drugs是如何以八百种花样破坏电音活动的,但你要说靠Drugs撑起一场电音活动那真是做梦。



去年12月,我在50米以内的距离亲眼目睹了有卡座客人因为喝多并且飞高了而在一场电音活动上闹事的情景,派对不得不被中止,因为如果造成人员伤亡,活动主办方以后都别想报批活动了,夜店也得关门大吉一段时间。再想想更早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已经举办多年的电音派对却因为有人进行Drugs交易而永久停办,可能你回想不起来,但你记得“一起验尿”那个梗吗?电音活动一旦与Drugs沾边,不仅口碑得变烂,还得被拉黑。



别把这事儿想成只有电音爱好者会关心那么简单,想想你身边不听电音的朋友或者远近亲戚吧,他们以为你在一场电音活动上“嗨”得跟个疯子似的就是因为Drugs。但有些时候我们完全享受在电子音乐里,跟Drugs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且我们致力于打击Drugs,推动真正的电音文化,但还是得替Drug成瘾者背黑锅。别傻了,搞清楚,这两种人压根就不应该被相提并论,是骡子是马溜溜还不知道吗?



喝多飞高拿酒瓶瞎晃断片闹事?夜店频繁发生打架和与电音一毛钱都扯不上关系的交易?“验尿”杀了扎根于本土多年的电音派对?你以为这样就算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过电音节/仓库派对有人因为Drugs过量而死亡的情况,2014年有,2015年有,2016年仍然有。除了死亡以外,进医院的也不少,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不能碰的,害的不仅仅只有你自己,不仅你得进医院,派对也会因为你被叫停。



我们难以强求所有人真正因为兴趣而去喜欢电子音乐,毕竟在国内C-pop/民谣的受众群体之所以那么多就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快餐适合大众。真正因为兴趣而喜欢电子音乐的人当中也有一半以上喜欢的音乐风格不一样,不好刻意培养,退一万步说我们还没法拦着那些自称“又喜欢电子音乐又喜欢Drugs”的人。到头来,更重要的是你得考虑参与电音活动的所有人和主办方,电子音乐的美好程度绝对足以让你“嗨”,“外挂”害人害己。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7-04-0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