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聋子以外每个人都听过电音 只不过了解程度不同


注意这篇文章说的是电子音乐,包含了舞曲也包含了EDM,但不仅限于舞曲和EDM。电子音乐到底比舞曲广泛多少?可以这样理解,相对论而言,音乐只分为电子音乐/原声音乐/电声音乐,而电子音乐便是那些使用电子音色创造出来的音乐。当代大众对电子音乐的定义围绕着合成器,认为合成器音色就是首要标准,但是在合成器诞生之前其实电子音乐已经存在几十年,当时电子音乐围绕着传统电子乐器。



我曾经也表述过电子音乐实际上非常大众化,只不过大众对电子音乐没有了解而已,每个人都接触过的东西不意味着大家都明白。况且电子音乐毕竟经历过十几年的中国文化误区,一是大家不知道这叫电子音乐,二是大家把电子音乐错误叫成DJ,顺便还把DJ的意思扭曲得一塌糊涂,文化的扶正非常困难。电音爱好者与否我觉得应该是“了解程度”的区别,而不应该以“听不听电音”来加以概述。



那么我们如何证明全世界都听过电子音乐呢?除了聋子以外。这很简单,我可以再次唤起你可能失去的记忆。从最简单的切入点说起,这是最通俗的也是大家最不知道属于电子音乐的情况。再怎么没听过电子音乐,你总听说过门铃的声音吧?在你小时候非常疑惑地向你父母询问“这是什么声音”的时候,你的父母并没有给你一个很明确的答案。然而虽然门铃的声音并不是一首具体的音乐,但它却是合成器调制出来的电子音色。



门铃有无数种,从你出生的那一刻接触门铃开始,电子音乐就已经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了。如果你要告诉我你家根本没安装门铃,那也没有关系,你总用过手机吧?以前也碰过座机或者小灵通吧?那你就一定听过它们的预置铃声,手机自带的多种铃声至少有90%是电子音乐,每个音色都在诚实地告诉你电子音色的魅力。说白了问题只是在于你并不了解电子音乐的多元化,才会导致错过它们,这跟吃甜品一样常见。



铃声只是“音乐普及而文化没人知道”的实例之一,8 Bit却是我们早就说到大家都应该滚瓜烂熟的音乐风格。无论是红白机/各种其它实体游戏机/曾经的掌上游戏机还是你最早接触过的单机游戏,都基本全部采用了8 Bit这种音乐风格当配乐(你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电子音乐。)。严格来说很多小孩子在幼儿园就接触过不少单机游戏,8 Bit的普遍程度并不亚于铃声。



从铃声/8 Bit等从小到大司空见惯的例子里走出来,你依然没有办法摆脱电子音乐对世界的影响。从你曾经玩过的不少网游里,配乐也通常都是电子音乐,这种有点主题化的音乐风格叫做Video Game Music,一直都被罗列为电子音乐的一种,以后会详细说明。不玩游戏的朋友也别觉得自己特别,那你总看过电影/电视剧/动漫吧?现在西方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被电子音乐占领了,配乐电子化在国内同样可定义,动漫则电子一半/J-rock一半。



看秀场?Techno/Tech House之类的音乐当背景音乐毫无疑问;逛街?知名服装品牌专卖店都喜欢用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看一些有趣的视频?还是喜欢把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LOL玩家?更别说了,基本上所有游戏锦集都在拿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这些例子压根就是举不完的,你身边的朋友不可能有谁连这些东西都没接触过,除非深山老林不通电,连门铃都装不上,电视也看不着,要么广告总看过吧?它的配乐总听过吧?



这年头大家似乎都去过夜店,那就更不用说了,商业夜店放着House,地下夜店放着Techno,足以被视为标配,再怎么样随便丢几首Big Room给你听你还是可以听得出耳熟的对吧?从小孩子到老年人,打个车都指不定能遇到放盗版电音CD的司机,以前他们把这叫“车载音乐”,现在叫“工体音乐”,但显然都是错误叫法。虽然很不愿意把《Faded》/《Fade》拿出来当例子,但它也算是有时候一天能被迫听到十几次的单曲。



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的中国,别再以为电子音乐还很小众,中国只有传统民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些不插电的中国传统乐器多少现代人连碰都没碰过。电子音乐这种概念意味着乐器的变革,其它音乐风格要把音色全部换成电子化一点都不难,K-pop/J-pop本来就是那么走过来的,西方的流行音乐更是被Dance-pop占了80%以上的市场。比起一个劲地抱怨中国听众太少,倒不如让大众知道电子音乐到底有多广泛,应该谁都不陌生才对。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7-02-25 20:00

