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越来越多电音界艺人被全世界看中/在西方被顶级厂牌签约之后,越来越多国内的音乐制作人,也许是散播于网易云音乐的各种并不知名的卧室制作人,也许是潜伏于国内歌手身后的幕后制作人等等,都开始向我询问看似很简单但是却很少人能回答得上的问题。“我觉得某某人很牛逼,歌很好听,但是为什么那些顶级厂牌都看不上他?”,这个问题有不少电音爱好者也问过,从随便听听歌到深入研究,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
就从基础开始说。作为音乐制作人,你想进入大厂牌,靠自己发展而不是帮别人做音乐,我想对于电音圈来说一点也不奇怪。首先,就算你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那么问一个很残酷的问题,请各位自己问一下自己,你凭什么觉得你的音乐有机会让厂牌的A&R听到?一般投Demo到厂牌之后,也不代表A&R就能听到,一个知名厂牌一天可能收到几百到几万个Demo,想进入厂牌必须过A&R这关。
试问各位如果你是A&R,你能把每首单曲都听完?一点只是门槛,你想让自己的歌让厂牌A&R听到都难道极致,更何况被选上呢?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投几个厂牌,多投几次。当然除非你被A&R看上,否则持续跟进更是不可能。秒回?除非你有巨星资质。排除掉有没有机会让厂牌听到你的音乐,你还得更仔细地揣摩一下自己的音乐是否过关。
很多电音爱好者看似专业但并不代表真正专业,或者虽然专业但不够格。像西方即便已经达到所有人都在听电音的程度,真正非常了解电子音乐的一样只有电音制作人和电音媒体,中国也是一样的。电音爱好者觉得好听或者艺人受到广泛认可,都跟厂牌会不会看上你的音乐不一定成正比。厂牌更愿意用技术的角度去审核音乐,不是人气或者“有多炸”。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现在90%中国电音制作人都在用下载的采样包直接做歌,学一学基本的编曲和MIDI控制器便能实现通过这些采样/Loop制作一些听起来很完美的单曲。就算在国外能每个音色全部都靠合成器自己调制出来的也并不多,只是比国内情况好一些,这也是问题所在。我不反对用采样,但用采样可以做出一首好音乐并不意味着实力过关,事实上虽然在听歌的角度上音乐只要好听就行,但你要过的关并不只是听众。
做出好听的音乐不难,但是要把自己的技术达到够高的水平就需要长期修行,从乐理到合成器再到广泛的音乐知识都是需要学习的。有些制作人你还真别不相信,他们可能连非常基础的一些术语都不认识,听个“嗨”还行,真分析技术必然要完。为了电子音乐在中国逐步成熟,当然希望越来越多人走得更远,但做音乐真的不要只站在普通听众的角度。
很多东西一定得去自己实践了才知道技不如人或者到底在这个圈子里达到怎么样的层面,但凡是个职业都有阶梯,“不分好坏,人人平等”只是拿来安慰人的。除了前期的制作以外,混音/母带更是中国人欠缺且必须学习的后期部分,大厂牌绝对不会发布根本没做混音/母带的音乐,最好得走硬件,这与DAW的操作不能相提并论。提升制作能力可以从多方面下手,进入大厂牌是好事,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更是应该循序渐进,求之不得。
阅读原文
自从中国越来越多电音界艺人被全世界看中/在西方被顶级厂牌签约之后,越来越多国内的音乐制作人,也许是散播于网易云音乐的各种并不知名的卧室制作人,也许是潜伏于国内歌手身后的幕后制作人等等,都开始向我询问看似很简单但是却很少人能回答得上的问题。“我觉得某某人很牛逼,歌很好听,但是为什么那些顶级厂牌都看不上他?”,这个问题有不少电音爱好者也问过,从随便听听歌到深入研究,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
就从基础开始说。作为音乐制作人,你想进入大厂牌,靠自己发展而不是帮别人做音乐,我想对于电音圈来说一点也不奇怪。首先,就算你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那么问一个很残酷的问题,请各位自己问一下自己,你凭什么觉得你的音乐有机会让厂牌的A&R听到?一般投Demo到厂牌之后,也不代表A&R就能听到,一个知名厂牌一天可能收到几百到几万个Demo,想进入厂牌必须过A&R这关。
试问各位如果你是A&R,你能把每首单曲都听完?一点只是门槛,你想让自己的歌让厂牌A&R听到都难道极致,更何况被选上呢?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投几个厂牌,多投几次。当然除非你被A&R看上,否则持续跟进更是不可能。秒回?除非你有巨星资质。排除掉有没有机会让厂牌听到你的音乐,你还得更仔细地揣摩一下自己的音乐是否过关。
很多电音爱好者看似专业但并不代表真正专业,或者虽然专业但不够格。像西方即便已经达到所有人都在听电音的程度,真正非常了解电子音乐的一样只有电音制作人和电音媒体,中国也是一样的。电音爱好者觉得好听或者艺人受到广泛认可,都跟厂牌会不会看上你的音乐不一定成正比。厂牌更愿意用技术的角度去审核音乐,不是人气或者“有多炸”。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现在90%中国电音制作人都在用下载的采样包直接做歌,学一学基本的编曲和MIDI控制器便能实现通过这些采样/Loop制作一些听起来很完美的单曲。就算在国外能每个音色全部都靠合成器自己调制出来的也并不多,只是比国内情况好一些,这也是问题所在。我不反对用采样,但用采样可以做出一首好音乐并不意味着实力过关,事实上虽然在听歌的角度上音乐只要好听就行,但你要过的关并不只是听众。
做出好听的音乐不难,但是要把自己的技术达到够高的水平就需要长期修行,从乐理到合成器再到广泛的音乐知识都是需要学习的。有些制作人你还真别不相信,他们可能连非常基础的一些术语都不认识,听个“嗨”还行,真分析技术必然要完。为了电子音乐在中国逐步成熟,当然希望越来越多人走得更远,但做音乐真的不要只站在普通听众的角度。
很多东西一定得去自己实践了才知道技不如人或者到底在这个圈子里达到怎么样的层面,但凡是个职业都有阶梯,“不分好坏,人人平等”只是拿来安慰人的。除了前期的制作以外,混音/母带更是中国人欠缺且必须学习的后期部分,大厂牌绝对不会发布根本没做混音/母带的音乐,最好得走硬件,这与DAW的操作不能相提并论。提升制作能力可以从多方面下手,进入大厂牌是好事,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更是应该循序渐进,求之不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