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起来的东西也必然会因为疫情而结束

老生常谈,但生怕你不知道:在经历了为期三年多、九九八十一关的磨难之后,Yi Qing对中国电音、舞曲、锐舞的迫害也算是结束了(对电子音乐资讯®的迫害极为严重,但显然同行们也过得并不太好),2023年3月15日起外籍艺人签证被允许、2023年3月20日起音乐节和仓库派对在文旅局重新开放报批流程。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相比之下,2023年1月8日的“Yi类Yi管”并没有像3月15日那样直接对外籍艺人的引进(除部分地区见《新纪元是否仍有“难搞”的外国DJ“进货”区域?》)带来变Ge(换言之没有什么正面影响),像3月20日那样为音乐节和仓库派对等Venue临时存在活动带来太大的帮助。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显而易见地,有些东西也必须结束了。我们指的是,一些因为Yi Qing而“走起来”的东西,一切完完全全基于Yi Qing的信息封闭、技术封闭和文化封闭而暂存的有毒物质,一些被我们戏称为“Co*id Music”的限时、轮换玩法……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称谓它们:中式Bounce、中国Bounce、Chinese Bounce、China Bounce、C-Bounce、CN Bounce……无论你用什么的词汇描述,只要不严重偏离现实,它们始终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其中,我们标红的三个称谓更符合音乐流向的“发展”。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Co*id Music”最早期的故事,开始说起。其实真正的“夜店Bounce浪潮”源头,不得不追溯到Melbourne Bounce以及它在2012年到2014年同样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澳洲”)诞生的子类型们,比如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等。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直到Yi Qing之前,大概2019年前后(±1.5),主流的“澳洲”Bounce譬如Melbourne Bounce、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Psy-Bounce(还有非常多不太主流的子类型就不说了)在韩国江南重新大火,韩国夜场人试图把这些音乐韩式化。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譬如,他们尤其喜欢在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受到K-Pop影响的Lead和Fat Bass,或者是在Bounce标志性的Bass Kick、Bass Drum上做减法。另一方面,韩国人起初并不觉得自己在创新,他们认为他们只是在做一些“自己的”、“本土化的”Minimal Bounce和Electro Bounce而已。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后天有一天,ElectronicNegative(电子负极)将这种韩式的Minimal Bounce和Electro Bounce戏称、嘲讽为“Korea Bounce”,这基于中国网友们错误地把这种音乐叫作“Korea Disco”,但实际上这种音乐与Disco毫不沾边,丝毫不(其实当时也只是有点儿Korea)。这绝对是“韩跳”故事最开始的地方。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展开说说:2020年Yi Qing开始时,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活动主办方、演出预订经纪公司和夜店“DJ团”们带头把这种韩国人做的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错误称作“Korea Disco”,时间上其实已经看得出是借封闭发挥的取巧行为,更早的某音乐节Afterparty忽略不计,真正的90年代韩国Disco莫名其妙躺枪了三、五个月。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从错误叫法“Korea Disco”再到ElectronicNegative(电子负极)带头修正的Korea Bounce,韩国DJ、中国DJ们都借机捞了一笔。而且,中韩DJ们一致地发现这种韩式Bounce的“上座率”、“上客率”真的很高,无论到哪个城市,酒客们都会摇得很欢(2020~2021)。



但一切在2022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2022年下半年,越晚越明显。很多夜店酒客、舞客(如果有舞池的话)开始对韩式的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审美疲劳。(其实在那个时候Korean Bounce就已经死了,只是现在或最后一个自然段才埋)



一些中国DJ、制作人开始“发明”新的东西,比如说140~150 BPM的Speed Bounce(是的,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源于广东省广州市),又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比较广义的,包括而不限于前者的中式Bounce,或者说CN Bounce、C-Bounce(具体起源城市不明)……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先说Speed Bounce。其实顾名思义,当时有做Speed House(140~150 BPM的Bass House)的制作人试图把Speed Bounce的Bassline音色、律动以及新元素融入到中韩Bounce音乐里(一开始韩,后来中),而这种一开始听起来很荒谬的测试,居然在夜店一炮而红。


图片来自G**g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在后续一到两年的时间里,这种140以上BPM的Speed Bounce,不管还有没有继续融合Speed House的元素,都在中国的“舞曲网”上有着极高的生产量、下载量。