其实除了聋子以外每个人都听过电音 只不过了解程度不同


注意这篇文章说的是电子音乐,包含了舞曲也包含了EDM,但不仅限于舞曲和EDM。电子音乐到底比舞曲广泛多少?可以这样理解,相对论而言,音乐只分为电子音乐/原声音乐/电声音乐,而电子音乐便是那些使用电子音色创造出来的音乐。当代大众对电子音乐的定义围绕着合成器,认为合成器音色就是首要标准,但是在合成器诞生之前其实电子音乐已经存在几十年,当时电子音乐围绕着传统电子乐器。



我曾经也表述过电子音乐实际上非常大众化,只不过大众对电子音乐没有了解而已,每个人都接触过的东西不意味着大家都明白。况且电子音乐毕竟经历过十几年的中国文化误区,一是大家不知道这叫电子音乐,二是大家把电子音乐错误叫成DJ,顺便还把DJ的意思扭曲得一塌糊涂,文化的扶正非常困难。电音爱好者与否我觉得应该是“了解程度”的区别,而不应该以“听不听电音”来加以概述。



那么我们如何证明全世界都听过电子音乐呢?除了聋子以外。这很简单,我可以再次唤起你可能失去的记忆。从最简单的切入点说起,这是最通俗的也是大家最不知道属于电子音乐的情况。再怎么没听过电子音乐,你总听说过门铃的声音吧?在你小时候非常疑惑地向你父母询问“这是什么声音”的时候,你的父母并没有给你一个很明确的答案。然而虽然门铃的声音并不是一首具体的音乐,但它却是合成器调制出来的电子音色。



门铃有无数种,从你出生的那一刻接触门铃开始,电子音乐就已经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了。如果你要告诉我你家根本没安装门铃,那也没有关系,你总用过手机吧?以前也碰过座机或者小灵通吧?那你就一定听过它们的预置铃声,手机自带的多种铃声至少有90%是电子音乐,每个音色都在诚实地告诉你电子音色的魅力。说白了问题只是在于你并不了解电子音乐的多元化,才会导致错过它们,这跟吃甜品一样常见。



铃声只是“音乐普及而文化没人知道”的实例之一,8 Bit却是我们早就说到大家都应该滚瓜烂熟的音乐风格。无论是红白机/各种其它实体游戏机/曾经的掌上游戏机还是你最早接触过的单机游戏,都基本全部采用了8 Bit这种音乐风格当配乐(你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电子音乐。)。严格来说很多小孩子在幼儿园就接触过不少单机游戏,8 Bit的普遍程度并不亚于铃声。



从铃声/8 Bit等从小到大司空见惯的例子里走出来,你依然没有办法摆脱电子音乐对世界的影响。从你曾经玩过的不少网游里,配乐也通常都是电子音乐,这种有点主题化的音乐风格叫做Video Game Music,一直都被罗列为电子音乐的一种,以后会详细说明。不玩游戏的朋友也别觉得自己特别,那你总看过电影/电视剧/动漫吧?现在西方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被电子音乐占领了,配乐电子化在国内同样可定义,动漫则电子一半/J-rock一半。



看秀场?Techno/Tech House之类的音乐当背景音乐毫无疑问;逛街?知名服装品牌专卖店都喜欢用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看一些有趣的视频?还是喜欢把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LOL玩家?更别说了,基本上所有游戏锦集都在拿电子音乐当背景音乐。这些例子压根就是举不完的,你身边的朋友不可能有谁连这些东西都没接触过,除非深山老林不通电,连门铃都装不上,电视也看不着,要么广告总看过吧?它的配乐总听过吧?



这年头大家似乎都去过夜店,那就更不用说了,商业夜店放着House,地下夜店放着Techno,足以被视为标配,再怎么样随便丢几首Big Room给你听你还是可以听得出耳熟的对吧?从小孩子到老年人,打个车都指不定能遇到放盗版电音CD的司机,以前他们把这叫“车载音乐”,现在叫“工体音乐”,但显然都是错误叫法。虽然很不愿意把《Faded》/《Fade》拿出来当例子,但它也算是有时候一天能被迫听到十几次的单曲。



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的中国,别再以为电子音乐还很小众,中国只有传统民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些不插电的中国传统乐器多少现代人连碰都没碰过。电子音乐这种概念意味着乐器的变革,其它音乐风格要把音色全部换成电子化一点都不难,K-pop/J-pop本来就是那么走过来的,西方的流行音乐更是被Dance-pop占了80%以上的市场。比起一个劲地抱怨中国听众太少,倒不如让大众知道电子音乐到底有多广泛,应该谁都不陌生才对。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17-02-25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