图片来自G**g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中国人发明的第二种Bounce“子类型”是“宇宙Bounce”,等等!这跟“宇宙音乐”Cosmic Music没有任何关系。“宇宙Bounce”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同样是由本土DJ/制作人提出的,它指的是Tech(主要是Tech House)与Bounce的融合,并且他们(自恋地)认为“宇宙Bounce”是对Tech Bounce艺术化的称谓。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同样地,“宇宙Bounce”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中国本土的“舞曲网”,尤其是“人类舞曲网”、“职业舞曲网”(神他妈“DJ舞曲网”,大讽)。它的供给数量和应用范围都挺牛逼的。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中国人发明的第三种Bounce“子类型”大概率是Vina Bounce,当然,也有可能它在“宇宙Bounce”前面,这方面我们非常不好考证,但我们印象里传播“宇宙Bounce套曲”的DJ们早于传播“Vina Bounce套曲”的DJ们。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对不起……“Vina Bounce”同样起源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但是与Speed Bounce(Ⅰ)和“宇宙Bounce”/Tech Bounce(Ⅱ)的提出者、来源都不相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中国音乐制作人强行将Vina House的主Bass、节奏型或“副Bass”融入到Bounce里的夜店尝试。


图片来自柯南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Vina Bounce”在中国的“舞曲网”的传播度其实远远没有140 BPM Speed Bounce或“宇宙Bounce”来得高,但很多打着Vinahouse幌子的音乐实际上都是“Vina Bounce”。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还有一些中式化的Hard Bounce、中式化的Electro Bounce、中式化的抖音土√热单农逼口水歌的“Pop Bounce” Bootleg,少数比较“亚”、比较“地下”的中式Minimal Bounce,都共同构建了广泛的“CN Bounce”罪证。加上这四样,正好凑齐七宗罪,鹰之恶。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笔者动笔至此时,发现本文已长达21个自然段,较大限度超过了我们过去七年多的时间里设定的11到15自然段常规范围。所以,关于中式Bounce七宗罪子类型的更多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补充;关于韩式Bounce,我们只能说,该写的早就写过,不该写的也早就已经过气了。如果未来有必要,我们不介意给韩式Bounce、越式Vinahouse办场葬礼。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3-03-21 20:00

因为疫情起来的东西也必然会因为疫情而结束

老生常谈,但生怕你不知道:在经历了为期三年多、九九八十一关的磨难之后,Yi Qing对中国电音、舞曲、锐舞的迫害也算是结束了(对电子音乐资讯®的迫害极为严重,但显然同行们也过得并不太好),2023年3月15日起外籍艺人签证被允许、2023年3月20日起音乐节和仓库派对在文旅局重新开放报批流程。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相比之下,2023年1月8日的“Yi类Yi管”并没有像3月15日那样直接对外籍艺人的引进(除部分地区见《新纪元是否仍有“难搞”的外国DJ“进货”区域?》)带来变Ge(换言之没有什么正面影响),像3月20日那样为音乐节和仓库派对等Venue临时存在活动带来太大的帮助。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显而易见地,有些东西也必须结束了。我们指的是,一些因为Yi Qing而“走起来”的东西,一切完完全全基于Yi Qing的信息封闭、技术封闭和文化封闭而暂存的有毒物质,一些被我们戏称为“Co*id Music”的限时、轮换玩法……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称谓它们:中式Bounce、中国Bounce、Chinese Bounce、China Bounce、C-Bounce、CN Bounce……无论你用什么的词汇描述,只要不严重偏离现实,它们始终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其中,我们标红的三个称谓更符合音乐流向的“发展”。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Co*id Music”最早期的故事,开始说起。其实真正的“夜店Bounce浪潮”源头,不得不追溯到Melbourne Bounce以及它在2012年到2014年同样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澳洲”)诞生的子类型们,比如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等。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直到Yi Qing之前,大概2019年前后(±1.5),主流的“澳洲”Bounce譬如Melbourne Bounce、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Psy-Bounce(还有非常多不太主流的子类型就不说了)在韩国江南重新大火,韩国夜场人试图把这些音乐韩式化。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譬如,他们尤其喜欢在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受到K-Pop影响的Lead和Fat Bass,或者是在Bounce标志性的Bass Kick、Bass Drum上做减法。另一方面,韩国人起初并不觉得自己在创新,他们认为他们只是在做一些“自己的”、“本土化的”Minimal Bounce和Electro Bounce而已。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后天有一天,ElectronicNegative(电子负极)将这种韩式的Minimal Bounce和Electro Bounce戏称、嘲讽为“Korea Bounce”,这基于中国网友们错误地把这种音乐叫作“Korea Disco”,但实际上这种音乐与Disco毫不沾边,丝毫不(其实当时也只是有点儿Korea)。这绝对是“韩跳”故事最开始的地方。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展开说说:2020年Yi Qing开始时,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活动主办方、演出预订经纪公司和夜店“DJ团”们带头把这种韩国人做的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Hard Bounce错误称作“Korea Disco”,时间上其实已经看得出是借封闭发挥的取巧行为,更早的某音乐节Afterparty忽略不计,真正的90年代韩国Disco莫名其妙躺枪了三、五个月。


图片来自异感追击连瞳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从错误叫法“Korea Disco”再到ElectronicNegative(电子负极)带头修正的Korea Bounce,韩国DJ、中国DJ们都借机捞了一笔。而且,中韩DJ们一致地发现这种韩式Bounce的“上座率”、“上客率”真的很高,无论到哪个城市,酒客们都会摇得很欢(2020~2021)。



但一切在2022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2022年下半年,越晚越明显。很多夜店酒客、舞客(如果有舞池的话)开始对韩式的Minimal Bounce、Electro Bounce审美疲劳。(其实在那个时候Korean Bounce就已经死了,只是现在或最后一个自然段才埋)



一些中国DJ、制作人开始“发明”新的东西,比如说140~150 BPM的Speed Bounce(是的,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源于广东省广州市),又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比较广义的,包括而不限于前者的中式Bounce,或者说CN Bounce、C-Bounce(具体起源城市不明)……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先说Speed Bounce。其实顾名思义,当时有做Speed House(140~150 BPM的Bass House)的制作人试图把Speed Bounce的Bassline音色、律动以及新元素融入到中韩Bounce音乐里(一开始韩,后来中),而这种一开始听起来很荒谬的测试,居然在夜店一炮而红。


图片来自G**g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在后续一到两年的时间里,这种140以上BPM的Speed Bounce,不管还有没有继续融合Speed House的元素,都在中国的“舞曲网”上有着极高的生产量、下载量。


图片来自G**gl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中国人发明的第二种Bounce“子类型”是“宇宙Bounce”,等等!这跟“宇宙音乐”Cosmic Music没有任何关系。“宇宙Bounce”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同样是由本土DJ/制作人提出的,它指的是Tech(主要是Tech House)与Bounce的融合,并且他们(自恋地)认为“宇宙Bounce”是对Tech Bounce艺术化的称谓。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同样地,“宇宙Bounce”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中国本土的“舞曲网”,尤其是“人类舞曲网”、“职业舞曲网”(神他妈“DJ舞曲网”,大讽)。它的供给数量和应用范围都挺牛逼的。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中国人发明的第三种Bounce“子类型”大概率是Vina Bounce,当然,也有可能它在“宇宙Bounce”前面,这方面我们非常不好考证,但我们印象里传播“宇宙Bounce套曲”的DJ们早于传播“Vina Bounce套曲”的DJ们。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对不起……“Vina Bounce”同样起源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但是与Speed Bounce(Ⅰ)和“宇宙Bounce”/Tech Bounce(Ⅱ)的提出者、来源都不相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中国音乐制作人强行将Vina House的主Bass、节奏型或“副Bass”融入到Bounce里的夜店尝试。


图片来自柯南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Vina Bounce”在中国的“舞曲网”的传播度其实远远没有140 BPM Speed Bounce或“宇宙Bounce”来得高,但很多打着Vinahouse幌子的音乐实际上都是“Vina Bounce”。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其实还有一些中式化的Hard Bounce、中式化的Electro Bounce、中式化的抖音土√热单农逼口水歌的“Pop Bounce” Bootleg,少数比较“亚”、比较“地下”的中式Minimal Bounce,都共同构建了广泛的“CN Bounce”罪证。加上这四样,正好凑齐七宗罪,鹰之恶。


图片来自One Piece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笔者动笔至此时,发现本文已长达21个自然段,较大限度超过了我们过去七年多的时间里设定的11到15自然段常规范围。所以,关于中式Bounce七宗罪子类型的更多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补充;关于韩式Bounce,我们只能说,该写的早就写过,不该写的也早就已经过气了。如果未来有必要,我们不介意给韩式Bounce、越式Vinahouse办场葬礼。


图片来自表情包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上属运营公司品牌方所有




阅读原文
文章日期:2023-03-21 20:00